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分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翻译工作者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和提高,同时也对其有了更加严苛的标准。在英汉翻译中,翻译者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等,能够在翻译中游刃有余。隐喻翻译是在新闻类中英翻译常见的表达方式,隐喻的修辞模式较直接比喻效果更好,若翻译者能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再融入自身的想法,将会使得翻译出的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合真实的语境。本文就英汉翻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英汉翻译;隐喻;翻译策略
  引言:隐喻翻译类似于中文的暗喻,是在说辞内容中应用较为委婉含蓄的方式讲述出来,较比喻而言,隐喻更加灵动。在英汉翻译中,隐喻的方式容易为人们预留出思维分析的机会,并且隐喻的语气较为直白,人们对其的理解也相对简单。隐喻的意思是将话语间接表达,虽然只作为修辞手法用于语句或词语中,但这种表达方式的背后暗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若翻译者不能对文化背景产生清晰的认知,将很难理解隐喻表达在翻译内容中的真实含义,继而会造成翻译失误,产生损失。
  1在英汉翻译中影响隐喻翻译的主要因素
  1.1翻译者的基本词汇掌握情况以及理论掌握水平
  在英汉翻译中,需要翻译者既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基础,还要熟知英语词汇、短语或语法、语句的正确应用方法,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翻译者掌握较多的词汇,词汇量是考察翻译者功底的基础项目,若基本功不够扎实,即使在具备较多的技巧也无法进行翻译,这是由于其容易导致翻译卡顿或错误翻译等情况产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发展历程中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以及贸易来往其间,为英语词汇带来了体量较大的外部词汇,所以英语词汇体量是巨大的,尤其在近义词方面,英语近义词词汇较多,内容也相对繁杂,并且含义褒贬不一,不同的场景应用的词汇也存在差别,所以就英语词汇中近义词一方面,就需要具备掌握丰富的单词、词汇。另外,还有翻译者的理论掌握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翻译者必须接受正规的翻译实践,并且要熟练掌握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场景,并且在英汉转换之间,另外还要对相关的商务合同、法规政策、产品说明、著名景點等内容产生深刻充分的认知。在进行文本翻译或林场翻译时,需要注意其中的语境、语气以及想要表达的态度,若不能对英汉语境内容有精准的理解,很难表达出真实的想法。最后,实战经验也是极为重要的,若缺少实践机会,在翻译过程中表达内容会显生涩、含义表达不明朗等情况也会出现[1]。
  1.2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行业背景的掌握水平
  在英汉翻译中,不能单纯直白地进行互翻,而是要在翻译过程中,跨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层面,例如在汉语中有丰富的民间谚语,翻译者若不了解两国文化史,很难将其中的语境进行精准的表达。例如汉语中“饥不择食”译成直白的英文是“A hungry person is not choosy about his food.”看字面意思是一个饥饿的人不会去选择他吃的食物,这样的翻译太过生涩,不能真正翻译出汉语的语气和语义,而翻译成“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狗饿了脏布丁都吃。”则能够表达出“饥不择食”的贬义含义,并且也属于隐喻的修辞手法,若翻译者不能变通,将出现理解偏差。
  另外,行业背景也是翻译者需要熟知的内容,相同的单词在各领域中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还包括翻译者是否能够对以上的知识做到熟记于心,以此才能在隐喻翻译中游刃有余[2]。
  2英汉翻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2.1直接翻译法
  在隐喻翻译中,应用较广的是直译,例如英汉新闻翻译中需要做到译词精准、语境正确,主题鲜明。翻译者能够在语句中迅速抓住隐喻的修辞内容再翻译,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比如西方文化习俗、语言或其他习惯等。虽然中西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异同点,但人类的认知是相通的,文化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在英汉翻译中的进行隐喻翻译时,还要注意这其中的类似奥妙。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造成了恶劣影响,而在暗指美国经济萧条时引用了“Wall Street is suffering Asian Flu.”这是结合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所以在翻译中,比喻修辞较为简单则只需要用直译法,使得翻译出的内容更加生动。
  2.2关键内容翻译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这导致在英汉翻译时,若作者或发言者所处的背景、语境以及分析方式都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应用的比喻手法就会被读者想象出多层含义,并且在英文内容中,有一定的固有词汇,若采用直译法是不能精确表达作者意图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可以通过把握翻译语句中的关键词汇,并将其翻译,以此才能将原语句意思正确完整地表达[3]。
  2.3转换翻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若应用的隐喻修辞与汉语的表达方向相同,但喻体不够清晰,则会有诸多与之契合的词语出现,若翻译不够精准,则会使听者造成误会。如果用直译法进行翻译,那么翻译内容会比较生涩,也难以符合原文内容想要表达的含义,所以需要应用转换翻译法,对隐喻的重点词汇进行转换翻译,可以生动展现原文内容。例如“这两姐妹是针尖对麦芒” ,若采用直译法是“The two sisters were needle-pointed to the awn of wheat.”这样不能翻译出真实的语境,而若改为“These two sisters are just like diamond cutting diamond.”虽然把针尖麦芒转换为钻石与金刚石,但这样的翻译方式更加直观生动、浅显易懂。
  结语:总而言之,在英汉翻译中,若要提升隐喻的翻译策略,需要翻译者具备优秀的词汇与理论功底以及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才能在翻译中如鱼得水。另外,在隐喻翻译中学会应用多种翻译手法,能够明显提升隐喻的翻译水平,从而能够精准翻译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加强中西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跨文化视域下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处理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
