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独立的友邦保险已经走出了自金融海啸以来,AIG财务危机所带来的阴霾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友邦保险和AIG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友邦保险中国区总裁陈荣声重申。
今年年初,在美国政府支持下,AIG(美国国际集团)获得了新的贷款,并且宣布重组计划,其中就包括宣布友邦保险脱离AIG,定位成一家独立的法定机构。同时,AIG也表示,一旦市场情况许可并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友邦保险将会在亚洲国家或地区中一个交易所上市。
根据目前的情况显示,友邦酝酿单飞的第一步便是更新品牌形象,友邦保险认为,“新的品牌形象代表着友邦保险集团未来将脱离AIG,同时又保留并展示了友邦的传统及财务实力。”
走出AIG阴霾
5月18日,AIG在宣布将友邦保险定位为一家独立机构的同时也表示,已经向相关机构展开征求建议书的程序,为首次公开招股挑选全球协调人以及配售经办人。而友邦保险此次的上市计划除包括其在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之外,还将囊括美国人寿在中国台湾和在菲律宾的寿险业务,资产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如果友邦保险在香港上市,这将成为近两年内香港市场上最大的一笔IPO业务。
据悉,为了争夺这宗IPO大单,很多大型的投行都纷纷参加竞标,其中包括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很多家巨头。6月1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友邦保险于前一日结束了承销商的“选秀”工作,最终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从30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此次亚洲寿险业务首次公开发行的全球协调人。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摩根士丹利的入选在其意料之中,但德意志银行则有些出乎意料。此前业内更看好和友邦保险、AIG有过密切合作的美资投行。不过,随着主承销商的确定,可以预计友邦保险的IPO进程将会加快。
至于友邦保险上市的具体时间及地点,AIG并没有透露,给人留下了很多疑问,导致众说纷纭。有人猜测友邦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原因是其总部设于香港,而此前AIG也已经把友邦在日本的寿险业务全部出售出去了,加上目前港股也正在回暖,友邦选择香港上市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也有观点认为,友邦保险未来在中国内地上市不无可能,如果按照市盈率作为参照,友邦在上海上市将明显优于香港。对于这两种说法,友邦保险中国公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在不考虑资本市场状况的前提下,友邦最快也要到明年的一季度或者是二季度才能够正式完成上市的过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友邦的此次上市,对所有利益的相关方,包括美国纳税人、保单持有人、员工以及销售伙伴,都是最好的选择。
重打保障牌
尽管双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更,AIG惹出来的麻烦仍然影响到了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今年前两个月,友邦保险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13.2%,外资寿险总保费的首把交椅也被中意人寿取代。上海市场方面,友邦保险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为3.7亿元,同比下降7%,市场份额为3.3%,而去年同期这一市场份额为4.5%。
虽然友邦保险中国区业务在今年初出现了保费和占比的“双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陈荣声的心情。
对于保费收入出现下降的原因,陈荣声表示,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友邦保险中国区在稳定营销员队伍和客户上花了很多心思。“数据的确显示了我们在保费增长和外资保险市场份额上掉了很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友邦保险并没有推出和其他公司类似的‘开门红’业务,并且也没有推出其他公司热卖的短期、趸缴的产品,而是响应保监会的号召,重点放在保险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强调保险的保障性。”
相比较于去年同期,友邦保险在中国银邮渠道主要销售的是投连险,而今年以来由于结构调整,银邮渠道主推的产品成为了期缴产品,因此,保费下降的部分主要来自银邮渠道。但友邦表示并未放弃投连险。
陈荣声称,友邦中国今年下半年将推出改进版的、更具保障功能的投连险。 “自2008年起,资本市场开始波动,今年依旧会持续,这会造成投连险的产品业绩波动不稳,所以我们在年初会推出保底的分红险,对消费者而言比较容易接受。”
当前降息周期下,分红保障型产品由于与资本市场挂钩较小,固定收益部分和保险保障能够得到保证,又能获得一定的红利分配,因此颇受市场青睐。但与此同时分红险产品对保证利率的要求比较高,这类产品对资产和负债的匹配要求也很高,因而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业务避开了这样的“开门红”业务,重点放在了传统保障型产品上。
可以说,友邦保险中国正面临着要规模、还是要利润的问题。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卖的产品,实质上是储蓄的代替品。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的产品应当和银行的产品有明显区分。尽管现在友邦保险做的保障型产品在算规模占比时比较吃亏,但是相信总体方向肯定是对的。今年友邦保险将主推升级的万能险,在新的万能险中加入保障性因素,附加意外保险,重疾保险,伤残保险。”陈荣声说,“我可以明确地讲,友邦保险对中国的投资肯定会继续增加的,因为中国是战略要点,友邦保险非常看重亚洲两个地方的发展,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印度。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充满信心。”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友邦保险和AIG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友邦保险中国区总裁陈荣声重申。
