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体制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新形势下,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劳动定额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劳动定额加强管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产量定额。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管理范围上,应由单纯的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为适应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定额工作必须走出“就定额谈定额”的圈子,重新设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范围,真正纳入综合管理的轨道。研究的基本内容要从生产组织、方法研究到成本控制。通过研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人员调配和技能培训计划,以及成本控制和资产、设备的高效配置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既然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人工成本涉及到一线工人和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所以劳动定额管理也必须是对全员劳动效率的管理:对一线生产人员,通过制定完整的定性、定量考核标准,并将完成的定额工时与工程技术、产品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指标一并考核,兑现奖惩;对勤杂、服务人员实行“定岗定薪制”,按其工作任务量、责任大小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按考核结果相应发放工资;对机关管理人员根据其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工作任务、管理责任、业务水平、贡献系数、劳动态度和特别贡献五项进行考核并分配。
二﹑在管理方法上,应由“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
2.1分档制定定额标准,实行分档劳动定额管理。例如;制定不同档次的劳动定额标准,划分工时单价档次,在贯彻实施中,由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定额水平;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可以按高档次确定定额标准,使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够享受相应的高待遇。
2.2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定额管理,使每个工种、岗位都有一个可以对比的考核标准,在分配时根据此标准折算不同岗位的报酬额,从而避免因各类标准不统一,含水量大造成的不同岗位工作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的现象出现,使不同工种、岗位的工作量都有一个科学的、公平的考核、分配标准,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2.3加强动作研究和方法研究。要通过动作研究和方法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工作地布局,优化操作,减少工时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与项目成本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劳动定额水平的提高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可通过对“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办法,将传统的“平均先进”的定额标准向“科学先进”的定额标准转变。通过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追求最大收益的过程和采用先进的制定定额标准的方法,将定额水平逐步推向科学先进,在推进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同时,又提高了劳动定额的水平。
3.1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内容和方式。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间接人工费和项目部组织及管理人员所需的费用(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工资附加费和劳保费用保险费用),以及办公费用、施工转移费用和包干费用等现场经费。将这四项费用以承包责任书的形式下达到给项目生产和管理人员。
3.2项目人工费总额的测算。由于项目成本管理要求管理层和作业层在经济核算体系上各自独立,二者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是两个相互独立、具备各自运行体系的利益主体,所以“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要对这两方面指标值准确测算。该总额的测算主要依据工程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定额标准,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确定工程造价,从而测算编制出完整准确、合理的人工费总額。
3.3通过项目人工费总额的分层控制,间接提高劳动定额水平。 项目的管理层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等负责,并在施工前签定承包合同书,规定其基本的职责、权限、义务和目标以及奖罚条例。比如:按工期成本的节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安全、质量无事故对其对应的责任人给予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的奖励等。这样使管理层把注意力放到项目人工费上,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部管理工作都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开展,为劳动定额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对项目的施工作业层在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在定额工时单价一定的情况下,实行“包死定额,盈亏自负”的做法,工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主动提高工效,在每一个施工项目,每一道工序中寻求“最佳生产过程和作业方法”。通过实施最佳生产工艺和作业方法,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将劳动定额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四﹑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必须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要求我们结合当前的形势,集中力量解决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在关键环节上强力突破。
4.1 要在修订和改进劳动定额管理上实现突破。要求我们不断扩大定额管理面,将新增项目及时制定出工时定额,并纳入定额管理。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工装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来先进合理的定额,将成为落后的定额,原来是平衡的定额,可能变为不平衡。要求我们适时进行修订,保证劳动定额保持先进合理与平衡,保持定额对生产和管理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增加劳动强度压缩时间来提高劳动定额水平同时,应当注重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将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对生产系统各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程序,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要在制定科学的定额管理办法上实现突破。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落实逐级负责制,建立劳动工资投入产出工作新机制,健全与定员标准相适应的先进的劳动定额体系,推动生产布局调整,改善劳动组织,实现劳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员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劳动定员标准。
4.3 要在建立定额激励和制约机制上实现突破。制定激励和制约机制是实现定员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推行计件工资制,实行按劳分配。计件工资制是以打破大锅饭以搞活内部分配为目的,变死工资为活工资。职工的收入完全按劳取酬,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深化分配机制,将职工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质量纳入分配,实现优质优酬,高效高酬,是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工作。建立定员标准评价考核制度。要对实际效率水平先进于标准水平,并正式作为定员标准公布实施的项目,按其先进性酌情奖励,对先进于发展水平的给予重奖。要对车间用工总量控制在定标准规定水平以下的给予适当奖励。要对用工总量超过定员标准规定的给予适当考核。
