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各项产业不断发展中,林业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林业生长周期较长,空间利用率较高,单位面积生物量较大,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定挑战。尤其是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病虫害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大增加了防治难度。所以,在林业生产中应加强对病虫害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从而促进的我国林业建设。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成因;防治措施
1现阶段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害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87万公顷左右,而在2015年,林业的病虫害发生面积上升至1400公顷,病虫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上世纪末的80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50亿元。无论是危害面积还是经济损失,均呈倍数增加,并且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增加了统一防控的难度,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困难;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加。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32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三是本土重大有害病虫危害严重。病虫害是阻碍林业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松毛虫是现阶段危害性较大的本土害虫,其生命力强、数量多、分布密集,因此对林业的生产危害极大,虽然我国加大了控制预防政策,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松毛虫仍然严重危害多数地区的林业生产。
2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
在农业生产区,有些人为了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不顾规定的化学药物使用含量。大量应用化学药物虽然可以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发生,但在带来丰产收益的同时,对林业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化学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在短时间内难以分解,长时间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危害。不仅如此,化学药物在短时间内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但与此同时,有益生物因为化学药物也发生了大范围的死亡,而当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后,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林业植物会形成更大范围与程度的伤害。
2.2人工造林出现一些问题
我国林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人工造林,以便对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但是由于人工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动植物种类较少,在物种中不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不能形成有效地生态系统,实现其保护和自我修复作用;而且人工林的建设本身会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2.3林业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
当前我国已经有记录的病虫害种类高达8000余种,病虫害一旦发生产生重大危害的有200多种,近几年来出现很多非主要病虫害发展成为主要病虫害的事件。严重病虫害的不断增加,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给林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而且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伤害。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3.1调整树种结构
在林业管理的过程中發现,纯种树林更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当病虫害发生后,由于自身林业结构的简单,对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到位,整体抗害能力较弱。因此,在林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栽种的树木种类呈多样化,不断调整林区结构,最大程度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林地在采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带状、块状、条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强其自我防御的能力。经营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确定最佳的种植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应根据当地综合的生态情况进行判断,合理间伐,适当改善林木间的透光条件,增强林区的抗病能力。
3.2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含量
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采取形式多样的防治手段。一是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引进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有效的杀灭害虫;二是引进益鸟遏制病虫害,比如喜鹊、山雀等益鸟均可杀灭多种害虫,并且益鸟会建造大量鸟巢,吸引多种鸟类进入森林的生态系统,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三是还可应用各种物理、机械防治措施。比如鼠夹捕鼠、人工抹卵、人工捕杀幼虫等人工机械捕杀方法,或者在林中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诱杀害虫。糖酒醋液还可制成毒饵,对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此外,还可采用阻隔、高温等处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阻隔手段主要包括樹干刷白、涂胶、涂药、包扎塑料薄膜等,以达到阻隔害虫上树的目的。高温方法是将林木种子在高温或烈日下曝晒,以杀死害虫或病原菌,目前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3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
利用森林培育技术和生物控制进行无公害防治,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对病虫的抑制作用。在林木育苗时选择抗病虫的植株,在育苗时要适当的除草耕地,大量浇水等,使病虫转移;要注意使用完全腐烂的肥料做基肥,对土地进行消毒,采用轮作种植,苗木在移植前要进行检测,保证无病虫害后才可移植。
3.4扩大森林的面积.加大力度保护森林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森林保护的重视,公益林和人工林也越来越多,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时,必须对树木的种类进行科学搭配,构建混交林,以达到增强森林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不同物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来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遵循食物链的发展规律,避免由于树木品种单一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增加,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而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最大的价值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防治中发生公害集聚、生态破坏的问题,因此无公害防治是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防治手段。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林业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无公害技术的实际控制效果,构建符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环境优化的无公害防治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230.
[2]方传锦.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5(9):200-201.
作者简介:徐綪,(1981—),女,本科,林业工程师,多年来从事基层林业工作。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成因;防治措施
1现阶段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害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87万公顷左右,而在2015年,林业的病虫害发生面积上升至1400公顷,病虫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上世纪末的80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50亿元。无论是危害面积还是经济损失,均呈倍数增加,并且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增加了统一防控的难度,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困难;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加。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32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三是本土重大有害病虫危害严重。病虫害是阻碍林业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松毛虫是现阶段危害性较大的本土害虫,其生命力强、数量多、分布密集,因此对林业的生产危害极大,虽然我国加大了控制预防政策,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松毛虫仍然严重危害多数地区的林业生产。
2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
在农业生产区,有些人为了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不顾规定的化学药物使用含量。大量应用化学药物虽然可以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发生,但在带来丰产收益的同时,对林业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化学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在短时间内难以分解,长时间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危害。不仅如此,化学药物在短时间内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但与此同时,有益生物因为化学药物也发生了大范围的死亡,而当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后,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林业植物会形成更大范围与程度的伤害。
2.2人工造林出现一些问题
我国林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人工造林,以便对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但是由于人工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动植物种类较少,在物种中不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不能形成有效地生态系统,实现其保护和自我修复作用;而且人工林的建设本身会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2.3林业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
当前我国已经有记录的病虫害种类高达8000余种,病虫害一旦发生产生重大危害的有200多种,近几年来出现很多非主要病虫害发展成为主要病虫害的事件。严重病虫害的不断增加,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给林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而且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伤害。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3.1调整树种结构
在林业管理的过程中發现,纯种树林更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当病虫害发生后,由于自身林业结构的简单,对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到位,整体抗害能力较弱。因此,在林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栽种的树木种类呈多样化,不断调整林区结构,最大程度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林地在采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带状、块状、条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强其自我防御的能力。经营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确定最佳的种植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应根据当地综合的生态情况进行判断,合理间伐,适当改善林木间的透光条件,增强林区的抗病能力。
3.2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含量
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采取形式多样的防治手段。一是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引进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有效的杀灭害虫;二是引进益鸟遏制病虫害,比如喜鹊、山雀等益鸟均可杀灭多种害虫,并且益鸟会建造大量鸟巢,吸引多种鸟类进入森林的生态系统,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三是还可应用各种物理、机械防治措施。比如鼠夹捕鼠、人工抹卵、人工捕杀幼虫等人工机械捕杀方法,或者在林中开阔地带设置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诱杀害虫。糖酒醋液还可制成毒饵,对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此外,还可采用阻隔、高温等处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阻隔手段主要包括樹干刷白、涂胶、涂药、包扎塑料薄膜等,以达到阻隔害虫上树的目的。高温方法是将林木种子在高温或烈日下曝晒,以杀死害虫或病原菌,目前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3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
利用森林培育技术和生物控制进行无公害防治,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对病虫的抑制作用。在林木育苗时选择抗病虫的植株,在育苗时要适当的除草耕地,大量浇水等,使病虫转移;要注意使用完全腐烂的肥料做基肥,对土地进行消毒,采用轮作种植,苗木在移植前要进行检测,保证无病虫害后才可移植。
3.4扩大森林的面积.加大力度保护森林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森林保护的重视,公益林和人工林也越来越多,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时,必须对树木的种类进行科学搭配,构建混交林,以达到增强森林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不同物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来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遵循食物链的发展规律,避免由于树木品种单一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增加,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而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最大的价值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防治中发生公害集聚、生态破坏的问题,因此无公害防治是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防治手段。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林业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无公害技术的实际控制效果,构建符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环境优化的无公害防治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230.
[2]方传锦.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5(9):200-201.
作者简介:徐綪,(1981—),女,本科,林业工程师,多年来从事基层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