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创作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都是经典的爱情悲剧剧作,两部剧目分别在中西方有着几百年的深远影响,至今也仍然活跃在现代舞台上。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然而这两部剧目的现状和境遇却大不相同。文章从两部剧目的21世纪新版本分析中西方古代经典剧目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结合,寻找中国传统剧目更多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创新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时间接近,因此,学界出现很多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两位作家虽然出生于同一时代,但是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此时的英国君主开明,人才辈出,文学氛围也十分融洽。汤显祖生于书香世家,因不满官僚腐败而被贬谪,社会氛围压抑,程朱理学的教条化与刚刚萌芽的資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冲突,社会矛盾尖锐[1]。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首演,至今仍在全国各地演出,艺术家们携手打造在全国范围内的巡演,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白先勇曾说:“《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座高峰,应该被传承下去。”[2]《牡丹亭》的演出展示出了昆曲的美学风貌,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去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由Gerard Presgurvic作曲的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于2000年在巴黎首演,先后在16个国家巡演。《费加罗报》曾这样评价道:“前奏一响,整座巴黎国会大厅的气氛即刻便趋于沸腾。整曲音乐结构紧密,曲风浪漫活泼。管弦与电子合成的遥相呼应,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新的巅峰!不朽的法国音乐剧!”
一、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新
(一)剧本的创新
剧本作为一出戏剧的来源与基础,是整个剧目的核心。白先勇的创新版本立足于原著,将剧本划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个层次,抓住《牡丹亭》中本身具有的现代性元素,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意味也来自汤显祖原作中的现代性意识,原著中大胆的想象力为现代表演的技巧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二)演员的创新
青春版《牡丹亭》的选角年轻化,挑选具有一定昆曲基础的年轻演员,请来“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张继青指导青年演员。用演员青春靓丽的形象吸引年轻观众,而不像传统戏曲中演员的扮相、年龄容易与剧本设定有所出入。
(三)表演的创新
青春版《牡丹亭》将创作歌剧的音乐技法运用到了戏曲音乐当中,由人物主导主题,序曲贯穿全剧,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全剧有统一的音乐形象。全剧配备有完整的戏曲乐队,同时还配备了交响乐队,既有传统戏曲的婉转丝竹又有现代西式的沉郁提琴。音乐层次更加丰富,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舞蹈上请了吴素君老师,用戏曲语言设计舞蹈动作。
(四)舞台美术的创新
好的剧本和优秀的演员都是一部剧的基础,而好的舞台美术给观众呈现出的视觉盛宴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造型沿袭了昆曲的淡雅,主角的服装质地飘逸柔软,色彩与人物相呼应,服装的搭配也比较和谐。服装版型也从传统的直筒长袍进行了现代化的设计,收腰的设计使服装更能突出演员的身段。舞台布景和道具参照了苏州园林,引入了现代元素,昆曲的抽象写意和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其实很符合现代精神。舞台布景追求写意、简约,借助现代元素让没有接触过传统戏曲的观众能够领略到昆曲的“兰韵幽香”。
二、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新
法国的音乐剧正如法国人一样具备浪漫的艺术气息。重音乐,轻戏剧;重写意,轻写实。
(一)剧本的创新
这版音乐剧同原剧一样,充满了戏剧化的矛盾。但它出现了原剧中未出现的角色——死神,并以其为全剧的线索,贯穿全剧。加入死神这个角色并没有改变全剧的发展,死神身穿白衣,在背景中无声舞动,在创新的同时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并且没有改变剧情,非常富有新意。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莎士比亚作品的戏剧化充分提炼出来,弱化情节性叙述,避开薄弱的缺少戏剧性的环节。
(二)演员的创新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演员的选择上与《牡丹亭》一样,选择了接近原著年龄的青年演员。剧中舞者也是同时拥有着古典舞与现代舞经验的优秀演员,有助于将古典和现代更好地融合。
(三)表演的创新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演员都是有着芭蕾基础的舞蹈演员,因此,整个表演强调舞蹈的美感,把歌唱和舞蹈分开,由优秀的歌唱演员担任需要大量唱歌的角色。音乐上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同时具备管弦乐与电子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层次感鲜明,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旋律节奏很强的音乐上。芭蕾与现代舞的结合凸显出古典与现代风格的交融。
(四)舞台美术的创新
