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命案现场的尸体,“别人都可以躲得远远的,我们不行”。在苛刻的条件中寻求真相的蛛丝马迹,这就是在很多人眼中非常神秘的职业——法医。
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张克杰,从警26年,共勘验各类刑事、非刑事案件现场1656起,检验尸体1468具,评定伤情3826人次,出具鉴定书4365份,正确率达100%,不仅无一冤假错案发生,还破获了一大批重、特大刑事案件。
2010年,张克杰被省委组织部等单位评为第九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成为当时全省公安机关和全市各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杰出代表。2013年,张克杰再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法医职业的“神秘”之外,更承担着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还原真相。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主任法医张克杰。
2860厘米长的床单
1991年7月,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张克杰选择到刑警大队做一名法医。报到第二天,他就被送到市局刑警支队学习法医学鉴定技术一年。之后一直到1999年,张克杰一直是历下分局刑警大队唯一的法医工作者,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正是这段艰苦岁月将他淬炼为钢。
“刚开始做法医工作的时候,对凶杀现场也有抵触,有时会做噩梦。半年之后就慢慢习惯了。”张克杰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跟随老师出现场的情景:一丈夫将妻子杀死后碎尸,一颗被高压锅煮过的人头,满冰箱的人体碎块儿。这一幕着实把张克杰吓了一大跳。可随着出现场次数的不断增加,没过多久,他硬是司空见惯了。
在长期的法医工作中,张克杰养成了缜密、细致的职业习惯,任何作案现场不容错过一点蛛丝马迹,任何假相都干扰不了他职业的判断。
2007年7月17日13时许,历下分局刑警大队接到了黑龙江省龙江县警方的电话。远在黑龙江的年轻姑娘尤某楠投案称,在济南杀害了男友王某,尸体就在济南某宾馆116房间。历下警方接到消息马上派出张克杰等赶往案发现场进行勘查,同时派出其他警员去黑龙江把尤某楠押回济南。按照领导要求,在押解嫌疑人回济南前,要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等工作,解决是否女人作案、是否一人作案的问题。
张克杰至今对作案现场仍历历在目,门把手上还挂着黄色的“请勿打扰”的牌子。身高1.85米的王某全身被捆布条仰卧在一张单人床上。布条是用床单剪开系起来的,总长度为2860厘米,一共打了30多个结。这说明嫌疑人很惧怕受害者进行反抗,所以对其进行了大面积捆绑,从这点上来看,符合女性作案的特点。
整个作案现场凌乱不堪,要想还原作案过程,对尤某楠的口供去伪存真,是对张克杰的巨大挑战。现场两个喝光的咖啡包装盒和空酒瓶引起了张克杰的注意,经过检验,咖啡盒与酒瓶内均检测出安眠药的成分。王某的颈部被缠绕着布条,身体上也多有钝器打击的痕迹,王某的头部与阴部均发现玻璃碎片,内裤被反穿在身。
随后,张克杰对王某的尸体进行了检验。王某身体多处表皮、软组织挫伤,有勒颈痕迹却未导致颈部肌肉出血。体表的轻伤以及捆绑作案的手段表明了嫌疑人力量同死者悬殊较大。死者体内检测出安眠药成分,口、鼻软组织塌陷变形,舌尖露于齿外,符合捂压口鼻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特征。张克杰抓住王某体内的安眠药、阴部的玻璃碎片、内裤反穿、捆绑布条重叠部分内有血迹外无血迹等信息,结合尸检结果,重建了嫌疑人先投毒、发生性关系、用玻璃瓶砸头、给死者穿内裤,后捆绑、用凳子等钝器砸头及躯干、捂压口鼻杀人的前后过程。
原来,尤某楠与死者王某为济南某职业学院的同学,相恋三年。王某的母亲对两人的关系极其不满,曾采取强制服药打胎、强行带离王某、到校辱骂尤某楠等手段进行粗暴干涉。尤某楠遂产生杀死王某报复其母亲的想法。2007年7月15时许,尤某楠到某宾馆订房,并准备酒菜、咖啡、安定、水果刀等。18时许,王某应邀到达宾馆,遂喝入注药的咖啡,之后与尤某楠发生了关系。待王某酣睡后,尤某楠用酒瓶以及钝物击打王某,导致王某醒过来,尤某楠又用水果刀逼王某喝下放入安定的一杯白酒。随后王某陷入半昏迷状态,尤某楠为他穿上内裤,用房间的剪刀将被罩剪成布条,将王某捆绑并勒颈,用凳子和电水壶击打王某头部及躯干,最终用枕头、被子捂压其口鼻致死。
