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何必追求完美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思考这个问题比较早,但一直无法摆脱各种困扰,直到离开课堂之后,才算有些明白。所谓的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这绝对不是谦辞。古人说“教学相长”,他们可能在漫长的“教”的生涯中也发现了这一常识。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一定比学生少,因为他要“教”,所以他得比一般人会学,知道怎样去学,知道如何评价,也要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最多只能解决当时的问题,凭借常识可以发现,前人的种种局限性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
  我的课,未必能让学生都满意。在临退休时,我比此前更深刻地意识到个人能力的微不足道,明白不能过高估计自己;更有意义的是,我逐渐明白,不能过于理想地估计教育的作用。在义务教育普及率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社会文化依然落后,人们依然热衷于物质追求,精神追求没有显著提升,教育的作用也必然是有限的。
  多年站在讲台边,面对学生的眼睛,我当然在意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正确的教育,但我很早就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改变他们?后来,我对同事说过,教室里不可能全都“专心致志”,特别是我们把“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时,未必有多少学生能认同这样的观念,但他有可能通过教育教学记住一些话,这些话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思考和疑问,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影响。我甚至想到,教师的课,往往只能为一部分渴望学习的学生而上。我们尊重学生,因为他们坐在教室里;学生尊重我们,因为我们是教师,他们即使不想听也不应妨碍我们上课。曾有人质疑,作为教师,这样想是不是太消极了?但我从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既然几十年都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初心”,凭什么教师用几节课、几十节课就能重塑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况且,这还只是学生这一方面的问题。
  回顾自己的教学,不是因为上了太多有缺陷的课,而是从来就没指望上出“完美的课”!每天的课,都有些遗憾,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偶尔一节课差强人意,一星期之后,就能发现不足;原本想把“比较顺”的一节课记录下来,结果写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缺憾,甚至错误。有时对情况把握不到位,课上了七八分钟,学生才进入状态,于是预定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有时学习交流中意外地出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持续十来分钟,渐入佳境,教师舍不得中止学生的讨论热情,几乎失控,虽然这种“失控”可遇不可求;有时一个提问激活了气氛,打算继续深入时,课堂忽然又沉闷了,教室静了,交流凝固了,因为困难出现了……
  总体而言,我能把握课堂的节奏,但也常遇到无法预期的情况,只是我有经验也有责任引导学生少犯错误。课堂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感到满意,希望学生有探究问题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激情。可是,我有时也对学生的某些功利倾向感到不安:他认为这可能是“以后有用的东西”,而他希望教师教“马上就能獲得好处的东西”。然而,作为教师,能放弃教学的意志吗?——因为你的职业态度和责任,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两全其美”,这也是很多同行的遗憾。学生在变化发展,“完美”,只是教师单方的追求。
  教学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不宜把“完美”当作追求。为什么会出现困扰?可能是“评价”在干扰我们。我曾多年承担两个班的教学,而这两个班的学习气氛和追求有明显差异。不仅如此,每个班内部也有不同的情况。要同时兼顾多种问题,往往是一名教师顾此失彼的原因;学校把学生的评价当作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而教师无法通过一节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了解,最重要的是主动“学”,而不是每节课都得到教师的照顾,则有可能摆脱那样的束缚。
  教学本来就不可能“完美”,追求“完美”极有可能导致形式主义从而使教学丧失创造性。常常听到评价者谈到“完整的课”,也就是“规范的课”,一节课的形式,缺一不可。比如,听到各种评论:“入题慢了”“这个问题可以放到后面再问”“这里应当停下来及时小结”“第五个问题要深入展开”“结束前的归纳漏讲了一点”……一名青年教师,在这样七嘴八舌的氛围中,很可能产生浓厚的形式意识,今后他不但会这样要求自己,也会一成不变地以此评价同行。教学工作之所以容易产生倦怠,和规矩过多、忽视学生的课堂趣味是有关的。时下的模式、范式已经过多,中小学教学各路神仙无不标注品牌特色,常识也就被忽略。好的课,难道都有“模子”?《论语》的那些实录,放在他们的模式中,不仅算不上“好课”,甚至不算“教学”。
  每次评课,都会拿到一张比较复杂的表格,有十多项甚至二十多项需要参照的标准,要五六名评委对这些要求的理解大致统一,已经是很难的事;要在几十分钟内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更是强人所难。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场合看到对中小学教学完全没有研究的人在充当“评委”,因为不了解中小学课堂,他们往往吹毛求疵,出言不逊,当然也会大惊小怪,胡乱吹捧。
  追求“完美”,也许会把教学引向终结,而“不完美”才可能是真实的常态。不必期待别人赞许“完美”,课堂教学有瑕疵、有遗憾甚至出点错,或许更真实;否则,教师哪里还有“学”的动力?要包容不完美,因为我们努力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一般要上一万五千到两万节课,如果按照既定的“完美”标准去衡量他的每节课,无异于刻舟求剑。
  一名石匠,毕生从事的,是把各种石头凿成可用于构造的石块,如果问他哪些石块是好的,他也许会有不同的回答。根据我对劳动的认识,我可能会说,有些石块凿了很长时间,因为它的硬度;有的用时比较少,但未必能放在关键位置上。总的说来,我对材质的判断比年轻时有把握,我用的力气比以前少,凿的速度能快一些,所有石块都是有用的,仅此而已。即便是一名“匠”,也有独特思想和评价意识,如果脑袋里只有一种规格,一成不变、循规蹈矩,他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取代。
