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认为,在上半场,自动驾驶是汽车的一个卖点,所以速度很重要;在下半场,自动驾驶会成为车上的标配,会更加关注效率。
2021年的上海车展过后,“ 颠覆 ”“变天 ”“ 未来已来”“转折点 ”“分水岭”等成为汽车行业的高频词汇。自主品牌开始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新能源汽车开始取代燃油车成为车展的重头戏。
无论是在创造出这些高频词汇的时候,还是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站上C位的时候,智能化与自动驾驶都无疑是最大的推手。这一点从科技公司展台上的人头攒动也可略见一斑,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和科技公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
作为一家提供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禾多科技在车展上带来了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打造了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最后一公里)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车展期间,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做客“大咖面对面”直播间,与《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总编辑刘小勇一起探讨了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并分享了禾多科技的独特思考。
打消迭代式路线的四大顾虑
禾多科技成立于2017年,基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工业技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构建了从人工智能算法到嵌入式系统,从大数据闭环到系统迭代进化的完整布局。
禾多科技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为目标,聚焦行车和泊车两大应用场景HoloPilot行车自动驾驶和HoloParking智能泊车都基于量产的传感器配置,适配量产的计算单元进行模型优化和裁剪。禾多科技已经成功将核心算法功能集成在从低到高的各个级别车规级嵌入式芯片上,实现了对市场主流产品线的完整支持。
倪凯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将自动驾驶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在上半场,也就是从现在起往后 3-5 年,自动驾驶是汽车的一个卖点,是一个创新业务,所以速度很重要。在下半场,自动驾驶一定会变成一个成熟的业务,会成为车上的标配。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产业链更加关注的是效率。所以,禾多科技从第一个阶段往第二个阶段走的时候,我们也会去拓展我们的边界,包括去了解上下游的零部件、无人驾驶的运营等,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倪凯认为,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然后再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在行业内,除了有禾多科技一样从量产入手,循序渐进的科技公司,也存在很多希望一步到位,直接迈入L4级别高阶自动驾驶的企业。倪凯认为,两种技术路线的选择在大方向上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无人驾驶。
倪凯表示:“禾多科技之所以选择量产路线,是因为我们看到量产路线上会有非常快的迭代发生。这样的迭代不仅产生了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而且其带来的工程经验和数据积累,对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倪凯指出,最近两年,整个行业正在慢慢打消迭代式路线的四大顾虑。
顾虑一,迭代的方式是否会进化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此前,有人认为L4 是未来的无人驾驶的目标,ADAS 是当前的目标,而介于中间的产品也许不存在。但随着主机厂和整个自动驾驶上下游的配合,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搭载上车,这种顾虑在慢慢被打消。
顾虑二,整车企业是否会自己做量产路线的自动驾驶?禾多科技刚刚创业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在被反复提及。但现在我们逐渐看到,整车企业虽然也会参与,但自动驾驶公司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顾虑三,自动驾驶公司能否获得迭代所需的数据?现在整个的行业和用户越来越重视 OTA 的升级,通过软件的迭代可以给用户更多的价值和体验。自动驾驶公司一定要有数据的支撑才能帮助整车企业做迭代,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的目标一致,数据共享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因此,这种顾虑也在被打消。
顾虑四,量产迭代的路线所获得的数据质量能否支撑未来的的高阶自动驾驶?此前有人质疑量产路线所获得的数据质量,但随着量产自动驾驶性能的不断提升,比如激光雷达的上车、高精定位技术的应用等,从大的架构上来说,当前的自动驾驶和未来的自动驾驶在配置和性能上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这也印证了通过量产迭代实现无人驾驶的可能性。
“数据就是AI时代的石油,有一句话叫‘20%靠算法,80%靠数据’,迭代式的量产路径能够更快速获得大量数据,此外,不管走哪条路,工程化和量产上车都是无法逃避的问题,既然早晚都要解决,不如尽早部署。”倪凯补充道。
抓住最后3-5年的窗口期
自动驾驶领域当前虽然百花齐放,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不少人担心智能网联汽车也会像互联网行业一样,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对此,倪凯并不担心:“我认为软件维度并不会快速出现跨界的情况,做操作系统的公司不会去做应用软件。反之,像禾多科技这样做应用软件的公司也不会跨界去做操作系统。虽然华为这样的公司可能会跨界到整个领域,但基于现在的趋势,大部分软件提供商还是会关注于特定的维度。未来3-5年内,整个产业结构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
同时,倪凯也指出,软件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也就是说长远来看,最后可能只剩下两三个玩家。因为玩家越多,在规模化和成本上就越没有优势。
“因为一套软件开发出来,销售一次是一个价格,销售十次也是一个价格,后来者将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所以禾多科技特别关注这 3-5 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窗口期,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行业格局就会基本确定下来。甚至现在来看,新玩家已经越来越少,新进玩家的机会也已经少了很多。”倪凯表示。
随着智能化在汽車上扮演的戏份越来越重,行业内涌入了大量的新玩家。智能汽车的市场有多诱人,竞争就有多激烈。除了众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ICT行业的科技巨头们大军压入,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转型,各方都希望在这个新战场中抢得一杯羹。
面对巨头的竞争,倪凯表示:“与华为、博世这些大公司相比,作为初创公司的禾多科技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加专注。巨头们大多瞄准的是自动驾驶的全产业链,从传感器到软件到域控制器等都有布局。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套产品,但也存在劣势,因为整个系统方案的性能是由你的最短板决定的,多条战线同时开展可能会带来进度不一致的问题。”
“禾多科技则专注在软件层面,我们相信软件在车上的价值占比会越来越高,软件一定会定义未来的汽车。在研发自己的软件的同时,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行业里最好、最具性价比的硬件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集成,但是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灵活、更方便、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倪凯补充。