这个案件前期虽然有嫌疑人提供的证词,但张克杰依然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对案发现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法医分析杀人过程的基本原则是以尸体为中心并结合现场的痕迹物证,其间不应受到任何其他信息的干扰。最大程度上还原犯罪现场曾经发生的真相,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张克杰告诉本刊记者。
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张克杰见证了历下分局刑警大队法医工作的整个发展史,从只有他一个法医到如今的四人团队,他走过的是一段外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之路。他的同事告诉本刊记者,“将近十年,历下刑警的法医工作只有张克杰一个人。面临如此大强度的工作,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面对各种奇形怪状的尸体。”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法医这个职业存在诸多偏见。张克杰回忆:当时的条件很差,没有现代化的解剖室,没有先进的现场隔离服,不管多臭、多腐败的尸体,只能到停尸房或殡仪馆检验,有时还就地解剖。满身的臭味很难消散,吃工作餐的时候,张克杰就很自觉的远离其他同事,自己躲到一个角落用餐。
张克杰认为,法医就是要让尸体“诉说”真相。“你可能觉得尸体可怕,但在我眼里,尸体就是我的工作对象。它呈现出来的一切都反映着一个人死亡的过程,而法医就是依据法医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将一个个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模拟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当时现场的重建。”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法医,“法”字当头,还原事实真相是最根本的责任。“每个案子都是人命关天,经过尸检化验,法医所得出的诊断结果直接决定着这个案件的结论,你不能出错!” 大概在1998年,济南南部的某山头发现一名女尸。时值七月,闷热的济南一丝风都没有。尸体腐败的比较严重,已呈现“巨人观”的状态,几十米开外就能闻见尸体的臭味。张克杰到达现场,一个人开始对死者进行解剖。“这个时候,法医必须离它最近,有些损伤一旦被掩盖,那么真相也将被尘封。”就这样,没有防护衣,没有解剖台,张克杰用了几个小时的仔细工作排除了被杀和意外可能,确认死者系喝毒药自杀身亡。
2016年1月8日,历下区中建文化城发生一起命案,一对母女被人杀害于家中。受害人身中数十刀,社会舆论压力非常大。案发后,省城警方成立专案组。张克杰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工作,最终在现场的拖把杆上提取到一处受害者之外的微量血迹。经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在外围现场楼道内又提取到一个嫌疑人丢弃的烟头,最终,利用DNA鉴定技术,直接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这不仅为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关键证据,还因避免了大范围排查和多路出发侦查等大兵团作战的常规破案办法,而节约了大量办案经费。
2010年11月18日上午8时许,历下分局指挥中心接报,中润世纪城一住宅着火。消防部门成功扑灭火灾后,在现场发现一具女性尸体。据介绍,其左手被“砍”掉,两大腿、下腹部有多处“刀”伤。由于经初步调查,邻居没有听到爆炸声,现场物品焚烧严重,加之灭火救人对现场的无奈破坏,因此案件性质扑朔迷离,难以短时间确定。
张克杰对死者仇某的损伤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检验研究,“死者仇某手腕断端创面不是很齐,断裂处肌腱有长有短,并不像刀伤。大腿和腹部的创口虽然皮肤裂创很齐,但内伤相当严重而复杂,不是一般凶器所为。”最终认定系爆炸伤而非刀伤,第一个提出了爆炸引起火灾的推论,从而科学合理地解释了现场物品长距位移和超常凌乱的现象。随即,他又带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将数以吨计的大小物品和垃圾反复检验筛查了好几个来回,终于找到了爆炸物的部分残留物和引爆装置。在铁的证据面前,嫌疑人宋某被迫交代了因纠纷报复杀人的全过程。
