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路径,在社会治理借鉴其理论中积极成分,有助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治理理念的创新,进而取得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自苏联解体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启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带动下,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身的价值观和理念,并加大了对其余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如何有效捍卫我国的文化安全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
(一)在文化或意识形态上,葛兰西通常使用的是狭义上的领导权,即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他认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必须首先夺取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2]无产阶级在革命成功中的成功,总是伴随着对,对文化领导权的取得而进行的,在夺取政权后,更会深化对无产阶级统治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并上升到国家统治意识的地位。而且,革命成功并不意味着“领导权”一劳永逸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仍有旁落的危险。
(二)领导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从“发展态”的意义上看,领导权既是政治、精神、道德综合体,又是一定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发展的历程中,通过破坏敌人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确立革命阶级的领导权。
(三)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条件。无产阶级的革命始终是一个总体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全部领域内意识形态思想的革新和变革,其中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是一个重要前提。在革命中,工人阶级只有首先实现自身思想的解放,才能树立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理念,进而为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四)思想上的一致性是领导权的实现方式。葛兰西看来“领导权的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同意主要的统治集团对社会生活作总的指导。”[3]此外,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扮演着双重角色,不但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政权结构的重要方面。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4]按他的观点,市民社会是中立的,不同阶级可以通过自身的意识形态宣传,影响市民社会的利益趋向,进而获取市民社会的支持,参与到革命中。
二、葛兰西认为获取文化领导权的路径
(一)文化领导权的获取和巩固需要得到大众的同意和认同。葛兰西认为,大众的同意始终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内容包括对社会价值和领域变革的认可,它是与大众日常生活中未加批判的“常识”直接相连的,是被群众自觉信奉与服从的。无产阶级领导权融入市民社会塑造大众思想基础的前提,就是更好地获得大众积极的“同意”与自觉服从。
(二)大众日常生活领域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实施场所。在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基础。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结构主要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构成。其中,带有强制性的、暴力特征的政治社会,并不是文化斗争的场所。制订和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要是教会、学校、新闻机构、文艺团体等民间机构,他们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这些地点牵涉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才可能是文化领导权现实的实施场所。
(三)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主体。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在市民社会获取或巩固文化领导权,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有机的传播作用。知识分子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群众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同群众组成一个文化和社会的集团。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从文化功能上看,葛兰西理论的思维触角伸展到文化领域,关注社会进步的文化原动力。当今世界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都是从文化层面上争夺话语权,这也是我们审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现实价值所在。
(二)从领导权内涵上看,葛兰西把它提高到一般原则的高度,涵盖了国家的作用和领导权思想,凸显了国家的民主内涵,与传统的把国家看成阶级压迫的强制性工具的观点相比,具有一定理论拓展性,有益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从对知识分子角度来看,葛兰西肯定和发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教育功能、传播文化功能和领导作用,在社会变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更需要大批的先进知识分子,发挥其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建方面的聪明才智。
(四)从党的领导地位看,领导权尤其重要,如何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是一个现实问题。葛兰西认为,应重视市民社会对革命形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密切党群关系层面,加强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输出。无论是社会主体的参照方面,还是在思想的同一性方面,工人们的普遍意愿就是该“意愿”在其中得到确认的那个党的意愿。只有在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意愿变为全体工人的思想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获得工人阶级支持,市民“同意”的政党。
参考文献:
[1]余华,葛兰西.上层建筑理论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0,(4).
[2]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451.
[3]毛韵泽.葛兰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论家[J].求实出版社,1985:168,126.
[4]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2.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自苏联解体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启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带动下,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身的价值观和理念,并加大了对其余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如何有效捍卫我国的文化安全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
(一)在文化或意识形态上,葛兰西通常使用的是狭义上的领导权,即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他认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必须首先夺取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2]无产阶级在革命成功中的成功,总是伴随着对,对文化领导权的取得而进行的,在夺取政权后,更会深化对无产阶级统治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并上升到国家统治意识的地位。而且,革命成功并不意味着“领导权”一劳永逸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仍有旁落的危险。
(二)领导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从“发展态”的意义上看,领导权既是政治、精神、道德综合体,又是一定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发展的历程中,通过破坏敌人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确立革命阶级的领导权。
(三)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条件。无产阶级的革命始终是一个总体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全部领域内意识形态思想的革新和变革,其中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是一个重要前提。在革命中,工人阶级只有首先实现自身思想的解放,才能树立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理念,进而为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四)思想上的一致性是领导权的实现方式。葛兰西看来“领导权的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同意主要的统治集团对社会生活作总的指导。”[3]此外,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扮演着双重角色,不但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政权结构的重要方面。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4]按他的观点,市民社会是中立的,不同阶级可以通过自身的意识形态宣传,影响市民社会的利益趋向,进而获取市民社会的支持,参与到革命中。
二、葛兰西认为获取文化领导权的路径
(一)文化领导权的获取和巩固需要得到大众的同意和认同。葛兰西认为,大众的同意始终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内容包括对社会价值和领域变革的认可,它是与大众日常生活中未加批判的“常识”直接相连的,是被群众自觉信奉与服从的。无产阶级领导权融入市民社会塑造大众思想基础的前提,就是更好地获得大众积极的“同意”与自觉服从。
(二)大众日常生活领域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实施场所。在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基础。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结构主要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构成。其中,带有强制性的、暴力特征的政治社会,并不是文化斗争的场所。制订和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要是教会、学校、新闻机构、文艺团体等民间机构,他们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这些地点牵涉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才可能是文化领导权现实的实施场所。
(三)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导权获取与巩固的主体。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在市民社会获取或巩固文化领导权,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有机的传播作用。知识分子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群众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同群众组成一个文化和社会的集团。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从文化功能上看,葛兰西理论的思维触角伸展到文化领域,关注社会进步的文化原动力。当今世界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都是从文化层面上争夺话语权,这也是我们审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现实价值所在。
(二)从领导权内涵上看,葛兰西把它提高到一般原则的高度,涵盖了国家的作用和领导权思想,凸显了国家的民主内涵,与传统的把国家看成阶级压迫的强制性工具的观点相比,具有一定理论拓展性,有益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从对知识分子角度来看,葛兰西肯定和发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教育功能、传播文化功能和领导作用,在社会变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更需要大批的先进知识分子,发挥其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建方面的聪明才智。
(四)从党的领导地位看,领导权尤其重要,如何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是一个现实问题。葛兰西认为,应重视市民社会对革命形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密切党群关系层面,加强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输出。无论是社会主体的参照方面,还是在思想的同一性方面,工人们的普遍意愿就是该“意愿”在其中得到确认的那个党的意愿。只有在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意愿变为全体工人的思想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获得工人阶级支持,市民“同意”的政党。
参考文献:
[1]余华,葛兰西.上层建筑理论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0,(4).
[2]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451.
[3]毛韵泽.葛兰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论家[J].求实出版社,1985:168,126.
[4]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