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难”字。就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作文教学要体现一个“妙”字,学生作文学习要体现一个“趣”字,并加以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妙趣横生;写作舞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作文教学备受关注。我们语文教师也早已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现在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难”字。教师一提到作文教学就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指导无从下手,讲评泛泛笼统,批阅毫无特色;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毫无兴趣,绞尽脑汁,也无法动笔。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作文教学要体现一个“妙”字,学生的作文学习要体现一个“趣”字。
一、“妙”的作文指导,“趣”的前奏
网络、书籍中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不胜枚举,有的侧重选材,有的侧重命题,有的侧重技巧,有的侧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中提到的“联系”,他说“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领导办公室的一盆“爪叶菊”,被丢弃在垃圾桶的一块面包片,男孩脑袋后面的一条“压尾辫”……这些事物都成了于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细想,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是没有生活素材,而是他们熟视无睹,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他们缺少的正是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我开始做一个处处留心的老师,教育学生开始学着做一个处处留心的人。一次暖气漏水,同学们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刻》;为一位留守的同学过生日,同学们创作了《温暖》;时值初春,却下了一场小冰雹,同学们创作了《罕见的气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拥有了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的主动性,写作的素材也日趋宽泛了。
二、“妙”的作文评改,“趣”的发展
一次习作培训来自杭州的虞大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改革过程性评价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应该是‘欣赏’而不是‘鉴赏’。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在培养作家,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快乐的。”
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巧妙精心的变革,学生习作的兴趣高涨。
1.自我欣赏
学生写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我会让他们进行自评,自我欣赏,把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找出来,进行阅读和推敲,哪儿用得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哪儿又需要修改,怎么改更合适。找自己文章的缺点学生都不愿意,也不擅长,但要让找优点个个兴趣盎然。
2.相互欣赏
学生在自我欣赏后把自己的作文推荐给大家,并与小伙伴交流自我欣赏的地方。我提倡互评时学生要学会夸赞,并在夸赞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前提是要学会倾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我的作文评改课堂是充满了赏识和掌声的课堂。
三、“妙”的作文批阅,“趣”的延续
在作文批阅上,我采用“作文过关制”。不同水平的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不一样,我们得承认这一点。但我始终相信,我批阅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孩子们用心去写的,哪怕这篇作文只有短短数语。我也相信,无论是哪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有他可圈可点的地方。我批阅作文就是要发现每一位学生在作文上的进步,哪怕是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一句传神的诗句,一个略显生疏的修辞……我都会予以肯定和鼓励。我要让孩子们清楚写作文要篇有所得,这样的文章才会有不可估量的进步空間。
所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经常会出现:“‘豁然开朗’用得妙,在你今后的习作里可以试着多用这样的四字词。”“开门见山的开头首先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不愧是写作的高手!赞一个!”……每次发下作文本,教室里都会沸腾片刻,学生看着自己的进步,对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写作文时也更用心了。
四、“妙”的作文展示,“趣”的升华
学生的作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篇篇佳作诞生了,这时我的“作文及时共享制”也出炉了。
1.让墙壁缤纷起来
学生每次写作之后,我都会选出几篇让孩子们抄誊在稿纸上,进行漂亮的装饰,张贴在“妙笔生花”的墙壁上,与同学们共享。一学期下来,墙壁变得缤纷起来。受益的是更多的孩子们,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读了同学们的佳作,自己的作品也跃然墙壁之上了。
2.让作品收藏起来
缤纷的墙壁总会在新的学期恢复原貌,学生的作品却不能遗失,我鼓励孩子们以班级单位制作作文集或尝试着出一本自己的“书”。大家自己做封面,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或请老师写序。一到学期末,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作文集里有自己的文章,看着自己出的“书”,孩子们的快乐不言而喻。
3.让作文流动起来
有了班级的QQ群、博客空间,我便开始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有用起来,上传了优秀作文的电子稿,与他人分享,让家长共读。渐渐地参加作文比赛,向刊物投稿,在刊物发表成为我让学生作文流动起来的创新方法。孩子们拿着真正的刊物,看着自己的文章,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幸福。
我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走了十几年,我会继续探寻“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为学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写作舞台。
参考文献:
[1]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2]于永正.教海漫记[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08.