一天下午,辖区一群众报警称,邻居门缝飘出恶臭味,房主老李已长期未见。接警后,张克杰迅速赶到现场。经仔细勘查,现场房门反锁,窗户紧闭,无任何翻动迹象。在主卧室床边有一具男性尸体,已高度腐败,表面看无任何损伤。从当时天气较热,现场蚊蝇乱舞,蛆虫遍地的情况分析,死亡时间至少已有半月。经初步调查,死者李某42岁,独居,有病,嗜酒如命;邻居未听到吵闹和打斗声。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普遍认为应是一起因病猝死事件,一般不需要尸体解剖。而张克杰凭着职业的敏感和丰富的经验,担心因为尸体腐败严重而掩盖了某些蛛丝马迹。于是,立即开展尸体解剖工作。艰苦的验尸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最终发现了死者颅骨上的多条骨折线。根据骨折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张克杰断定,死者系生前被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死,可排除夜间发病后滚落床下摔伤致死的可能性。后经数天缜密侦查,终于解开了事实真相。原来,半月前的一天晚上,李某在外喝酒,因琐事与人发生纠纷,被人用马扎打伤头部。李某回家关门睡觉,夜间骨折处脑出血加重死亡。
一个锁鼻儿与11名女生的死亡
张克杰早已经习惯在第一时间赶赴各种死亡现场,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确定案件性质。“不放过现场和尸体上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有的是直接证据,有的是间接证据,因为这都有可能与受害者死亡的性质有关。如果确认死者系他杀,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死亡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还包括对嫌疑人的基本刻画,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案子破了,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否把案件正常的移诉出去,最终按照法律程序让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审判。这里边,最初提取到的物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11月11日,法庭座无虚席,审判长宣读了震惊全国、造成11人死亡严重后果的“10·30”特大纵火案的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放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当年,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刑警队唯一的法医张克杰,第一个到达现场,48小时之后,这个震惊全国的案件被侦破。惨剧发生在1994年10月30日凌晨1时30分,某高校自费班女生集体宿舍突然起火,室内13人中一人因故不在宿舍逃过一劫,一人跳楼逃生,剩余11人被当场烧死。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现场救火,对案发现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门窗及室内物品被烧严重,现场一片狼藉,对我们取证很不利。”但是张克杰仍在一堆残骸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锁紧锁鼻儿和搭扣的挂锁,锁鼻儿和搭扣的固定端还带有几个木螺丝,木螺丝上残留着部分木炭。这说明起火前锁鼻儿和搭扣是分别固定在两扇门上的。室内12名学生中,只有1人跳窗逃生,其余11人全部死在室内进门处,几乎是堆在一起,无一人夺门而出。难道是宿舍门被人从外面锁上了?带着这一疑问,张克杰和战友们开始了尸检工作。死去的11名女大学生全部都是呼吸道严重烧伤、窒息,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种种迹象表明,现场起火急骤,给人逃生的时间非常短,与电路原因引起的慢性起火形成了鲜明对比。既然是骤然起火,肯定有助燃物。经过提取地上的微量物证化验,证实确实有汽油成分。如此,案情走向了明朗,有人刻意纵火。随后,警方经过侦查,将嫌疑锁定在来自内蒙古的张某——11名死者同班的班长。
在铁证面前,张某很快供述了犯罪事实。他同该宿舍一女生是恋人关系,后来女生提出分手,同宿舍的女生也经常说他的风凉话。他不堪打击,对女友及其舍友多有怨恨,遂起了杀心。案发当晚,他来到该宿舍门口,在室外上锁后,从门上方的窗口扔进一桶汽油,扔下火机就走了。
除了赶赴各种死亡现场,人体损伤程度评定也是张克杰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增加该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他主持研发了“人体伤残鉴定便民查询系统”,并于2011年荣获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
从业以来,也有亲友们曾多次劝他调整一下工作岗位,张克杰始终没有动摇。他对这一职业的情感始终如一,想到60岁就要按法定年龄退休,48岁的他甚至觉得有些不够用,还想“继续干下去”。