今年年初,在美国政府支持下,AIG(美国国际集团)获得了新的贷款,并且宣布重组计划,其中就包括宣布友邦保险脱离AIG,定位成一家独立的法定机构。同时,AIG也表示,一旦市场情况许可并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友邦保险将会在亚洲国家或地区中一个交易所上市。
根据目前的情况显示,友邦酝酿单飞的第一步便是更新品牌形象,友邦保险认为,“新的品牌形象代表着友邦保险集团未来将脱离AIG,同时又保留并展示了友邦的传统及财务实力。”
走出AIG阴霾

5月18日,AIG在宣布将友邦保险定位为一家独立机构的同时也表示,已经向相关机构展开征求建议书的程序,为首次公开招股挑选全球协调人以及配售经办人。而友邦保险此次的上市计划除包括其在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之外,还将囊括美国人寿在中国台湾和在菲律宾的寿险业务,资产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如果友邦保险在香港上市,这将成为近两年内香港市场上最大的一笔IPO业务。
据悉,为了争夺这宗IPO大单,很多大型的投行都纷纷参加竞标,其中包括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很多家巨头。6月1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友邦保险于前一日结束了承销商的“选秀”工作,最终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从30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此次亚洲寿险业务首次公开发行的全球协调人。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摩根士丹利的入选在其意料之中,但德意志银行则有些出乎意料。此前业内更看好和友邦保险、AIG有过密切合作的美资投行。不过,随着主承销商的确定,可以预计友邦保险的IPO进程将会加快。
至于友邦保险上市的具体时间及地点,AIG并没有透露,给人留下了很多疑问,导致众说纷纭。有人猜测友邦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原因是其总部设于香港,而此前AIG也已经把友邦在日本的寿险业务全部出售出去了,加上目前港股也正在回暖,友邦选择香港上市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也有观点认为,友邦保险未来在中国内地上市不无可能,如果按照市盈率作为参照,友邦在上海上市将明显优于香港。对于这两种说法,友邦保险中国公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在不考虑资本市场状况的前提下,友邦最快也要到明年的一季度或者是二季度才能够正式完成上市的过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友邦的此次上市,对所有利益的相关方,包括美国纳税人、保单持有人、员工以及销售伙伴,都是最好的选择。
重打保障牌
尽管双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更,AIG惹出来的麻烦仍然影响到了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今年前两个月,友邦保险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13.2%,外资寿险总保费的首把交椅也被中意人寿取代。上海市场方面,友邦保险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为3.7亿元,同比下降7%,市场份额为3.3%,而去年同期这一市场份额为4.5%。
虽然友邦保险中国区业务在今年初出现了保费和占比的“双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陈荣声的心情。
对于保费收入出现下降的原因,陈荣声表示,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友邦保险中国区在稳定营销员队伍和客户上花了很多心思。“数据的确显示了我们在保费增长和外资保险市场份额上掉了很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友邦保险并没有推出和其他公司类似的‘开门红’业务,并且也没有推出其他公司热卖的短期、趸缴的产品,而是响应保监会的号召,重点放在保险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强调保险的保障性。”
相比较于去年同期,友邦保险在中国银邮渠道主要销售的是投连险,而今年以来由于结构调整,银邮渠道主推的产品成为了期缴产品,因此,保费下降的部分主要来自银邮渠道。但友邦表示并未放弃投连险。
陈荣声称,友邦中国今年下半年将推出改进版的、更具保障功能的投连险。 “自2008年起,资本市场开始波动,今年依旧会持续,这会造成投连险的产品业绩波动不稳,所以我们在年初会推出保底的分红险,对消费者而言比较容易接受。”
当前降息周期下,分红保障型产品由于与资本市场挂钩较小,固定收益部分和保险保障能够得到保证,又能获得一定的红利分配,因此颇受市场青睐。但与此同时分红险产品对保证利率的要求比较高,这类产品对资产和负债的匹配要求也很高,因而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业务避开了这样的“开门红”业务,重点放在了传统保障型产品上。
可以说,友邦保险中国正面临着要规模、还是要利润的问题。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卖的产品,实质上是储蓄的代替品。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的产品应当和银行的产品有明显区分。尽管现在友邦保险做的保障型产品在算规模占比时比较吃亏,但是相信总体方向肯定是对的。今年友邦保险将主推升级的万能险,在新的万能险中加入保障性因素,附加意外保险,重疾保险,伤残保险。”陈荣声说,“我可以明确地讲,友邦保险对中国的投资肯定会继续增加的,因为中国是战略要点,友邦保险非常看重亚洲两个地方的发展,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印度。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