[3]潘自由.潘自由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06.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妙趣横生;写作舞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作文教学备受关注。我们语文教师也早已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现在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难”字。教师一提到作文教学就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指导无从下手,讲评泛泛笼统,批阅毫无特色;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毫无兴趣,绞尽脑汁,也无法动笔。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作文教学要体现一个“妙”字,学生的作文学习要体现一个“趣”字。
一、“妙”的作文指导,“趣”的前奏
网络、书籍中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不胜枚举,有的侧重选材,有的侧重命题,有的侧重技巧,有的侧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中提到的“联系”,他说“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领导办公室的一盆“爪叶菊”,被丢弃在垃圾桶的一块面包片,男孩脑袋后面的一条“压尾辫”……这些事物都成了于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细想,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是没有生活素材,而是他们熟视无睹,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他们缺少的正是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我开始做一个处处留心的老师,教育学生开始学着做一个处处留心的人。一次暖气漏水,同学们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刻》;为一位留守的同学过生日,同学们创作了《温暖》;时值初春,却下了一场小冰雹,同学们创作了《罕见的气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拥有了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的主动性,写作的素材也日趋宽泛了。
二、“妙”的作文评改,“趣”的发展
一次习作培训来自杭州的虞大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改革过程性评价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应该是‘欣赏’而不是‘鉴赏’。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在培养作家,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快乐的。”
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巧妙精心的变革,学生习作的兴趣高涨。
1.自我欣赏
学生写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我会让他们进行自评,自我欣赏,把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找出来,进行阅读和推敲,哪儿用得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哪儿又需要修改,怎么改更合适。找自己文章的缺点学生都不愿意,也不擅长,但要让找优点个个兴趣盎然。
2.相互欣赏
学生在自我欣赏后把自己的作文推荐给大家,并与小伙伴交流自我欣赏的地方。我提倡互评时学生要学会夸赞,并在夸赞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前提是要学会倾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我的作文评改课堂是充满了赏识和掌声的课堂。
三、“妙”的作文批阅,“趣”的延续
在作文批阅上,我采用“作文过关制”。不同水平的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不一样,我们得承认这一点。但我始终相信,我批阅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孩子们用心去写的,哪怕这篇作文只有短短数语。我也相信,无论是哪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有他可圈可点的地方。我批阅作文就是要发现每一位学生在作文上的进步,哪怕是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一句传神的诗句,一个略显生疏的修辞……我都会予以肯定和鼓励。我要让孩子们清楚写作文要篇有所得,这样的文章才会有不可估量的进步空間。
所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经常会出现:“‘豁然开朗’用得妙,在你今后的习作里可以试着多用这样的四字词。”“开门见山的开头首先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不愧是写作的高手!赞一个!”……每次发下作文本,教室里都会沸腾片刻,学生看着自己的进步,对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写作文时也更用心了。
四、“妙”的作文展示,“趣”的升华
学生的作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篇篇佳作诞生了,这时我的“作文及时共享制”也出炉了。
1.让墙壁缤纷起来
学生每次写作之后,我都会选出几篇让孩子们抄誊在稿纸上,进行漂亮的装饰,张贴在“妙笔生花”的墙壁上,与同学们共享。一学期下来,墙壁变得缤纷起来。受益的是更多的孩子们,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读了同学们的佳作,自己的作品也跃然墙壁之上了。
2.让作品收藏起来
缤纷的墙壁总会在新的学期恢复原貌,学生的作品却不能遗失,我鼓励孩子们以班级单位制作作文集或尝试着出一本自己的“书”。大家自己做封面,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或请老师写序。一到学期末,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作文集里有自己的文章,看着自己出的“书”,孩子们的快乐不言而喻。
3.让作文流动起来
有了班级的QQ群、博客空间,我便开始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有用起来,上传了优秀作文的电子稿,与他人分享,让家长共读。渐渐地参加作文比赛,向刊物投稿,在刊物发表成为我让学生作文流动起来的创新方法。孩子们拿着真正的刊物,看着自己的文章,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幸福。
我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走了十几年,我会继续探寻“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为学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写作舞台。
参考文献:
[1]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2]于永正.教海漫记[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08.
[3]潘自由.潘自由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0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