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张克杰,从警26年,共勘验各类刑事、非刑事案件现场1656起,检验尸体1468具,评定伤情3826人次,出具鉴定书4365份,正确率达100%,不仅无一冤假错案发生,还破获了一大批重、特大刑事案件。
2010年,张克杰被省委组织部等单位评为第九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成为当时全省公安机关和全市各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杰出代表。2013年,张克杰再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法医职业的“神秘”之外,更承担着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还原真相。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主任法医张克杰。
2860厘米长的床单
1991年7月,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张克杰选择到刑警大队做一名法医。报到第二天,他就被送到市局刑警支队学习法医学鉴定技术一年。之后一直到1999年,张克杰一直是历下分局刑警大队唯一的法医工作者,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正是这段艰苦岁月将他淬炼为钢。
“刚开始做法医工作的时候,对凶杀现场也有抵触,有时会做噩梦。半年之后就慢慢习惯了。”张克杰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跟随老师出现场的情景:一丈夫将妻子杀死后碎尸,一颗被高压锅煮过的人头,满冰箱的人体碎块儿。这一幕着实把张克杰吓了一大跳。可随着出现场次数的不断增加,没过多久,他硬是司空见惯了。
在长期的法医工作中,张克杰养成了缜密、细致的职业习惯,任何作案现场不容错过一点蛛丝马迹,任何假相都干扰不了他职业的判断。
2007年7月17日13时许,历下分局刑警大队接到了黑龙江省龙江县警方的电话。远在黑龙江的年轻姑娘尤某楠投案称,在济南杀害了男友王某,尸体就在济南某宾馆116房间。历下警方接到消息马上派出张克杰等赶往案发现场进行勘查,同时派出其他警员去黑龙江把尤某楠押回济南。按照领导要求,在押解嫌疑人回济南前,要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等工作,解决是否女人作案、是否一人作案的问题。
张克杰至今对作案现场仍历历在目,门把手上还挂着黄色的“请勿打扰”的牌子。身高1.85米的王某全身被捆布条仰卧在一张单人床上。布条是用床单剪开系起来的,总长度为2860厘米,一共打了30多个结。这说明嫌疑人很惧怕受害者进行反抗,所以对其进行了大面积捆绑,从这点上来看,符合女性作案的特点。
整个作案现场凌乱不堪,要想还原作案过程,对尤某楠的口供去伪存真,是对张克杰的巨大挑战。现场两个喝光的咖啡包装盒和空酒瓶引起了张克杰的注意,经过检验,咖啡盒与酒瓶内均检测出安眠药的成分。王某的颈部被缠绕着布条,身体上也多有钝器打击的痕迹,王某的头部与阴部均发现玻璃碎片,内裤被反穿在身。
随后,张克杰对王某的尸体进行了检验。王某身体多处表皮、软组织挫伤,有勒颈痕迹却未导致颈部肌肉出血。体表的轻伤以及捆绑作案的手段表明了嫌疑人力量同死者悬殊较大。死者体内检测出安眠药成分,口、鼻软组织塌陷变形,舌尖露于齿外,符合捂压口鼻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特征。张克杰抓住王某体内的安眠药、阴部的玻璃碎片、内裤反穿、捆绑布条重叠部分内有血迹外无血迹等信息,结合尸检结果,重建了嫌疑人先投毒、发生性关系、用玻璃瓶砸头、给死者穿内裤,后捆绑、用凳子等钝器砸头及躯干、捂压口鼻杀人的前后过程。
原来,尤某楠与死者王某为济南某职业学院的同学,相恋三年。王某的母亲对两人的关系极其不满,曾采取强制服药打胎、强行带离王某、到校辱骂尤某楠等手段进行粗暴干涉。尤某楠遂产生杀死王某报复其母亲的想法。2007年7月15时许,尤某楠到某宾馆订房,并准备酒菜、咖啡、安定、水果刀等。18时许,王某应邀到达宾馆,遂喝入注药的咖啡,之后与尤某楠发生了关系。待王某酣睡后,尤某楠用酒瓶以及钝物击打王某,导致王某醒过来,尤某楠又用水果刀逼王某喝下放入安定的一杯白酒。随后王某陷入半昏迷状态,尤某楠为他穿上内裤,用房间的剪刀将被罩剪成布条,将王某捆绑并勒颈,用凳子和电水壶击打王某头部及躯干,最终用枕头、被子捂压其口鼻致死。
这个案件前期虽然有嫌疑人提供的证词,但张克杰依然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对案发现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法医分析杀人过程的基本原则是以尸体为中心并结合现场的痕迹物证,其间不应受到任何其他信息的干扰。最大程度上还原犯罪现场曾经发生的真相,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张克杰告诉本刊记者。