  [2]余华月.基于认知范畴观的隐喻翻译和策略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2)
  [3]金芳.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20(7)
其他文献
摘 要:翟永明的文学批评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在底层写作、大众形象、女性文学和儿童文学研究及现当代作家、作品批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他的李锐研究,以深细的文本解读、开阔的理论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极大推进了相关研究的进程,受到学界的肯定和赞誉。在批评实践中,翟永明以人文主义为思想资源,坚持人文立场,恪守人文价值标准,以懇挚而热情的态度,探究、阐发文学中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人道魅力。其漫游者
期刊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巨作,讲述了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以及盖茨比与黛西一段被世俗与物欲淹没和摧残的爱情,真正再现了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美国梦的破碎。本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出发,主要通过对作品中主要女性人物黛西人格的分析,为读者打开感知黛西形象的新通道,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黛西;人格;情感需求  黛西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笔下
期刊
摘要:德加芭蕾舞女作品的构图可以说是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分水岭,他的构图方式已经超越了印象派的“日常生活片段入画”,转而换成了“瞬间的永恒”式。不仅仅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有深远的影响,更对摄影及影视作品的构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也有他的影子。  关键词:瞬间的永恒、芭蕾舞女、碎片式、摄影  芭蕾舞女是德加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成就德加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更多的视角来欣赏芭蕾舞。  德加
期刊
摘要:《榜样3》播出后,其中的人物事迹影响着每一个砥砺前行的共产党员。青年党员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时代使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负时代、不负韶华[1],借以榜样之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关键词:榜样;党员;青年  重温观看学习了《榜样3》,党员榜样们的点点事迹,有力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青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深有感触,受益良多。  明确定位,摆好姿
期刊
摘要:自然包罗万象,而光影使得万物显现于视觉之中。在自然科学界光使得人眼观察到万物,而绘画创作中光更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作为光对立面的影与其相辅相成而存在,构成光影矛盾统一体,所以无论在科学界还是艺术界光影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油画;光与影  引言:因为绘画主要是注重于视觉感受的艺术,而绚烂多彩的物体得以在视觉中呈现,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光影的作用,光影作用下,我们才能在进行观察活动。作为
期刊
摘 要:关于长篇小说的综述性论述往往集中在主题层面,而忽视了形式层面的考量。其实小说的主题始终是有限的,写来写去,每位作家面对的主题几乎一模一样。很多作家写了几十年,奉献了数十部作品,似乎到了创作的瓶颈期,甚至是“穷途末路”,很难不重复自己,长篇书写呈现出的同质化局面自然形成。“常态化”的主题如何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是摆在作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形式上的突破或许比主题上的新发
期刊
李音:刘老师好!很荣幸受《文艺论坛》杂志的委托,向您请教一些问题。好几年前,徐志伟教授和您有过一次访谈。在那个访谈里,您详细忠实地回答了他提出的七个问题——围绕着对20世纪八十年代的知识生产方式和文学观念的反思、对新世纪的“主旋律”文学的阐释等研究,非常硬核地呈现了您的学术历程、研究领域和思想立场。虽然这几年您的研究和思考有新的拓展,但作为批评家、人文学者的身份和思想的自觉性却是早已完成了的,因此
期刊
摘 要:新世纪伊始,汉服重回人们的视线中,并在近些年逐步成为一场重要的时尚文化现象。在汉服日益流行的背后,展露出的是涉及审美趣味与身份认同的深层机制。汉服穿着者的唯美诉求、怀旧情思与刻奇倾向共同构筑了汉服文化的审美之维;同时,穿着者也在通过汉服这一表意符号尝试构建和宣告自身的文化身份,并以性别认同、群体认同与国族认同构筑汉服文化的身份之维。然而,审美趣味、身份认同并不是作为独立的维度存在,而是处在
期刊
摘要:《雷雨》剧中刻画了很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就属周朴园,本文将围绕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展开论述,首先明确周朴园的人物故事,进而明晰周朴园在《雷雨》中饰演的多重角色,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解剖周朴园的形象来探究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性格探究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本剧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一出发生在封建色彩浓重的资产阶级家庭当中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成为2020年诗歌绕不过去的背景。在这期间,诗歌按下暂停键、慢进键,诗歌不复往年之“热闹”,其内容、基调、传播方式等均有一些变化。疫情期间的诗歌更具反思精神和独立品格,直观和回返诗歌之“常”,它需要更多朝向永恒、面对更具普遍性的人类处境。  关键词:2020年诗歌;新冠疫情;诗歌之“常”;诗歌之“变”  没有人想到2020年会过得如此紧张、纠结、心神不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