音乐剧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布景非常大气,场景很开阔,背景左右对称,非常方正冷峻,给人一种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感,这种现代化的布景风格比较写意。在推动剧情上,用服装和灯光的对比制造冲突,红与蓝的强烈对比让两个家族的对立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服装上将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与当代艺术风格相结合,每件服装都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每个人的服装都有不同的细节,款式也不尽相同。 整个舞美精致与大气结合、高贵与平凡结合、现代与古典结合。
三、两部剧目的现状分析
两部剧目目前在国内仍有巡演,《牡丹亭》的票价为100-600元,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票价为180-1180元。从票价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青春版《牡丹亭》的舞美设计和精美苏绣服装成本投入并不低,制作也是相当精良,白先勇先生曾经表示,排演这出《牡丹亭》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但是,想要推动我国传统剧目的发展,依托现代审美进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青春版《牡丹亭》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创新,仍坚持以传统为本,还是以传统昆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基调,不是一出古装现代戏,而是在古典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化的表现手法,用来更好地诠释这种古典艺术。连演三天的这种演出形式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有所冲突,虽然把传统的表演形式保留了下来,对于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大学生是合适的,但是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从造型到表演都与传统的英国戏剧不同:朗朗上口的音乐和简介对比明显,能够完美演绎出剧本中的冲突与矛盾;服装造型和布景精美大气;将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相结合,非常通俗化,更加利于传统剧目的现代传播。
四、结语
优秀传统剧目完全可以创新发展,像《歌剧魅影》《图兰朵》等音乐剧、歌剧一样走向世界,而不仅仅是固守陈规,仍然保持其原汁原味却曲高和寡。若不进行积极创新,优秀传统剧目是难以符合当代审美与时代发展的。很多传统剧目的故事剧情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它们可以像《哈姆雷特》等著名剧目一样在影视荧幕中发展出一片新的天地。相关部门应通过现代传媒和影视的发展推广创新剧目,而不是将舞台局限在剧院、戏曲频道中。
黑格尔说:“单是同属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这种简单的关系还不够使它们属于我们的,我们自己的民族的过去事物必须和我们现在的情况、生活和存在密切相关,它们才算是属于我们的。”[3]也许我们可以有更多更加大胆的尝试,继承传统剧目的内在意蕴,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除了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引入现代舞台的元素外,还应有更多的突破性尝试,开拓新的通俗表演方式与演出形式,更好地将古典与现代融会贯通,让这些“阳春白雪”走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娱乐中的一部分,使优秀传统剧目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在西方发起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开辟出属于中国美学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獻:
[1]李建军.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12,17.
[2]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97.
[3]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97.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关键词:《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创新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时间接近,因此,学界出现很多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两位作家虽然出生于同一时代,但是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此时的英国君主开明,人才辈出,文学氛围也十分融洽。汤显祖生于书香世家,因不满官僚腐败而被贬谪,社会氛围压抑,程朱理学的教条化与刚刚萌芽的資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冲突,社会矛盾尖锐[1]。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首演,至今仍在全国各地演出,艺术家们携手打造在全国范围内的巡演,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白先勇曾说:“《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座高峰,应该被传承下去。”[2]《牡丹亭》的演出展示出了昆曲的美学风貌,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去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由Gerard Presgurvic作曲的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于2000年在巴黎首演,先后在16个国家巡演。《费加罗报》曾这样评价道:“前奏一响,整座巴黎国会大厅的气氛即刻便趋于沸腾。整曲音乐结构紧密,曲风浪漫活泼。管弦与电子合成的遥相呼应,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新的巅峰!不朽的法国音乐剧!”