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张克杰见证了历下分局刑警大队法医工作的整个发展史,从只有他一个法医到如今的四人团队,他走过的是一段外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之路。他的同事告诉本刊记者,“将近十年,历下刑警的法医工作只有张克杰一个人。面临如此大强度的工作,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面对各种奇形怪状的尸体。”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法医这个职业存在诸多偏见。张克杰回忆:当时的条件很差,没有现代化的解剖室,没有先进的现场隔离服,不管多臭、多腐败的尸体,只能到停尸房或殡仪馆检验,有时还就地解剖。满身的臭味很难消散,吃工作餐的时候,张克杰就很自觉的远离其他同事,自己躲到一个角落用餐。
张克杰认为,法医就是要让尸体“诉说”真相。“你可能觉得尸体可怕,但在我眼里,尸体就是我的工作对象。它呈现出来的一切都反映着一个人死亡的过程,而法医就是依据法医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将一个个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模拟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当时现场的重建。”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法医,“法”字当头,还原事实真相是最根本的责任。“每个案子都是人命关天,经过尸检化验,法医所得出的诊断结果直接决定着这个案件的结论,你不能出错!” 大概在1998年,济南南部的某山头发现一名女尸。时值七月,闷热的济南一丝风都没有。尸体腐败的比较严重,已呈现“巨人观”的状态,几十米开外就能闻见尸体的臭味。张克杰到达现场,一个人开始对死者进行解剖。“这个时候,法医必须离它最近,有些损伤一旦被掩盖,那么真相也将被尘封。”就这样,没有防护衣,没有解剖台,张克杰用了几个小时的仔细工作排除了被杀和意外可能,确认死者系喝毒药自杀身亡。
2016年1月8日,历下区中建文化城发生一起命案,一对母女被人杀害于家中。受害人身中数十刀,社会舆论压力非常大。案发后,省城警方成立专案组。张克杰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工作,最终在现场的拖把杆上提取到一处受害者之外的微量血迹。经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在外围现场楼道内又提取到一个嫌疑人丢弃的烟头,最终,利用DNA鉴定技术,直接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这不仅为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关键证据,还因避免了大范围排查和多路出发侦查等大兵团作战的常规破案办法,而节约了大量办案经费。
2010年11月18日上午8时许,历下分局指挥中心接报,中润世纪城一住宅着火。消防部门成功扑灭火灾后,在现场发现一具女性尸体。据介绍,其左手被“砍”掉,两大腿、下腹部有多处“刀”伤。由于经初步调查,邻居没有听到爆炸声,现场物品焚烧严重,加之灭火救人对现场的无奈破坏,因此案件性质扑朔迷离,难以短时间确定。
张克杰对死者仇某的损伤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检验研究,“死者仇某手腕断端创面不是很齐,断裂处肌腱有长有短,并不像刀伤。大腿和腹部的创口虽然皮肤裂创很齐,但内伤相当严重而复杂,不是一般凶器所为。”最终认定系爆炸伤而非刀伤,第一个提出了爆炸引起火灾的推论,从而科学合理地解释了现场物品长距位移和超常凌乱的现象。随即,他又带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将数以吨计的大小物品和垃圾反复检验筛查了好几个来回,终于找到了爆炸物的部分残留物和引爆装置。在铁的证据面前,嫌疑人宋某被迫交代了因纠纷报复杀人的全过程。
