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工程进行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贯穿于程的整个过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工程管理和信息化的结合应用,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工程的设施和管理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信息共享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效率和工程质量。本文主要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内涵及其外延性发展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共享
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架构
1.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指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促成应用对象发生转变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所促成或能够达成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略转变。
信息化是一种以智能作为核心的工具,转变人们以往的生产、工作和学习方式,在每一个应用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的水平,是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1 ]。
其一,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对工程整个运行过程工各个环节以及生产要素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运营系统和管理系统。运营系统主要针对工程的运营过程,具有远程操控、自动控制、筹划调度等职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市场开拓、财务融资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
其二,伙伴协作。很多情况下,特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资源是需求与其他工程共享的,例如人力、设备以及数据等资源都需要经过信息平台的调配,实现资源在多个工程当中的共享,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运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的工程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沟通协作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构成和资源共享,促进伙伴协作,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通过对通常的全方位管理提升工程的运作效益。
其三,公众服务。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和人们群众,因此应该建立公务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加强信息宣传,做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让有可能受到工程施工影响的群众及时到达准确消息,并接受社会公众的建议与监督。
其四,集成创新。创新是21世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也需要把以往的知识、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系统集成、优化、升级,并创造出新的服务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是推动组织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不同工程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可以形成新的知识财富,以此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 ]。因此企业目前应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并建立知识库、案例库、专家系统等以实现集成创新。
1.2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架构
四层架构是现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框架形式,包括服务层、应用层、资源层以及基础设施层。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同时也是信息交流提供渠道,实现组织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
另外,服务层还具有知识管理、远程应用等功能,是运营系统的呼叫中心。应用层是一个集成层,其分散于各个系统之间,并由企业来选择所需要的系统。
资源层主要是对工程建设中各种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为工程施工提高可靠的宜居性数据。资源层数据应用的重要平台,要加强资源层建设就必须要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对数据库的完善加强数据管理,进而提高数据的应用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部分和设备部分,主要是为工程建设提高所需要的技术和设施支持,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共享平台现物理层面的基础。
2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工程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多方面局限性,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待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就在于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工程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数据管理。然而我国很多工程信息化管理只是集中在施工阶段,很难实现工程各个阶段的资源共享,更无法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交流,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评价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外延性发展
相比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管理对象、管理模式、管理目标以及影响因素都有明显区别,但两者的技术方式和理论基础却有着很强的联系。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并加特定的工程和相关组织纳入到系统中,同时哈需要制定统一、合理的规划方案,最后将工程付诸实施。
现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程单一阶段向全工程的生命周期转变
在信息化基础理论基础上结合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形成一个通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框架,并对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制定统一的、有层次的、涵盖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是信息系统规划。
另外,要建立分层次的信息化架构,实现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服务交互等环节的管理和应用,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保持系统的扩展性、延续性,不断加强系统的适用性。
3.2 单个管理平台向多个理平台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
单一运营管理平台应用模式应向整体信息化应用模式转变,加强功能管理信息化中的伙伴协作、公众服务及集成创新等功能。单个管理平台向多个理平台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是由供本质所决定的,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其参与者和使用者的需求。
在信息化的研究中引入知识及服务创新理论,提高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提高工程参与者之间的协同与交互,进而实现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益的以及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3.3 特定技术平台向通用的技术平台转变
在当前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往往以特定技术方案为依据对信息化进行研究,这种传统模式显示不满满足工程管理的发展需求。
所以,应该根据工程业务需求、信息资源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组织业务的匹配关系,加强业务通用性,并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手段选择技术平台,以及确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 结论
以上是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内涵及其外延性的相关探讨,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中重要内容,是促进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的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所需,把握转型机遇,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实现真正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君.刍议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J].陕西建筑,2011(19).
[2] 周斌,乔卫平.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共享
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架构
1.1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指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促成应用对象发生转变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所促成或能够达成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略转变。
信息化是一种以智能作为核心的工具,转变人们以往的生产、工作和学习方式,在每一个应用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的水平,是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1 ]。
其一,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对工程整个运行过程工各个环节以及生产要素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运营系统和管理系统。运营系统主要针对工程的运营过程,具有远程操控、自动控制、筹划调度等职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市场开拓、财务融资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
其二,伙伴协作。很多情况下,特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资源是需求与其他工程共享的,例如人力、设备以及数据等资源都需要经过信息平台的调配,实现资源在多个工程当中的共享,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运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的工程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沟通协作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构成和资源共享,促进伙伴协作,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通过对通常的全方位管理提升工程的运作效益。
其三,公众服务。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和人们群众,因此应该建立公务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加强信息宣传,做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让有可能受到工程施工影响的群众及时到达准确消息,并接受社会公众的建议与监督。
其四,集成创新。创新是21世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也需要把以往的知识、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系统集成、优化、升级,并创造出新的服务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是推动组织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不同工程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可以形成新的知识财富,以此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 ]。因此企业目前应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并建立知识库、案例库、专家系统等以实现集成创新。
1.2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架构
四层架构是现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框架形式,包括服务层、应用层、资源层以及基础设施层。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同时也是信息交流提供渠道,实现组织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
另外,服务层还具有知识管理、远程应用等功能,是运营系统的呼叫中心。应用层是一个集成层,其分散于各个系统之间,并由企业来选择所需要的系统。
资源层主要是对工程建设中各种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为工程施工提高可靠的宜居性数据。资源层数据应用的重要平台,要加强资源层建设就必须要加强数据库建设,通过对数据库的完善加强数据管理,进而提高数据的应用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部分和设备部分,主要是为工程建设提高所需要的技术和设施支持,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共享平台现物理层面的基础。
2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工程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多方面局限性,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待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就在于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工程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数据管理。然而我国很多工程信息化管理只是集中在施工阶段,很难实现工程各个阶段的资源共享,更无法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交流,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评价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外延性发展
相比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管理对象、管理模式、管理目标以及影响因素都有明显区别,但两者的技术方式和理论基础却有着很强的联系。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并加特定的工程和相关组织纳入到系统中,同时哈需要制定统一、合理的规划方案,最后将工程付诸实施。
现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程单一阶段向全工程的生命周期转变
在信息化基础理论基础上结合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形成一个通用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框架,并对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制定统一的、有层次的、涵盖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是信息系统规划。
另外,要建立分层次的信息化架构,实现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服务交互等环节的管理和应用,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保持系统的扩展性、延续性,不断加强系统的适用性。
3.2 单个管理平台向多个理平台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
单一运营管理平台应用模式应向整体信息化应用模式转变,加强功能管理信息化中的伙伴协作、公众服务及集成创新等功能。单个管理平台向多个理平台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是由供本质所决定的,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其参与者和使用者的需求。
在信息化的研究中引入知识及服务创新理论,提高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提高工程参与者之间的协同与交互,进而实现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益的以及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3.3 特定技术平台向通用的技术平台转变
在当前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往往以特定技术方案为依据对信息化进行研究,这种传统模式显示不满满足工程管理的发展需求。
所以,应该根据工程业务需求、信息资源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组织业务的匹配关系,加强业务通用性,并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手段选择技术平台,以及确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 结论
以上是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内涵及其外延性的相关探讨,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中重要内容,是促进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的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所需,把握转型机遇,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实现真正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君.刍议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J].陕西建筑,2011(19).
[2] 周斌,乔卫平.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