一、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新
(一)剧本的创新
剧本作为一出戏剧的来源与基础,是整个剧目的核心。白先勇的创新版本立足于原著,将剧本划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个层次,抓住《牡丹亭》中本身具有的现代性元素,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青春版《牡丹亭》的现代意味也来自汤显祖原作中的现代性意识,原著中大胆的想象力为现代表演的技巧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二)演员的创新
青春版《牡丹亭》的选角年轻化,挑选具有一定昆曲基础的年轻演员,请来“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张继青指导青年演员。用演员青春靓丽的形象吸引年轻观众,而不像传统戏曲中演员的扮相、年龄容易与剧本设定有所出入。
(三)表演的创新
青春版《牡丹亭》将创作歌剧的音乐技法运用到了戏曲音乐当中,由人物主导主题,序曲贯穿全剧,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全剧有统一的音乐形象。全剧配备有完整的戏曲乐队,同时还配备了交响乐队,既有传统戏曲的婉转丝竹又有现代西式的沉郁提琴。音乐层次更加丰富,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舞蹈上请了吴素君老师,用戏曲语言设计舞蹈动作。
(四)舞台美术的创新
好的剧本和优秀的演员都是一部剧的基础,而好的舞台美术给观众呈现出的视觉盛宴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造型沿袭了昆曲的淡雅,主角的服装质地飘逸柔软,色彩与人物相呼应,服装的搭配也比较和谐。服装版型也从传统的直筒长袍进行了现代化的设计,收腰的设计使服装更能突出演员的身段。舞台布景和道具参照了苏州园林,引入了现代元素,昆曲的抽象写意和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其实很符合现代精神。舞台布景追求写意、简约,借助现代元素让没有接触过传统戏曲的观众能够领略到昆曲的“兰韵幽香”。
二、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新
法国的音乐剧正如法国人一样具备浪漫的艺术气息。重音乐,轻戏剧;重写意,轻写实。
(一)剧本的创新
这版音乐剧同原剧一样,充满了戏剧化的矛盾。但它出现了原剧中未出现的角色——死神,并以其为全剧的线索,贯穿全剧。加入死神这个角色并没有改变全剧的发展,死神身穿白衣,在背景中无声舞动,在创新的同时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并且没有改变剧情,非常富有新意。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莎士比亚作品的戏剧化充分提炼出来,弱化情节性叙述,避开薄弱的缺少戏剧性的环节。
(二)演员的创新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演员的选择上与《牡丹亭》一样,选择了接近原著年龄的青年演员。剧中舞者也是同时拥有着古典舞与现代舞经验的优秀演员,有助于将古典和现代更好地融合。
(三)表演的创新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演员都是有着芭蕾基础的舞蹈演员,因此,整个表演强调舞蹈的美感,把歌唱和舞蹈分开,由优秀的歌唱演员担任需要大量唱歌的角色。音乐上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同时具备管弦乐与电子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层次感鲜明,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旋律节奏很强的音乐上。芭蕾与现代舞的结合凸显出古典与现代风格的交融。
(四)舞台美术的创新
音乐剧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布景非常大气,场景很开阔,背景左右对称,非常方正冷峻,给人一种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感,这种现代化的布景风格比较写意。在推动剧情上,用服装和灯光的对比制造冲突,红与蓝的强烈对比让两个家族的对立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服装上将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与当代艺术风格相结合,每件服装都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每个人的服装都有不同的细节,款式也不尽相同。 整个舞美精致与大气结合、高贵与平凡结合、现代与古典结合。
三、两部剧目的现状分析
两部剧目目前在国内仍有巡演,《牡丹亭》的票价为100-600元,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票价为180-1180元。从票价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青春版《牡丹亭》的舞美设计和精美苏绣服装成本投入并不低,制作也是相当精良,白先勇先生曾经表示,排演这出《牡丹亭》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但是,想要推动我国传统剧目的发展,依托现代审美进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青春版《牡丹亭》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创新,仍坚持以传统为本,还是以传统昆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基调,不是一出古装现代戏,而是在古典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化的表现手法,用来更好地诠释这种古典艺术。连演三天的这种演出形式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有所冲突,虽然把传统的表演形式保留了下来,对于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大学生是合适的,但是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从造型到表演都与传统的英国戏剧不同:朗朗上口的音乐和简介对比明显,能够完美演绎出剧本中的冲突与矛盾;服装造型和布景精美大气;将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相结合,非常通俗化,更加利于传统剧目的现代传播。
四、结语
优秀传统剧目完全可以创新发展,像《歌剧魅影》《图兰朵》等音乐剧、歌剧一样走向世界,而不仅仅是固守陈规,仍然保持其原汁原味却曲高和寡。若不进行积极创新,优秀传统剧目是难以符合当代审美与时代发展的。很多传统剧目的故事剧情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它们可以像《哈姆雷特》等著名剧目一样在影视荧幕中发展出一片新的天地。相关部门应通过现代传媒和影视的发展推广创新剧目,而不是将舞台局限在剧院、戏曲频道中。
黑格尔说:“单是同属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这种简单的关系还不够使它们属于我们的,我们自己的民族的过去事物必须和我们现在的情况、生活和存在密切相关,它们才算是属于我们的。”[3]也许我们可以有更多更加大胆的尝试,继承传统剧目的内在意蕴,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除了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引入现代舞台的元素外,还应有更多的突破性尝试,开拓新的通俗表演方式与演出形式,更好地将古典与现代融会贯通,让这些“阳春白雪”走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娱乐中的一部分,使优秀传统剧目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在西方发起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开辟出属于中国美学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獻:
[1]李建军.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12,17.
[2]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97.
[3]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97.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