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出“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样一个比较严密的战略体系,它事实上是可以往前追溯的。
从战略层面来说,它是我们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面的构成部分。国家构建事实上是国家通过制度建设来调整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存在、维持和强大的一个过程。西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的治理,比如“多一些治理少一些政府”,更多强调的是公共事务当中政府的作用与社会的作用再平衡,而我们中国语境当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更多则是强调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治理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社会层面。而国家和社会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它才能构成国家的构建。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对外需要一个一致而又全面的和平崛起形象,来增强国际上的吸引力。对内,需要一个团结的形象,来凝聚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凝聚整个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就面临这样一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以治理的方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治理的方式,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那一段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策略那样,全部是国家或者是政府去推动、去完成。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执政党、政府、社会、市场各种主体大家一起来努力。也就是说,政府需要自己能力强,凭着自己的能力去推动,同时政府需要借力。借谁的力?借市场的力、借社会的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需要全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从这几个方面来协调,而由此达成一个政府或者国家领域、市场领域、社会领域彼此之间在领域分离基础之上的一种合作,形成一种合力,来使国家的治理能力达到这么一种现代化的水平。
在当下的中国或者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国家的治理能力更多的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础之上来增强,核心就是制度化的问题。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制度化的进程赶上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赶上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法治的问题。在法治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一种跨越的合作。因此,当前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整合能力、改革能力,它是各有重点的。
首先是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这方面的重点就是以治理的方式来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简政放权的能力,以及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怎么样?我们要看到简政放权的力度如何,还要去监测市场监管中的执行能力。因为简政放权,放开了行政审批,随之而来的就是监管力量能不能跟上的问题。监管能力是不是能跟上,它主要是一个执行的问题。在这个执行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政府的执行力量就下沉到了基层,下沉到了直接触摸到市场的各种主体和市场的流通各个环节以及市场的运行机制当中去,从而来发挥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合力,这是我们当前发展经济的能力里面探讨的一个重点。
其次是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整合。政治整合涉及到政治结构弹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或者国家的统治体系能不能够从社会公众当中凝聚力量。这其中又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执政党的整合能力。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收获。我们看,只要一个人,你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整合这个方面,当前更需要做的是一个深入基层的工作,这也就是近几年来我们为什么搞群众路线教育的原因。大家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恰恰就是说明,我们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需要去建设,需要去增强凝聚的能力。第二方面是政府整合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整合,主要就是减少社会排斥,凝聚整个社会的共识。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快速城镇化过程当中必须去面对的,是不可回避的。我们知道户籍制度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户籍制度改革是一定要推下去的。在推下去的过程当中,怎样减少社会的排斥,怎样使老市民和新市民实现一个无缝的融合,使大家形成一家人的社区共识,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说它需要国家跟公众、跟社会每一个人之间形成合力。
最后是改革的能力。很多人一说起改革,就认为那是党和国家的事。是这样的吗?一定意义上是,但是仅仅说是执政党和国家的事,,那是不对的。改革的能力从当前一段时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来看,它更多体现为对社会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吸纳。这样一种吸纳,首先就在于我们对既有的政治参与渠道予以通畅化。或者说原来是有的,但是按钮不灵了,你需要修好,是一个激活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公民,你找到自己的代表去反映问题,你找到负责任的政协委员去反映问题,你找到你这个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去解决问题,等等。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大一点的社会组织,超过60万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另外,还有大量的在街道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有一个促进社会组织内部成员彼此之间平等交流的功能,同时还有对外有序表达的功能。这样的功能,不能回避,需要去激活。所以,我们会看到最近这些年来,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步伐在加快,我们会看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在加快。目前,政府的一些职能已经开始归还或者转移给社会组织。但我们也看到,现在社会组织里面确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力是不足以去承担独立运营和有序表达功能的。怎样去把这个部分盘活呢?是需要我们执政党和政府着力下功夫推的。对于社会上的公众参与,一个重大的吸纳就在于社区。而社区里面更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业主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经济功能和社区里面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发现者、保障者的服务功能应该相互剥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它的自治。这样的改革,主要的按钮是在我们执政党和政府手里,由此来形成国家与社会的合力。