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把中学场地、设施的管理纳入到市场经营模式中来,只不过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是在以“场地养场地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存在其他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体育场地; 设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49-001
在西方,科恩的《教育经济学》已为许多学者皆知,即教育的经济性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时,我国已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一些人士纷纷意识到,教育事业已演化为教育产业,并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它的结构如何?究竟如何经营?特别是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实体,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学校已有的场地、设施的管理,已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今天,本人先就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产业化运行,谈一些个人看法。我们知道,教育产业理论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投入=产出”,即平等交换。可是我们关注一下周围身边的中学体育场、馆,为了达到某些“重点学校验收标准”,塑胶田径场地、草坪足球场、木质地板篮球场、几层楼的体育馆……纷纷建成。然而建成了是建成了,为此项目背负的债额却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大。关键场馆无人修缮,或“无法”修缮日益老化。怎么办?实际上,在教育法中,第八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在2001年10月基础教育司司长讲到“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没营利……主要在于将办学和其他经营性活动所得收入用于何处?”我们能不能让我们已有的场地、场馆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运行起来,“以场地,养场地”,“以馆,养馆”,是一条产业之路。
即我们把中学场地、设施的管理纳入到市场经营模式中来,只不过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是在以“场地养场地,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存在其他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看一下一般意义的教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优质、高效化。我们在把体育场地、设施推向市场时,应注意我们提供的服务必须是优质的,必须满足较多人群。这里就有一个计划问题,一片场地用来踢足球好呢?还是打篮球好呢?(当然是有羽毛球等运动可选)在优质的前提下,我想应以高效为主。
(二)适度规模。既然形成了产业,必须考虑规模,具备了一定规模才有效益可談。我们开始只能把乒乓球馆推向市场,但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馆、形体房都应成为考虑对象。
(三)高新科技。在这里,我强调以下三方面:其一,员工应具有高新科技观念,让一名落伍的员工管理高科技设备是可能的,但会影响我们的最终效益,其道理很简单,比如一部先进的手提电脑让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去使用,与让高素质的精英去运用,我想结果不言而喻。其二,与时俱进,我们的场地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应在硬件设备上展示高科技,如声控电灯,电脑计时,视频展示,科技人文时代正在走向我们的社会。其三,运行方式上,分工精确,规格匹配。如在保龄球馆,两名员工可以负责“六到八条球道”。(在电脑操作下,两人足矣。)
最后我讲一下具体施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一、做到产权明确:所有权留给集体(学校),承包人具有支配权(当然指非教育时间)。在收益方面,二者根据协议解决。既然产权分开了,承包人如有经营不善等引发的责任,自然由其负责,师生正常使用自然不受影响,学校还可获得一笔不小的收益(用于场馆维护等)。
二、全员主体化:所有教师都有权申请承包、管理该项产业,都有权监督经营状况;所有学生有权申请在场地工作。理所当然的,师生在非对外营业时间均有免费使用权。
三、健全市场化:其一,开放使用,任何群众缴费后均有权使用场内设备、器材(不可影响教学)。不可官方化,只有主任点头,XX方可进入,只有局长带来的朋友方可使用等……这都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所以平民化,平等化,在产业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二,公开化。场地、场馆的收费、服务内容是公开的,而且应注意电视、报纸的传播(宣传)性,不要只停留在师生、家属几个有限的消费群体上。
四、服务标准、规范化:首先设施的标准规范,如游泳馆的水温、长度、深度。其次服务过程规范化,我想“千人一面”用在这里是合适的,每一个服务员的服务动作、语言、着装高度一致。再次,体制规范,层层负责,任务明确,处处有“法”可依。最后,环境条件,消费者注重设施本身,实际上更留意于环境条件,如在网球场摆放一些靠椅,若再加一些凉蓬,效果将非常好。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依赖于国家财政支付,寄希望于很快的过度到教育产业之路上是不现实的。以上《关于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产业化运行》只是我的一些设想,如果能为兄弟院校与同仁提供一些有意的思路,本人将非常满意。
