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雄:我代表新中国记者走进联合国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他说:“我为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感到十分荣幸,我更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
  虽已年近九旬,叶志雄仍能清晰地回想起,50年前他作为新华社记者随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一幕幕,“许多情景就像昨天刚看的电影一样”。
  联合国掀起“中国热”
  1971年10月底,叶志雄原准备赴非洲常驻时,突然接到通知他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消息。于是,他成为了代表团唯一的文字记者。
  11月初的一个晚上,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赴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据叶志雄回忆:
  周总理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双眼炯炯有神。当时,他对照52人的代表团名单逐个谈话。轮到我时,总理问我,曾在什么国家常驻,对这次报道有没有信心?我回答:“一定有信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最后,周总理又问大家有没有遗漏。不知谁说了一句,还有新华社记者没问到。周总理立即回答:“刚才已经问过了。”
  11月9日,代表团出发去美国。周总理和首都各界群众4000多人以及60多国驻华使节到机场送行。代表团辗转多地,于当地时间11月11日中午抵达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中国代表团这次载入史册的纽约之行,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中国热”。从纽约飞机场到下榻的罗斯福酒店,沿途不断有人朝着车队挥手、打招呼,还有人比出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开始投入工作后,常常有访客主动上前,与我这个来自新中国的记者热情交流。
  还有一个细节。代表团抵达后,时任联大主席马利克邀请几大国际知名媒体共进午餐,将我奉为主宾之一。当时,应邀作陪的多名外媒记者都是常驻联合国的“老资历”。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撰写了抵达纽约后的第一篇通讯《欢迎您:七亿中国人民的代表》。
  这股带着暖意的“中国风”吹拂到了纽约城更多角落。联合国总部附近的一家湖南餐馆排起了长队;知名的梅西百货公司打起了卖中山装的广告,另一家百货公司索性开设“中国专柜”;纽约一些学校办起了“中国日”“中国周”活动;一些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以“代表”中国为荣……
  外国代表朗诵“风卷红旗过大关”
  当地时间1971年11月15日10时15分,中国代表团成员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联大会议厅,首次坐到置有“CHINA”名牌的席位上。叶志雄回忆:
  联大方面安排了几个国家代表世界各地区致欢迎辞,但还有很多国家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欢迎,俨然把这场联大全会变成了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大会。现场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匈牙利代表在发言中还用了中文,而智利代表则热情地朗诵了毛主席诗词“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这些欢迎词,不仅是友谊的表达,更反映出当时各国对华态度乃至对世界大局的看法。
  当天的高潮无疑是中国代表的发言。乔冠华团长的发言真是不卑不亢、中肯说理、翩翩自如。发言结束后,30多个国家的代表特意来到中国座席前排着队同他握手祝贺。
  当天大会氛围很热烈,大大超出原定时间,一直开到18时40分才结束。
  在联合国舞台上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叶志雄回忆:
  随代表团参加联大可谓一场“遭遇战”,报道如此重大历史性事件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既要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报道新中国来到联合国的现场真实情况,又要将代表的重要发言摘要发回国内,我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新中国的新闻人,必须打好这场硬仗!曾常驻伦敦5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练就单兵作战的本领。初到联大工作有两个诀窍,一是“拼搏”,二是“交友”。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连续奋战50多天,直到联大会议告一段落。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6个联大专门委员会,有时竟然是8个会议室同时召开不同会议。我们多看多请教,很快掌握了联合国开会的规律,同秘书处工作人员熟络后,甚至能单枪匹马地同时采访多场会议。
  重要新闻比拼时效,会议还没结束就开始动笔写新闻稿;联合国秘书处工作日中午的日常记者会,是挖掘报道线索的好机会;秘书处下面的翻译处、中文科、文件处,可经常“捞”到重要讲话稿和素材;与联合国记者协会互通有无,做好调研。
  常驻联合国三年间,叶志雄报道了三届联大,撰写了大量英文稿件,在联合国舞台上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自1972年初起,新华社又陆续向联合国分社增派人员。在国际媒体聚集的联合国大厦三、四层,有了新华社的“根据地”。随着记者队伍壮大,办公地点也从一间仅能容纳三张办公桌的办公室,换成了面向纽约东河的一个大房间。
  “新中国恢復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民族复兴大业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声望获得举世公认的提高!”叶志雄感慨道,“50年来,联合国的历史使命和作用也有了显著提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当前反对霸权主义、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合作发展的重大课题。”
  回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叶志雄说:“我为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感到十分荣幸,我更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
其他文献
2008年10月和2010年9月,全球乳腺癌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家分别于德国比登科普夫和意大利克雷莫纳举行专家共识会,就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相关诊疗、临床试验等问题进行大会讨论并在充分循证医学依据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又称初始全身性治疗,由于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成功,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使肿瘤降期、增加手术方式选择、检验治疗反应,同时也
目的探讨颅颈部远外侧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9例、脑膜瘤3例、颈静脉球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6例并发脑积水。肿瘤分型:Ⅰ型(颅内-孔内型)5例,Ⅱ型(颅内-颈椎管型)1例,Ⅲ型(颅外-孔内型)4例,Ⅳ型(颅内外沟通哑铃型)4例。 手术采用远外侧枕髁后(FLPC)入路2例,
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通过医生控制操作台,遥控计算机辅助的机械臂,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尤其适用于局部大血管周围的解剖、盆腔狭窄空间的操作和复杂的重建手术[1]。它具有三维立体视野和多方向活动度的机械臂等传统腔镜无法比拟的优点[1-2],受到越来越多外科医师的青睐。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普通外科。经过10多年的发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不同深度烧伤创面应用的报道目前较少[1]。我们通过对不同深度Ⅱ度烧伤创面应用不同负压压力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目的评估电解脱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及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利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38例患者40个颅内宽颈和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和预后。其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龄21~78岁,平均55岁。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宽颈动脉瘤31例,夹层动脉瘤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
目的比较晶体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优化心肌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3期)、MEDLINE、EMBase、PubMed、HighWir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比较晶体与含血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为1985年1月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采用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86例ACL断裂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2±7)岁。其中根据采用移植物不同术前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44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肌腱组(42例,深冻同种异体肌腱)。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医源性胃肠道穿孔是十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99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医源性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早期诊断方法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期刊
对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Standford A 型夹层,目前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替换、三大分支血管替换以及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的植入,但该术式血管吻合口多,远端吻合口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且吻合口易出血。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并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我们采用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中植入分支覆膜支架血管重建主动脉弓及近端降主动脉的杂交手术方法来治疗Standford A型夹层,现报告如下。
目的评价阴性淋巴结数目在进展期胃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544例,采用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4.449),T分期(χ2=30.482),N分期(χ2=205.452),肿瘤的部位(χ2=16.649),肿瘤的大小(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