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够进一步地去深化,进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从战略层面来说,它是我们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面的构成部分。国家构建事实上是国家通过制度建设来调整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存在、维持和强大的一个过程。西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的治理,比如“多一些治理少一些政府”,更多强调的是公共事务当中政府的作用与社会的作用再平衡,而我们中国语境当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更多则是强调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治理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社会层面。而国家和社会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它才能构成国家的构建。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对外需要一个一致而又全面的和平崛起形象,来增强国际上的吸引力。对内,需要一个团结的形象,来凝聚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凝聚整个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就面临这样一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以治理的方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治理的方式,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那一段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策略那样,全部是国家或者是政府去推动、去完成。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执政党、政府、社会、市场各种主体大家一起来努力。也就是说,政府需要自己能力强,凭着自己的能力去推动,同时政府需要借力。借谁的力?借市场的力、借社会的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需要全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从这几个方面来协调,而由此达成一个政府或者国家领域、市场领域、社会领域彼此之间在领域分离基础之上的一种合作,形成一种合力,来使国家的治理能力达到这么一种现代化的水平。
在当下的中国或者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国家的治理能力更多的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础之上来增强,核心就是制度化的问题。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制度化的进程赶上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赶上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法治的问题。在法治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一种跨越的合作。因此,当前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整合能力、改革能力,它是各有重点的。
首先是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这方面的重点就是以治理的方式来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简政放权的能力,以及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怎么样?我们要看到简政放权的力度如何,还要去监测市场监管中的执行能力。因为简政放权,放开了行政审批,随之而来的就是监管力量能不能跟上的问题。监管能力是不是能跟上,它主要是一个执行的问题。在这个执行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政府的执行力量就下沉到了基层,下沉到了直接触摸到市场的各种主体和市场的流通各个环节以及市场的运行机制当中去,从而来发挥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合力,这是我们当前发展经济的能力里面探讨的一个重点。
其次是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整合。政治整合涉及到政治结构弹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或者国家的统治体系能不能够从社会公众当中凝聚力量。这其中又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执政党的整合能力。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收获。我们看,只要一个人,你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整合这个方面,当前更需要做的是一个深入基层的工作,这也就是近几年来我们为什么搞群众路线教育的原因。大家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恰恰就是说明,我们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需要去建设,需要去增强凝聚的能力。第二方面是政府整合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整合,主要就是减少社会排斥,凝聚整个社会的共识。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快速城镇化过程当中必须去面对的,是不可回避的。我们知道户籍制度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户籍制度改革是一定要推下去的。在推下去的过程当中,怎样减少社会的排斥,怎样使老市民和新市民实现一个无缝的融合,使大家形成一家人的社区共识,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说它需要国家跟公众、跟社会每一个人之间形成合力。
最后是改革的能力。很多人一说起改革,就认为那是党和国家的事。是这样的吗?一定意义上是,但是仅仅说是执政党和国家的事,,那是不对的。改革的能力从当前一段时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来看,它更多体现为对社会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吸纳。这样一种吸纳,首先就在于我们对既有的政治参与渠道予以通畅化。或者说原来是有的,但是按钮不灵了,你需要修好,是一个激活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公民,你找到自己的代表去反映问题,你找到负责任的政协委员去反映问题,你找到你这个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去解决问题,等等。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大一点的社会组织,超过60万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另外,还有大量的在街道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有一个促进社会组织内部成员彼此之间平等交流的功能,同时还有对外有序表达的功能。这样的功能,不能回避,需要去激活。所以,我们会看到最近这些年来,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步伐在加快,我们会看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在加快。目前,政府的一些职能已经开始归还或者转移给社会组织。但我们也看到,现在社会组织里面确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力是不足以去承担独立运营和有序表达功能的。怎样去把这个部分盘活呢?是需要我们执政党和政府着力下功夫推的。对于社会上的公众参与,一个重大的吸纳就在于社区。而社区里面更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业主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经济功能和社区里面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发现者、保障者的服务功能应该相互剥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它的自治。这样的改革,主要的按钮是在我们执政党和政府手里,由此来形成国家与社会的合力。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够进一步地去深化,进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