2021年的上海车展过后,“ 颠覆 ”“变天 ”“ 未来已来”“转折点 ”“分水岭”等成为汽车行业的高频词汇。自主品牌开始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新能源汽车开始取代燃油车成为车展的重头戏。
无论是在创造出这些高频词汇的时候,还是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站上C位的时候,智能化与自动驾驶都无疑是最大的推手。这一点从科技公司展台上的人头攒动也可略见一斑,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和科技公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
作为一家提供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禾多科技在车展上带来了自动驾驶量产落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打造了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最后一公里)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车展期间,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做客“大咖面对面”直播间,与《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总编辑刘小勇一起探讨了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并分享了禾多科技的独特思考。
打消迭代式路线的四大顾虑
禾多科技成立于2017年,基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工业技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构建了从人工智能算法到嵌入式系统,从大数据闭环到系统迭代进化的完整布局。
禾多科技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为目标,聚焦行车和泊车两大应用场景HoloPilot行车自动驾驶和HoloParking智能泊车都基于量产的传感器配置,适配量产的计算单元进行模型优化和裁剪。禾多科技已经成功将核心算法功能集成在从低到高的各个级别车规级嵌入式芯片上,实现了对市场主流产品线的完整支持。
倪凯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将自动驾驶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在上半场,也就是从现在起往后 3-5 年,自动驾驶是汽车的一个卖点,是一个创新业务,所以速度很重要。在下半场,自动驾驶一定会变成一个成熟的业务,会成为车上的标配。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产业链更加关注的是效率。所以,禾多科技从第一个阶段往第二个阶段走的时候,我们也会去拓展我们的边界,包括去了解上下游的零部件、无人驾驶的运营等,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倪凯认为,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然后再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在行业内,除了有禾多科技一样从量产入手,循序渐进的科技公司,也存在很多希望一步到位,直接迈入L4级别高阶自动驾驶的企业。倪凯认为,两种技术路线的选择在大方向上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无人驾驶。
倪凯表示:“禾多科技之所以选择量产路线,是因为我们看到量产路线上会有非常快的迭代发生。这样的迭代不仅产生了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而且其带来的工程经验和数据积累,对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倪凯指出,最近两年,整个行业正在慢慢打消迭代式路线的四大顾虑。
顾虑一,迭代的方式是否会进化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此前,有人认为L4 是未来的无人驾驶的目标,ADAS 是当前的目标,而介于中间的产品也许不存在。但随着主机厂和整个自动驾驶上下游的配合,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搭载上车,这种顾虑在慢慢被打消。
顾虑二,整车企业是否会自己做量产路线的自动驾驶?禾多科技刚刚创业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在被反复提及。但现在我们逐渐看到,整车企业虽然也会参与,但自动驾驶公司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顾虑三,自动驾驶公司能否获得迭代所需的数据?现在整个的行业和用户越来越重视 OTA 的升级,通过软件的迭代可以给用户更多的价值和体验。自动驾驶公司一定要有数据的支撑才能帮助整车企业做迭代,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的目标一致,数据共享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因此,这种顾虑也在被打消。
顾虑四,量产迭代的路线所获得的数据质量能否支撑未来的的高阶自动驾驶?此前有人质疑量产路线所获得的数据质量,但随着量产自动驾驶性能的不断提升,比如激光雷达的上车、高精定位技术的应用等,从大的架构上来说,当前的自动驾驶和未来的自动驾驶在配置和性能上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这也印证了通过量产迭代实现无人驾驶的可能性。
“数据就是AI时代的石油,有一句话叫‘20%靠算法,80%靠数据’,迭代式的量产路径能够更快速获得大量数据,此外,不管走哪条路,工程化和量产上车都是无法逃避的问题,既然早晚都要解决,不如尽早部署。”倪凯补充道。
抓住最后3-5年的窗口期
自动驾驶领域当前虽然百花齐放,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不少人担心智能网联汽车也会像互联网行业一样,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对此,倪凯并不担心:“我认为软件维度并不会快速出现跨界的情况,做操作系统的公司不会去做应用软件。反之,像禾多科技这样做应用软件的公司也不会跨界去做操作系统。虽然华为这样的公司可能会跨界到整个领域,但基于现在的趋势,大部分软件提供商还是会关注于特定的维度。未来3-5年内,整个产业结构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
同时,倪凯也指出,软件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也就是说长远来看,最后可能只剩下两三个玩家。因为玩家越多,在规模化和成本上就越没有优势。
“因为一套软件开发出来,销售一次是一个价格,销售十次也是一个价格,后来者将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所以禾多科技特别关注这 3-5 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窗口期,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行业格局就会基本确定下来。甚至现在来看,新玩家已经越来越少,新进玩家的机会也已经少了很多。”倪凯表示。
随着智能化在汽車上扮演的戏份越来越重,行业内涌入了大量的新玩家。智能汽车的市场有多诱人,竞争就有多激烈。除了众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ICT行业的科技巨头们大军压入,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转型,各方都希望在这个新战场中抢得一杯羹。
面对巨头的竞争,倪凯表示:“与华为、博世这些大公司相比,作为初创公司的禾多科技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加专注。巨头们大多瞄准的是自动驾驶的全产业链,从传感器到软件到域控制器等都有布局。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套产品,但也存在劣势,因为整个系统方案的性能是由你的最短板决定的,多条战线同时开展可能会带来进度不一致的问题。”
“禾多科技则专注在软件层面,我们相信软件在车上的价值占比会越来越高,软件一定会定义未来的汽车。在研发自己的软件的同时,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行业里最好、最具性价比的硬件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集成,但是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灵活、更方便、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倪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