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分型分别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手术组,66例)和血管内治疗(介入组,5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经典型(46例)、偏侧型(49例)和累及双干或多干型(23例)。对各型接受血管内或开颅夹闭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对比分析。

结果

46例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7例,mRS评分为0~2分20例,3~5分7例;介入组19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5例,两种术式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21例,mRS评分为0~2分11例,3~5分10例;介入组28例,mRS评分为0~2分23例,3~5分5例,介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手术组患者(P<0.05)。23例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手术组18例,mRS评分为0~2分14例,3~5分4例;介入组5例,mRS评分为0~2分1例,3~5分4例,手术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要优于介入组的患者(P<0.05)。

结论

对于经典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对于偏侧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要优于开颅夹闭治疗,应优先选择血管内治疗;对于累及双干或多干型MCA分叉部动脉瘤,应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319例患者中,全切除和次全切除291例(91.2%),大部
目的建立1个较完善的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掌握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特点,为颅颈交界区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应用冷冻铣切技术,采用1具成人尸头制作头颅超薄断面标本,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冠状薄层连续切片进行信号标定、提取以及三维重建,获得颅颈交界区内有关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共获得750张0.1 mm厚的冠状位断面切片,处理后成功建立了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可形象地显示颅颈交界区的立体解剖关系。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血管内治疗的5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入路于载瘤动脉置入PED,操作结束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PED位置及贴壁情况,并行头颅CT扫描评估有无颅内出血。术后5~7 d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采用改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对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第三脑室内肿瘤患儿,共9例。术前,术后1、2、3个月行rs-fMRI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分数低频振幅(fALFF)、默认脑网络(DMN)及以海马为感兴趣区(ROI)
目的探讨术中复查MRI及微电极记录(MER)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STN)DBS的PD患者,共65例(治疗119侧)。术中戴头架复查MRI、行MER,术后1周复查MRI。结果119侧中,术中MRI显示电极位置明显偏移(>2 mm)而重新植入2侧(1.7%)。术后1周MRI显示,50侧(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1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其中17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01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常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动脉瘤的栓塞效果。术后3、6、12、24、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栓塞情况并统计复发率。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12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动脉瘤1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共1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为11.5~28.0 mm,平均(18.6±5.1)mm。13个动脉瘤均采用PED覆盖瘤颈,其中6个动脉瘤联合弹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级;窄颈囊状动脉瘤28例,宽颈囊状动脉瘤6例,梭形动脉瘤8例。3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5例采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37例单纯
目的观察黄腐酚对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MMQ细胞分为黄腐酚组和对照组,黄腐酚组给予不同剂量(0.1 μmol/L、1.0 μmol/L和10.0 μmol/L)的黄腐酚,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DCFH-D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UCAVM)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未治疗UCAVM患者(UCAVM组)同时纳入同期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健康对照组)。由固定医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SF-36健康调查量表,以评估所有受试者的生命质量。比较UCAVM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