  课堂不一定要追求完美,每一节课都有独特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阅读《论语》的难点,进行《论语》导读:一是导向“专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读”,包括对孔子、孔门弟子以及时代背景和语言特色的研究;二是导向“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讲读”,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语》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三是导向“生活”,采取反求诸己的“心读”,让学生把阅读《论语》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去思考《论语》。  关键词:《论语》;导读;
期刊
摘要:2021年“八省联考”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探索行动,对新时代物理教学变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对“八省联考”物理江苏卷的分析,探寻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思路:关注真实情境的创设,重视实验与思维融合。  关键词:八省联考;物理卷;真实情境;实验;思维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发
期刊
摘要:运用“5E”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暴露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吸引”学生;带领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层层“探究”,丰实概念;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表达理解,“解释”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应用,总结概念意义;开展“评价”,考查学生对概念及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蒸腾作用  “5E”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读后续写”要求根据语篇材料和所给开头语,续写一篇150词左右,与原文材料“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学生对“读后续写”题型不太适应,主要表现在续写的主题、内容、逻辑和语言与原文不够融洽。高三复习写作专项训练的一次“读后续写”教学,着力帮助学生找到内容、情感、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协同点,提升续写内容与原文的协同度。  关键词:英语新高考;题型;读后续写;协同点;协同度  “读后续写”作
期刊
摘要:英语科的阅读理解关键能力,包括理解词汇,理解具体信息,理解主旨要义,理解观点、态度,理解目的,推断和理解文章结构、类型。通过分析“八省联考”英语卷对阅读理解关键能力的考查,得出教学启示:英语备考要重视语篇教学,发展语用能力,开阔阅读视野。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含“一核”“四层”“四翼”。其中,“四层”指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英语卷体现了高考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试卷中隐含的理念、试卷结构以及试卷题型的更新,要求英语复习教学做出如下改变:改变单纯记忆的做法,增强语用意识;改变单一训练的做法,拓宽听力渠道;改变功利刷题的做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硬背模板的做法,加强写作指导。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理念;试卷结构;复习动向  新高考背景下,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的2021年“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为持续推进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2021年,新高考方案将在第三批参与高考改革的八个省(市)落地。作为八省(市)新高考的一次预演,“八省联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上一期呈现了对语文、数学两科“八省联考”试卷的深度解读及其带来的教学启示,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继
期刊
摘要:分析“八省联考”物理卷中的实验题型,发现试题特点有:实验目的创新,指向物理观念;实验装置创新,指向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设问创新,指向科学思维。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在本次物理实验题中的落实情况,得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启示:突出创新思维、重视实验原理、改变实验方法。  关键词:八省联考;物理实验题;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物理试题中对实
期刊
摘要:阐释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时空观念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解读信息、分析问题和探究历史的第一把“钥匙”。“八省联考”历史卷中,时代特征或显或隐,体现出左右兼顾、前后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从对时代特征的教学研究来看,当前高中教学与学科特质和教考导向还有差距。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从研究考试开始,“从一种或多种角度把零散的历史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或完整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全方位
期刊
摘要:基于效度分析发现,“八省联考”英语卷试题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可以据此确定高三应考工作的方向;对试题的题型逐项分析发现,无论是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还是写作,都有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要根据分析结果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题型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备受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分析试题的效度与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