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别学生未领会学习目标,在学习方式上也未掌握正确的方法,再加上日常课堂呆板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试图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愿学”;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
关键词:课堂 学习 乐园
案例:三年级学生刘华学习努力,也爱学习,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可是,最近表现得焦躁不安,有时上课走神,成绩下降很快。与家长联系发现并没有影响学习的外界因素,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呵护她。与她交流、谈心,发现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在一、二年级时,知识简单、思维逻辑性稍差,刘华成绩很好,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几名。随着进入三年级,尽管还是那样努力,但成绩不停下滑。她担心、害怕、焦虑,越是这样越不能集中精力。我们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教育理念没有适应新情况,课堂教学亟待改进。
以上案例启示我们: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是残存的旧观念、旧方法不时闪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使学习成绩下降;个别教师一直采用“传道授业”而未积极“解惑”,课堂形式过于单一,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呢?
一、创新授课方式,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欲望,有了兴趣,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愿意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的理论和知识,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再是一种艰苦的过程,而是易于理解和十分享受的过程,当受到成功的鼓励后会更加上进和努力,形成良好的循环,而教師对于课程的设计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古诗《草》时,对于“枯”“荣”“尽”等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往往课上讲完了,学生只背熟了诗文,不理解诗意,更谈不上欣赏古诗文了。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没有按照以往“读—释义—背诵”等授课方式,而是利用漫画的形式,诠释诗意,达到让学生学习欣赏的目的。授课时,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后,让学生通读几遍课文,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广袤的草原,进而与学生一起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分别用绿黄粉笔画了一株刚发芽的小草(春天,绿色),一棵茂盛的草(夏天,绿色),一棵变黄的草(秋天,黄色),一棵枯萎的草(冬天,黄色)。对照四季四色草,引导学生辨析,学生很自然明白“枯”“荣”的含义,对“一岁一枯荣”也有了形象深刻的理解。学生“画草”—“议草”,用“美术的方式”学习语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这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这一艺术的授课方式产生好奇,随之愿意学习,从而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二、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前面提到的刘华同学,过去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对她进行个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与家长交流,综合课堂表现、作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发现她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问题,对问题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一、二年级固然可以得到较好成绩,但随着年级的上升,死记硬背的定义和理论少了,更多是需要理解,若不能调整学习方式,不会举一反三则不能适应教学内容的改变。我们与刘华同学进行沟通,找出她的问题的症结,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她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将疑难问题在课堂上经过教师讲解而领悟后加以理解,通过习题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并在课后进行复习,这样每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经过四个过程的巩固必然能够熟练掌握和熟练运用。当然预习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文,而是通过预习自学,知道哪些自己已掌握、哪些不清楚,需教师指导,提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听讲,重点是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没有,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等等。她从此渐渐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感觉上课轻松多了,并且问题也全部弄懂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建立课堂记录本和错题本
课堂笔记本,记录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教师补充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书上零碎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系统,这样不但很容易掌握,而且可以轻松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知识在大脑中井然有序。
错题记录本就是把每次作业、小测验、单元过关检测等出现的问题集合,每个错题都要抄上原题,简要记录出错的原因,然后把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每当翻阅时,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准确映照出当时的所思所想。刚开始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错题记录分析本,可能有点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对学生如何运用错题记录分析本进行指导。错题记录分析本的使用还要“贵在坚持”,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遇到错题不绕过、不拖拉、认真分析。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尝到了甜头,更喜欢这两个本子了。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
知识与生活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点具体到生活中去,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知识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知识加以理解和运用。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相应的钞票(可以每人准备一元一角一分),以教室为背景,创设一个小超市。课堂进行必要讲解后,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通过模拟超市购物,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还可以再现真实购物场景,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开放的运用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弄清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开放题的教学,克服了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符合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精神。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创新并加以实践,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则逐渐上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课堂 学习 乐园
案例:三年级学生刘华学习努力,也爱学习,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可是,最近表现得焦躁不安,有时上课走神,成绩下降很快。与家长联系发现并没有影响学习的外界因素,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呵护她。与她交流、谈心,发现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在一、二年级时,知识简单、思维逻辑性稍差,刘华成绩很好,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几名。随着进入三年级,尽管还是那样努力,但成绩不停下滑。她担心、害怕、焦虑,越是这样越不能集中精力。我们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教育理念没有适应新情况,课堂教学亟待改进。
以上案例启示我们: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是残存的旧观念、旧方法不时闪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使学习成绩下降;个别教师一直采用“传道授业”而未积极“解惑”,课堂形式过于单一,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呢?
一、创新授课方式,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欲望,有了兴趣,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愿意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的理论和知识,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再是一种艰苦的过程,而是易于理解和十分享受的过程,当受到成功的鼓励后会更加上进和努力,形成良好的循环,而教師对于课程的设计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古诗《草》时,对于“枯”“荣”“尽”等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往往课上讲完了,学生只背熟了诗文,不理解诗意,更谈不上欣赏古诗文了。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没有按照以往“读—释义—背诵”等授课方式,而是利用漫画的形式,诠释诗意,达到让学生学习欣赏的目的。授课时,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后,让学生通读几遍课文,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广袤的草原,进而与学生一起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分别用绿黄粉笔画了一株刚发芽的小草(春天,绿色),一棵茂盛的草(夏天,绿色),一棵变黄的草(秋天,黄色),一棵枯萎的草(冬天,黄色)。对照四季四色草,引导学生辨析,学生很自然明白“枯”“荣”的含义,对“一岁一枯荣”也有了形象深刻的理解。学生“画草”—“议草”,用“美术的方式”学习语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这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这一艺术的授课方式产生好奇,随之愿意学习,从而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二、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前面提到的刘华同学,过去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对她进行个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与家长交流,综合课堂表现、作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发现她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问题,对问题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一、二年级固然可以得到较好成绩,但随着年级的上升,死记硬背的定义和理论少了,更多是需要理解,若不能调整学习方式,不会举一反三则不能适应教学内容的改变。我们与刘华同学进行沟通,找出她的问题的症结,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她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将疑难问题在课堂上经过教师讲解而领悟后加以理解,通过习题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并在课后进行复习,这样每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经过四个过程的巩固必然能够熟练掌握和熟练运用。当然预习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文,而是通过预习自学,知道哪些自己已掌握、哪些不清楚,需教师指导,提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听讲,重点是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没有,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等等。她从此渐渐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感觉上课轻松多了,并且问题也全部弄懂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建立课堂记录本和错题本
课堂笔记本,记录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教师补充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书上零碎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系统,这样不但很容易掌握,而且可以轻松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知识在大脑中井然有序。
错题记录本就是把每次作业、小测验、单元过关检测等出现的问题集合,每个错题都要抄上原题,简要记录出错的原因,然后把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每当翻阅时,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准确映照出当时的所思所想。刚开始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错题记录分析本,可能有点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对学生如何运用错题记录分析本进行指导。错题记录分析本的使用还要“贵在坚持”,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遇到错题不绕过、不拖拉、认真分析。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尝到了甜头,更喜欢这两个本子了。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
知识与生活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点具体到生活中去,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知识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知识加以理解和运用。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相应的钞票(可以每人准备一元一角一分),以教室为背景,创设一个小超市。课堂进行必要讲解后,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通过模拟超市购物,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还可以再现真实购物场景,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开放的运用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弄清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开放题的教学,克服了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符合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精神。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创新并加以实践,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则逐渐上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