总之,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促进定额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是适应新形势﹑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劳动定额加强管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产量定额。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管理范围上,应由单纯的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为适应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定额工作必须走出“就定额谈定额”的圈子,重新设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范围,真正纳入综合管理的轨道。研究的基本内容要从生产组织、方法研究到成本控制。通过研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人员调配和技能培训计划,以及成本控制和资产、设备的高效配置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既然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人工成本涉及到一线工人和机关后勤服务人员,所以劳动定额管理也必须是对全员劳动效率的管理:对一线生产人员,通过制定完整的定性、定量考核标准,并将完成的定额工时与工程技术、产品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指标一并考核,兑现奖惩;对勤杂、服务人员实行“定岗定薪制”,按其工作任务量、责任大小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按考核结果相应发放工资;对机关管理人员根据其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工作任务、管理责任、业务水平、贡献系数、劳动态度和特别贡献五项进行考核并分配。
二﹑在管理方法上,应由“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
2.1分档制定定额标准,实行分档劳动定额管理。例如;制定不同档次的劳动定额标准,划分工时单价档次,在贯彻实施中,由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定额水平;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可以按高档次确定定额标准,使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够享受相应的高待遇。
2.2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定额管理,使每个工种、岗位都有一个可以对比的考核标准,在分配时根据此标准折算不同岗位的报酬额,从而避免因各类标准不统一,含水量大造成的不同岗位工作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的现象出现,使不同工种、岗位的工作量都有一个科学的、公平的考核、分配标准,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2.3加强动作研究和方法研究。要通过动作研究和方法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工作地布局,优化操作,减少工时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与项目成本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劳动定额水平的提高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可通过对“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办法,将传统的“平均先进”的定额标准向“科学先进”的定额标准转变。通过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追求最大收益的过程和采用先进的制定定额标准的方法,将定额水平逐步推向科学先进,在推进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同时,又提高了劳动定额的水平。
3.1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内容和方式。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间接人工费和项目部组织及管理人员所需的费用(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工资附加费和劳保费用保险费用),以及办公费用、施工转移费用和包干费用等现场经费。将这四项费用以承包责任书的形式下达到给项目生产和管理人员。
3.2项目人工费总额的测算。由于项目成本管理要求管理层和作业层在经济核算体系上各自独立,二者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是两个相互独立、具备各自运行体系的利益主体,所以“项目人工费总额”承包要对这两方面指标值准确测算。该总额的测算主要依据工程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定额标准,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确定工程造价,从而测算编制出完整准确、合理的人工费总額。
3.3通过项目人工费总额的分层控制,间接提高劳动定额水平。 项目的管理层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等负责,并在施工前签定承包合同书,规定其基本的职责、权限、义务和目标以及奖罚条例。比如:按工期成本的节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安全、质量无事故对其对应的责任人给予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的奖励等。这样使管理层把注意力放到项目人工费上,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部管理工作都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开展,为劳动定额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对项目的施工作业层在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在定额工时单价一定的情况下,实行“包死定额,盈亏自负”的做法,工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主动提高工效,在每一个施工项目,每一道工序中寻求“最佳生产过程和作业方法”。通过实施最佳生产工艺和作业方法,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将劳动定额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四﹑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必须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要求我们结合当前的形势,集中力量解决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在关键环节上强力突破。
4.1 要在修订和改进劳动定额管理上实现突破。要求我们不断扩大定额管理面,将新增项目及时制定出工时定额,并纳入定额管理。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工装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来先进合理的定额,将成为落后的定额,原来是平衡的定额,可能变为不平衡。要求我们适时进行修订,保证劳动定额保持先进合理与平衡,保持定额对生产和管理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增加劳动强度压缩时间来提高劳动定额水平同时,应当注重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将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对生产系统各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程序,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要在制定科学的定额管理办法上实现突破。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落实逐级负责制,建立劳动工资投入产出工作新机制,健全与定员标准相适应的先进的劳动定额体系,推动生产布局调整,改善劳动组织,实现劳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员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劳动定员标准。
4.3 要在建立定额激励和制约机制上实现突破。制定激励和制约机制是实现定员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推行计件工资制,实行按劳分配。计件工资制是以打破大锅饭以搞活内部分配为目的,变死工资为活工资。职工的收入完全按劳取酬,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深化分配机制,将职工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质量纳入分配,实现优质优酬,高效高酬,是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工作。建立定员标准评价考核制度。要对实际效率水平先进于标准水平,并正式作为定员标准公布实施的项目,按其先进性酌情奖励,对先进于发展水平的给予重奖。要对车间用工总量控制在定标准规定水平以下的给予适当奖励。要对用工总量超过定员标准规定的给予适当考核。
总之,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促进定额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是适应新形势﹑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