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现代社会对具有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被日益重视起来的。据此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建议措施。
关键词:校企协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内涵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企业和学校这两方育人主体基于协同论的理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通过体制与机制上的创新,突破各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资源的活力而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
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双方的优势,资源整合,互为促进。对高校而言,有利于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培养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弥补实践教学这一短板;对合作企业而言,有利于利用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合作企业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校企双方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经历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层次与模式、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初步建立健全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体系,虽然实践教学一直被强调和重视,仍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
1、实践教学系统性较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大致包括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以上几个模块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独立院校很难以将它们真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多数高校将实践教学集中放在最后一学期进行,而很多学生在大四忙于社会考试、就业等,往往匆忙应付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使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
2、实践教学经费欠缺。
一些独立院校的教育经费基本以自筹为主,这必定会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有所影响,进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首先,实践教学环境简单,教学设施简单,电脑老旧,甚至无法完全显示整体动态画面。其次,由于学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投入较少,使得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和基础,只能针对软件进行教学。
3、实践教学单位难找。
一部分高校并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缺少真正的实习单位和机会。只能将实践教学停留在案例教学,无法使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去体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对企业的参观活动,但依然无法使学生将问题与企业联系起来,也无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更不用考虑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情况中的管理问题了。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缺乏。
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近些年招聘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就走进了学校任教,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水平,但却缺乏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多数教师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因此,既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基础,又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极为欠缺。
5、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大学高校的情况来看,多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一些杂乱模糊、不成系统的评估方法根本无法有效的对学生能力和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另外,很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没有确定的标准,使得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标准,这就使得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l、充分发挥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企业具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设备、资金等硬件设施,更拥有人员、技术、信息等软件优势,但研究水平不高,技术信息相对闭塞,对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敏感。高校则是学术及科研水平较高,实验设备先进,但场地和资金受限制,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只有最大限度综合各方面分别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双方的各种优势通过互补,形成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正确把握产学研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岗位群(岗位)更准确更具体的描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客观的依据。
3、加强合作的方式和力度根据企业和高校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可以是简的互动,如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担任客座讲师或教授到校传经送宝;也可以进一步合作,如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更可以是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社会实践高度结合等。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更好搭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4、强化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科学设置实训、实验、实习、项目运作等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应用技术技能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l、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认知能力训练环节。
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开设《企业认知实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环节,结合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开设《制造、服务业中典型组织结构设计》、《商务谈判方案设计》和《企业管理方案设计和仿真》等实践课程,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企业的了解;综合运作能力训练环节,通过开设《ERP沙盘演练》和《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环节,在课余实践,通过学科竞赛及科技文体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业模拟市场、参与社团创新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现场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现场调研包括区域调研、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等内容组成,通过对实习单位地理位置、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及企业基本状况等方面情况的初步了解,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融入环境。通过企业岗位的实习,熟悉岗位的业务流程,使学生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系统了解企业运营过程,逐步提高工作岗位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搜集必要的资料,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强的 “实践性、应用性、能力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初步能力。
3、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检查制度。高校需要逐步建立、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包括: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基础是否相符合、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是否符合标准、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如何等等。只有學校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将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化、制度化。
引入教学督导制度通过建立教学督导小组,检查工商管理专业各项的实践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联络员定期对实践课程教学时间、过程、内容等进行反馈,督促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要将实践教学情况纳入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考评系统中,保证从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执行。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课程、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其效果是不是一样的,考评及奖惩制度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当结合其实践教学课程、形式、历史的教学考核经验,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考核指标,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及考核规定等。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关键词:校企协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内涵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企业和学校这两方育人主体基于协同论的理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通过体制与机制上的创新,突破各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资源的活力而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
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双方的优势,资源整合,互为促进。对高校而言,有利于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培养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弥补实践教学这一短板;对合作企业而言,有利于利用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合作企业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校企双方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经历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层次与模式、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初步建立健全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体系,虽然实践教学一直被强调和重视,仍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
1、实践教学系统性较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大致包括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以上几个模块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独立院校很难以将它们真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多数高校将实践教学集中放在最后一学期进行,而很多学生在大四忙于社会考试、就业等,往往匆忙应付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使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
2、实践教学经费欠缺。
一些独立院校的教育经费基本以自筹为主,这必定会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有所影响,进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首先,实践教学环境简单,教学设施简单,电脑老旧,甚至无法完全显示整体动态画面。其次,由于学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投入较少,使得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和基础,只能针对软件进行教学。
3、实践教学单位难找。
一部分高校并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缺少真正的实习单位和机会。只能将实践教学停留在案例教学,无法使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去体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对企业的参观活动,但依然无法使学生将问题与企业联系起来,也无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更不用考虑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情况中的管理问题了。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缺乏。
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近些年招聘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就走进了学校任教,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水平,但却缺乏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多数教师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因此,既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基础,又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极为欠缺。
5、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大学高校的情况来看,多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一些杂乱模糊、不成系统的评估方法根本无法有效的对学生能力和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另外,很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没有确定的标准,使得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标准,这就使得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l、充分发挥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企业具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设备、资金等硬件设施,更拥有人员、技术、信息等软件优势,但研究水平不高,技术信息相对闭塞,对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敏感。高校则是学术及科研水平较高,实验设备先进,但场地和资金受限制,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只有最大限度综合各方面分别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双方的各种优势通过互补,形成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正确把握产学研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岗位群(岗位)更准确更具体的描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客观的依据。
3、加强合作的方式和力度根据企业和高校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可以是简的互动,如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担任客座讲师或教授到校传经送宝;也可以进一步合作,如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更可以是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社会实践高度结合等。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更好搭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4、强化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科学设置实训、实验、实习、项目运作等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应用技术技能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l、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认知能力训练环节。
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开设《企业认知实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环节,结合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开设《制造、服务业中典型组织结构设计》、《商务谈判方案设计》和《企业管理方案设计和仿真》等实践课程,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企业的了解;综合运作能力训练环节,通过开设《ERP沙盘演练》和《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环节,在课余实践,通过学科竞赛及科技文体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业模拟市场、参与社团创新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现场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现场调研包括区域调研、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等内容组成,通过对实习单位地理位置、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及企业基本状况等方面情况的初步了解,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融入环境。通过企业岗位的实习,熟悉岗位的业务流程,使学生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系统了解企业运营过程,逐步提高工作岗位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搜集必要的资料,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强的 “实践性、应用性、能力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初步能力。
3、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检查制度。高校需要逐步建立、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包括: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基础是否相符合、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是否符合标准、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如何等等。只有學校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将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化、制度化。
引入教学督导制度通过建立教学督导小组,检查工商管理专业各项的实践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联络员定期对实践课程教学时间、过程、内容等进行反馈,督促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要将实践教学情况纳入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考评系统中,保证从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执行。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课程、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其效果是不是一样的,考评及奖惩制度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当结合其实践教学课程、形式、历史的教学考核经验,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考核指标,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及考核规定等。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