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动态监测及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睡眠特点和褪黑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超过72 h的患者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根据有无谵妄序贯收集患者并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入组后所有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连续24 h动态监测睡眠状况;监测期间每4 h留取1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褪黑素水平。结果共收入ICU住院患者18例,其中谵妄患者9例。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快动眼期(REM期)睡眠减少〔为(5.91±5.26)%〕,觉醒频繁〔觉醒指数为(15.40±12.79)次/h〕,而3期睡眠处于低限水平〔为(14.67±11.10)%〕。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患者REM期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0.20)%比(8.83±3.81)%,t=4.782,P=0.001〕。动态检测褪黑素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褪黑素水平昼低夜高的分泌节律性均丧失,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各时间点褪黑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F=1.370、P=0.287,组间效应F=1.646、P=0.250,交互效应F=1.558、P=0.247)。谵妄组褪黑素水平在06:00及14:00时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137.84±62.21)ng/L和(148.24±58.87)ng/L,最低值出现在22:00,为(64.47±26.97)ng/L;而非谵妄组褪黑素峰浓度出现在02:00,为(63.52±39.75)ng/L,最低值出现在10:00,为(44.87±11.19)ng/L。结论 ICU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谵妄患者REM期缺失较非谵妄患者明显。ICU患者褪黑素分泌均失去正常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变化,谵妄患者褪黑素峰值移至日间出现。
重症监护病房谵妄患者24 h连续睡眠监测及褪黑素动态水平变化的研究
【摘 要】
:
目的 动态监测及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睡眠特点和褪黑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超过72 h的患者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根据有无谵妄序贯收集患者并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入组后所有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连续24 h动态监测睡眠状况;监测期间每4 h留取1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机 构】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睡眠医学中心,山东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睡眠医学中心,山东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睡眠医学中心,山东25
【出 处】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发表日期】
:
2014年2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07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9-9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之间均无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9-9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CEA、CA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产科特殊需要病房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0)和观察组(n=300).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0-07-2011-07高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3例AM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 33例中4例病情稳定后转院,
期刊
目的:探讨静配中心质量控制和绩效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9月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为实验组,观察改进措施前后质量和效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确诊AAD患者50例,其中Stanford A型10例,Stanford B型40例。同时选取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于确诊后即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纳入患者
阿卡波糖(卡博平)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口服降糖药,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要了解阿卡波糖的作用特点,我们必需先了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通过交流电经心内膜诱导心室纤颤(室颤)建立心肺复苏(CPR)动物模型用于心脏停搏时间测量精确,对全身干扰小,更符合临床实际,因此是目前最常采用的动物实验致颤方式。在动物选择方面,美国Weil危重病医学研究所创立并发展了大鼠的经心内膜交流电诱导室颤模型,但他们通常选用体质量在450~550 g的大鼠,而且常另备大鼠作为供血者,以避免抽血后造成低血容量或稀释性贫血。在我国,对多数研究者而言,难以经济地
狼疮性肾炎(L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变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从蛋白尿、血尿到肾功能衰竭均可能出现,其预后同临床表现、病理分类及程度等密切相关[1,2].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