一天下午,辖区一群众报警称,邻居门缝飘出恶臭味,房主老李已长期未见。接警后,张克杰迅速赶到现场。经仔细勘查,现场房门反锁,窗户紧闭,无任何翻动迹象。在主卧室床边有一具男性尸体,已高度腐败,表面看无任何损伤。从当时天气较热,现场蚊蝇乱舞,蛆虫遍地的情况分析,死亡时间至少已有半月。经初步调查,死者李某42岁,独居,有病,嗜酒如命;邻居未听到吵闹和打斗声。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普遍认为应是一起因病猝死事件,一般不需要尸体解剖。而张克杰凭着职业的敏感和丰富的经验,担心因为尸体腐败严重而掩盖了某些蛛丝马迹。于是,立即开展尸体解剖工作。艰苦的验尸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最终发现了死者颅骨上的多条骨折线。根据骨折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张克杰断定,死者系生前被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死,可排除夜间发病后滚落床下摔伤致死的可能性。后经数天缜密侦查,终于解开了事实真相。原来,半月前的一天晚上,李某在外喝酒,因琐事与人发生纠纷,被人用马扎打伤头部。李某回家关门睡觉,夜间骨折处脑出血加重死亡。
一个锁鼻儿与11名女生的死亡
张克杰早已经习惯在第一时间赶赴各种死亡现场,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确定案件性质。“不放过现场和尸体上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有的是直接证据,有的是间接证据,因为这都有可能与受害者死亡的性质有关。如果确认死者系他杀,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死亡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还包括对嫌疑人的基本刻画,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案子破了,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否把案件正常的移诉出去,最终按照法律程序让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审判。这里边,最初提取到的物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11月11日,法庭座无虚席,审判长宣读了震惊全国、造成11人死亡严重后果的“10·30”特大纵火案的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放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当年,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刑警队唯一的法医张克杰,第一个到达现场,48小时之后,这个震惊全国的案件被侦破。惨剧发生在1994年10月30日凌晨1时30分,某高校自费班女生集体宿舍突然起火,室内13人中一人因故不在宿舍逃过一劫,一人跳楼逃生,剩余11人被当场烧死。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现场救火,对案发现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门窗及室内物品被烧严重,现场一片狼藉,对我们取证很不利。”但是张克杰仍在一堆残骸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锁紧锁鼻儿和搭扣的挂锁,锁鼻儿和搭扣的固定端还带有几个木螺丝,木螺丝上残留着部分木炭。这说明起火前锁鼻儿和搭扣是分别固定在两扇门上的。室内12名学生中,只有1人跳窗逃生,其余11人全部死在室内进门处,几乎是堆在一起,无一人夺门而出。难道是宿舍门被人从外面锁上了?带着这一疑问,张克杰和战友们开始了尸检工作。死去的11名女大学生全部都是呼吸道严重烧伤、窒息,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种种迹象表明,现场起火急骤,给人逃生的时间非常短,与电路原因引起的慢性起火形成了鲜明对比。既然是骤然起火,肯定有助燃物。经过提取地上的微量物证化验,证实确实有汽油成分。如此,案情走向了明朗,有人刻意纵火。随后,警方经过侦查,将嫌疑锁定在来自内蒙古的张某——11名死者同班的班长。
在铁证面前,张某很快供述了犯罪事实。他同该宿舍一女生是恋人关系,后来女生提出分手,同宿舍的女生也经常说他的风凉话。他不堪打击,对女友及其舍友多有怨恨,遂起了杀心。案发当晚,他来到该宿舍门口,在室外上锁后,从门上方的窗口扔进一桶汽油,扔下火机就走了。
除了赶赴各种死亡现场,人体损伤程度评定也是张克杰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增加该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他主持研发了“人体伤残鉴定便民查询系统”,并于2011年荣获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
从业以来,也有亲友们曾多次劝他调整一下工作岗位,张克杰始终没有动摇。他对这一职业的情感始终如一,想到60岁就要按法定年龄退休,48岁的他甚至觉得有些不够用,还想“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