关键词:中学体育场地; 设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49-001
在西方,科恩的《教育经济学》已为许多学者皆知,即教育的经济性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时,我国已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一些人士纷纷意识到,教育事业已演化为教育产业,并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它的结构如何?究竟如何经营?特别是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实体,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学校已有的场地、设施的管理,已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今天,本人先就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产业化运行,谈一些个人看法。我们知道,教育产业理论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投入=产出”,即平等交换。可是我们关注一下周围身边的中学体育场、馆,为了达到某些“重点学校验收标准”,塑胶田径场地、草坪足球场、木质地板篮球场、几层楼的体育馆……纷纷建成。然而建成了是建成了,为此项目背负的债额却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大。关键场馆无人修缮,或“无法”修缮日益老化。怎么办?实际上,在教育法中,第八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在2001年10月基础教育司司长讲到“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没营利……主要在于将办学和其他经营性活动所得收入用于何处?”我们能不能让我们已有的场地、场馆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运行起来,“以场地,养场地”,“以馆,养馆”,是一条产业之路。
即我们把中学场地、设施的管理纳入到市场经营模式中来,只不过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是在以“场地养场地,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存在其他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看一下一般意义的教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优质、高效化。我们在把体育场地、设施推向市场时,应注意我们提供的服务必须是优质的,必须满足较多人群。这里就有一个计划问题,一片场地用来踢足球好呢?还是打篮球好呢?(当然是有羽毛球等运动可选)在优质的前提下,我想应以高效为主。
(二)适度规模。既然形成了产业,必须考虑规模,具备了一定规模才有效益可談。我们开始只能把乒乓球馆推向市场,但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馆、形体房都应成为考虑对象。
(三)高新科技。在这里,我强调以下三方面:其一,员工应具有高新科技观念,让一名落伍的员工管理高科技设备是可能的,但会影响我们的最终效益,其道理很简单,比如一部先进的手提电脑让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去使用,与让高素质的精英去运用,我想结果不言而喻。其二,与时俱进,我们的场地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应在硬件设备上展示高科技,如声控电灯,电脑计时,视频展示,科技人文时代正在走向我们的社会。其三,运行方式上,分工精确,规格匹配。如在保龄球馆,两名员工可以负责“六到八条球道”。(在电脑操作下,两人足矣。)
最后我讲一下具体施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一、做到产权明确:所有权留给集体(学校),承包人具有支配权(当然指非教育时间)。在收益方面,二者根据协议解决。既然产权分开了,承包人如有经营不善等引发的责任,自然由其负责,师生正常使用自然不受影响,学校还可获得一笔不小的收益(用于场馆维护等)。
二、全员主体化:所有教师都有权申请承包、管理该项产业,都有权监督经营状况;所有学生有权申请在场地工作。理所当然的,师生在非对外营业时间均有免费使用权。
三、健全市场化:其一,开放使用,任何群众缴费后均有权使用场内设备、器材(不可影响教学)。不可官方化,只有主任点头,XX方可进入,只有局长带来的朋友方可使用等……这都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所以平民化,平等化,在产业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二,公开化。场地、场馆的收费、服务内容是公开的,而且应注意电视、报纸的传播(宣传)性,不要只停留在师生、家属几个有限的消费群体上。
四、服务标准、规范化:首先设施的标准规范,如游泳馆的水温、长度、深度。其次服务过程规范化,我想“千人一面”用在这里是合适的,每一个服务员的服务动作、语言、着装高度一致。再次,体制规范,层层负责,任务明确,处处有“法”可依。最后,环境条件,消费者注重设施本身,实际上更留意于环境条件,如在网球场摆放一些靠椅,若再加一些凉蓬,效果将非常好。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依赖于国家财政支付,寄希望于很快的过度到教育产业之路上是不现实的。以上《关于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产业化运行》只是我的一些设想,如果能为兄弟院校与同仁提供一些有意的思路,本人将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