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d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构建新型识字教学方法的意义,构建新型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旨在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追本溯源识汉字,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型识字意义 传统识字 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86
  在《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中,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介绍了八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并通过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对他们的教育观,教学方法,教學特点等做了详细评价。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还具有创新能力。面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多方面、多角度去设计教学,不仅能巩固练习,还能加深印象,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来,面对不同学生问孝,孔子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实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而改革创新,正是我国教育的破题之举。笔者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构建新型识字教学方法的意义,构建新型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旨在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追本溯源识汉字,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在泸州某学校的见习,以及在江油某辅导机构的晚辅,发现很多老师对在低年级学生基础识字写字的教学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方法死板、枯燥,没有创新性
  笔者在听课期间发现:小学低段(1-2年级)教师讲生字,普遍都是以下过程,教师泛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随机抽读,要求会写的字就是教师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跟着数笔画书空。
  (二)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没有动机集中精力主动学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笔者在听课期间通过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老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也很少有同学愿意举手发言,普遍都是成绩靠前的学生回答较为积极。而在自由朗读课文、生字环节,很多学生都乘次机会讲话,开小差。
  (三)生字抄写机械枯燥,学生不能追本溯源理解汉字
  在作业布置上,语文老师普遍布置“抄写”,三遍、五遍,这样机械重复的抄写。低段学生刚刚踏入小学,进行正规的教育学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教学机会,抓紧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枯燥的教学,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之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写字速度慢,长此以往,不利于肌肉的生长发育,影响身心健康。
  二、构建低段新型识字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识字兴趣,主动积极学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的学段目标和内容是: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2]。低段学生本身识字难度系数相对较大,一学期识400个左右,仅仅依托拼音,仍旧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而新型识字教育旨在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结合象形字,采用形象记忆,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追本溯源学汉字
  近年来,都在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而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而新型识字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愿意去追本溯源,从而无论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还是在汉文化的推广上,都可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了解汉字演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演变。汉字起源于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从他们的房子、独轮车、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再讲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川、家畜植物。从汉字的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就能从汉字的形象中悟得其意蕴,也就能更加理解和记住汉字。
  三、构建小学低段新型识字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加强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创新识字教育,教师自身就得学会追本溯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做了如下解释:1.象形者,书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白话:按照物体的轮廓而曲折婉转,书成于一定物体的样子。如:鹿;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白话:看了就能识别形体,仔细查看体会才能领会意义;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白话:比并几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会造字意向;4.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白话:根据这个字所表示的事物立两个署名(字),再取一个音近字比拟读音,结合构成这个字;5.专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白话: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并,立为一类,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6.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白话:本来没有这个字,是借助另一个音同音近字来寄托所要表达的词。身为教师,应认真研读,反复深究,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二)教师加强对汉字演变过程的学习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字体的演变。不同时期的汉字在形体、内容上又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甲骨文的内容:占卜(年成、风雨、征伐、疾病等),特点:瘦,细长,字体尚未定形;金文的内容:记事(铜器名称、制作人、重要事件),特点:笔刻粗,多繁笔、圆笔,笔刻结构与甲骨文没有太大区别,形声字比甲骨文多,异体字比甲骨文少;大篆的特点:笔刻线条化,离圆滑更远了,异体字多;小篆的特点:线条化、简单化、定型化(出现固定的偏旁部首,如:《说文解字》分540部排列,就是用的小篆);隶书,在周末已产生于民间,秦时,由于公务繁忙,对文字进行简化非常必要,于是隶书大兴。隶书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分界线,它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使汉字脱离了象形,成了纯粹的符号;草书,秦草难认,没有流传下来。章草,汉章帝时,史游创制,章帝受之,是以流传;楷书,又称正书、真书,萌芽于汉代,兴于魏晋,盛于六朝。晋代称其为楷书,取可做楷模之意。当时的人称为“今隶”;行书,弥补楷书书写不便和草书难以辨认的不足,东汉“刘德升”所创。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统一的重要特征,在运用汉字演变过程时,最好结合“象形字”,就能从汉字的形象中悟得其意蕴,采取形象记忆,也就能更加理解和记住汉字。
  (三)造字方法、演变过程、多音组词、相关故事,四位一体讲汉字
  1.造字方法:会意。
  (1)甲骨文的好=女(女子)+子(男子),表示男女亲密相处。造字本义:男女之间,相悦相求。
  (2)甲骨文好=子(孩子)+女(妇女),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表示新生命的诞生,人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由此得来“好”字。
  2.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多音組词:
  (1)hǎo:形容词,貌美的、令人满意的。组词:好美、好评、好运。
  (2)hào:动词,喜欢、疼爱、珍惜。组词:爱好、好客、乐善好施。
  低年级的学生讲词性、词类等知识还过早,并且,较为复杂,学生不易区分,不易理解,可省略,转换成多音字,更有利于教学。
  4.汉字故事:仓颉造“好”字。
  黄帝娶了一个丑妻子,众人不解,于是黄帝向众人解释到:“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说罢,扬长而去。人们这才明白黄帝选妻室,并不注重表面的美,而注重的是德才。不久传出消息,黄帝选中祁部落的丑女为妻,封号嫫母。于是仓颉连夜给黄帝造了一“好”字。他说,男子和女子不论长相如何,只要情投意合,天长日久,就是“好”。这,就是好字的由来。
  四、结语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应基于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收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以此四位一体将汉字的方法来组织识字教学。课后作业,可布置:学生回家以后讲给家长听,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交流能力;生字抄写组词一遍,体量不大,却能很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练习书写,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边写边思考,从未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理明,雷汉卿.古代汉语[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时事政治,社会政局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高中政治教育也应该随之进行调节。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时事政治并没有被学校领导和老师加以重视,导致学生对现在的政治常识相当陌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联系以及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摘要:在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中,绘画与设计关系常常会引发一些争议,文章通过分析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发展、异同与契合点等,客观地阐述了两者关系,从而使艺术设计与架上绘画相互影响,在冲撞与交融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现代绘画;设计;作用  1绘画与设计的起源  绘画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到现代21世纪的多手段表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还是西方的油画,都具有被观
【摘 要】语文,顾名思义包含有口语和文字。语文要传递给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教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普通语文课程标准中,一般有口语交际、写作、阅读鉴赏、语义语音的学习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能力,并能转化运用到实际中。在这里我们要探讨小学语文学习中,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让学生拥有这项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丰富多彩的屋顶造型是中国建筑美的集中体现,建筑屋顶的装饰也是传统建筑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的装饰内容集中体现在屋脊上,而屋脊上的装饰题材又多为瑞兽造型。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大屋顶;屋脊;脊饰;瑞兽;吻兽  0 序言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与绘画、雕塑并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其中“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是其中最早的艺术(黑格尔)”。正如一副好的艺术作品,内容再丰富也要分清主
摘 要:文化是设计的土壤,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因此,人文课程的构建对于当前的设计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本文选取国内外四所有代表性的院校,就其中的人文课程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目前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文课程建设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人文课程;比较与启示  在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关注,设计艺术穿越了“物质”的科学领域,在向“精神”的文化领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