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炒股之人没有不希望自己能有个好参谋或者好顾问,可以指点迷津、沙里淘金,帮助自己成为股市赢家的。好在现今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加上又有了网络,每日每时五花八门的股评犹如排山倒海,令人应接不暇,以至于一师难求。
股评多了自然不是坏事,但若成灾则有个如何选择的问题。从舆论普遍对股评反应不佳来看,股评的质量——主要是预测的准确性——绝大部分是不能使人满意的,以致长期以来股评人成为众矢之的。有一件事是过去了将近二十年而笔者至今难以忘怀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深圳曾有一项关于百种职业座次的民意调查(按受尊敬的程度),一连两年股评家都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三陪女。对此,笔者疑心是被调查对象因错听了某些股评家的意见炒股赔了钱,因而又借此机会发泄他们的怨气。但换一个角度,这又未尝不与他们没有选对一个好的股评家、或没有听从他们正确的投资建议有关。因为按常理讲,不可能全部股评家集体迷失(即使有过这种现象也是局部的与短期的),总会有看对了的。只是股市的游戏规则是大多数人犯错的机会居多,也就难怪一竹篙要打一船人,好的股评家也跟着受罪了。
由此可见,在读股评之前,先要选好对象。有些人总以为股评读得越多越好,美其名曰“集思广益”,殊不知读多了也会物极必反——只见各种不同意见打架难以取舍,反而乱了方寸。何况时下各种传媒的股评汗牛充栋,一小时当两小时用也看不过来。故与其泛谈,不如精读,既省时又省力,还不费心,收获也会更显著。
那么所谓好的对象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应该读谁的股评呢?大前提无疑是要求他必须具备长期以来稳定不俗的测市成绩——不必百分之百中的;人非圣人,孰能无错?测十次能对七八次就不简单了。只是时间段一定要长,一年两年不足道,起码应经历一个以上的牛熊大循环,两年以上更好。须知喝牛奶的滋味和喝熊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未经历过牛熊循环的股评家称不上是个及格的股评家,遑论优秀了。为此,对拟选的对象不妨建一个档案,长期跟踪作为终选的参考。
成绩之外,最好还能对股评作者的其他情况——例如年龄(股龄)、性格、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与修养等综合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原因是它们与他能否写出高质量的股评密切相关。举例来说,股龄长意味着老马识途,炒股的经验(无论成功或失败)比较丰富,对股价运动的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年长者则拥有对于人生阅历的思辨与哲理的体验。而股市本身恰如一部浓缩的人生,人性的弱点往往在升跌中暴露无遗……这些看似与股市无直接关系的素质,实际上都大有利于准确把握股市,进而作为正确的预测。
限于条件,我们不可能对各个股评家的自身情况知之尽详。然而不要紧,正如中国古代文论所说“文如其人”,通过股评我们一样可以或多或少地感知作者各方面的概况,从而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尤其重要的是:文风与观点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性格与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观察市场的立场与角度是否客观、正确。由于股市就其本质来说不仅仅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更是一个心理博弈的场所,故此参与者的性格类型、气质与心理特点对于判断市场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感情色彩太浓,明显偏执过激、自负膨胀又从来不作自我批评的股评家,应毫不留情地予以剔除。道理很简单:心态不好的人,看市场也会戴着有色眼镜——介入过多的主观意愿,是写不出好的股评来的,准确预测大市趋势更是无从谈起。
按照以上条件,自己心仪的股评家,挑上三五个也就足够了。可能的话,不妨搞一个组合,因为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同,风险嗜好亦有异,激进的、稳健的、保守的、擅长大盘分析的、精于板块与个股的……最好各有其代表。这样组成的一个参谋班子,相信对于你的股海导航将是大有裨益的。但最后还应提醒一句:任何时候,切忌过于迷信与盲从。即使面对名声最大的股评家的意见,也要通过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消化分析。
股评多了自然不是坏事,但若成灾则有个如何选择的问题。从舆论普遍对股评反应不佳来看,股评的质量——主要是预测的准确性——绝大部分是不能使人满意的,以致长期以来股评人成为众矢之的。有一件事是过去了将近二十年而笔者至今难以忘怀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深圳曾有一项关于百种职业座次的民意调查(按受尊敬的程度),一连两年股评家都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三陪女。对此,笔者疑心是被调查对象因错听了某些股评家的意见炒股赔了钱,因而又借此机会发泄他们的怨气。但换一个角度,这又未尝不与他们没有选对一个好的股评家、或没有听从他们正确的投资建议有关。因为按常理讲,不可能全部股评家集体迷失(即使有过这种现象也是局部的与短期的),总会有看对了的。只是股市的游戏规则是大多数人犯错的机会居多,也就难怪一竹篙要打一船人,好的股评家也跟着受罪了。
由此可见,在读股评之前,先要选好对象。有些人总以为股评读得越多越好,美其名曰“集思广益”,殊不知读多了也会物极必反——只见各种不同意见打架难以取舍,反而乱了方寸。何况时下各种传媒的股评汗牛充栋,一小时当两小时用也看不过来。故与其泛谈,不如精读,既省时又省力,还不费心,收获也会更显著。
那么所谓好的对象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应该读谁的股评呢?大前提无疑是要求他必须具备长期以来稳定不俗的测市成绩——不必百分之百中的;人非圣人,孰能无错?测十次能对七八次就不简单了。只是时间段一定要长,一年两年不足道,起码应经历一个以上的牛熊大循环,两年以上更好。须知喝牛奶的滋味和喝熊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未经历过牛熊循环的股评家称不上是个及格的股评家,遑论优秀了。为此,对拟选的对象不妨建一个档案,长期跟踪作为终选的参考。
成绩之外,最好还能对股评作者的其他情况——例如年龄(股龄)、性格、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与修养等综合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原因是它们与他能否写出高质量的股评密切相关。举例来说,股龄长意味着老马识途,炒股的经验(无论成功或失败)比较丰富,对股价运动的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年长者则拥有对于人生阅历的思辨与哲理的体验。而股市本身恰如一部浓缩的人生,人性的弱点往往在升跌中暴露无遗……这些看似与股市无直接关系的素质,实际上都大有利于准确把握股市,进而作为正确的预测。
限于条件,我们不可能对各个股评家的自身情况知之尽详。然而不要紧,正如中国古代文论所说“文如其人”,通过股评我们一样可以或多或少地感知作者各方面的概况,从而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尤其重要的是:文风与观点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性格与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观察市场的立场与角度是否客观、正确。由于股市就其本质来说不仅仅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更是一个心理博弈的场所,故此参与者的性格类型、气质与心理特点对于判断市场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感情色彩太浓,明显偏执过激、自负膨胀又从来不作自我批评的股评家,应毫不留情地予以剔除。道理很简单:心态不好的人,看市场也会戴着有色眼镜——介入过多的主观意愿,是写不出好的股评来的,准确预测大市趋势更是无从谈起。
按照以上条件,自己心仪的股评家,挑上三五个也就足够了。可能的话,不妨搞一个组合,因为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同,风险嗜好亦有异,激进的、稳健的、保守的、擅长大盘分析的、精于板块与个股的……最好各有其代表。这样组成的一个参谋班子,相信对于你的股海导航将是大有裨益的。但最后还应提醒一句:任何时候,切忌过于迷信与盲从。即使面对名声最大的股评家的意见,也要通过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消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