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1日,欧元迎来5周岁生日之时,欧元兑美元汇率以1:1.33的高位拉开了新年的序幕。斯洛文尼亚也在元旦这一天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3个成员国。短短5年之内,欧元积极赶超美元,成为世界上又一种最重要的货币。尽管如此,欧元区的各国对欧元的看法却各不相同。
德法百姓存有微词
欧元诞生虽有五年了,但传统的欧洲经济强国对欧元却不那么满意。近日由《明星》周刊委托民意调查机构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58%的德国公民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更愿意用马克而不是欧元作为支付货币,只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喜欢欧元。法国人最近的民意测验也显示,超过52%的法国人认为引用欧元是个“馊主意”,94%的法国人认为使用欧元加重了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使德国人不得不精打细算。市民们自己购物时会先将商品价格换算成德国马克,一家人也很少像以前那样经常去听音乐会、出国旅行了。以柏林市民为例,以前在市场买一棵新鲜沙拉菜需要1.8马克,现在至少得花1.4欧元,相当于2.8马克。过去一家三口去餐厅吃饭大概得花70马克,现在要60欧元,相当于120马克,连小费也涨了一倍。在法国,过去法式长棍面包也就两三法郎,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两三元人民币,如今价格也已翻了倍。希腊加入欧元区后,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主要是欧元流通后引起的短暂市场混乱,一些商人乘机哄抬物价,物价一下子上涨了30%以上。
近几年,法国、德国各地新开了许多大型廉价超市,当地人开始频繁光顾“一元店”等折扣商店。法国加入欧元区后,不少商家为了计数方便就将商品价格四舍五入,可只入不舍,商品价格只涨不降。以前,人们从取款机里换零钱习惯取20法郎,可现在最小数目是20欧元,一取就是以前的10倍。
德国人对马克的依恋有其历史原因。从德国马克诞生的1948年至今,德国从一个一片废墟的战败国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马克也成为可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硬通货。自从有了德国马克,德国再也没有出现战前的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创造了战后的“经济奇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专家估计,由于留恋马克,目前至少还有140亿马克被人们收藏在家里。在德国各大型连锁商店及公用电话亭等地,直至今天仍可以使用马克来购物付款。
货币统一带来方便
尽管德国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本国货币,但也有不少的德国人认为,他们已习惯使用欧元。欧元在出行、旅游等方面,确实为欧洲人带来不少便利。如今的德国人来中国出差也不用兑换美元了,直接拿着欧元去就行,很方便。
为了加入欧元区,不少国家费尽心思,因为这不仅可以为它们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更被视为融入欧洲主流国家的标志。斯洛文尼亚是2004年加入欧盟的10国中,第一个达标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加入欧盟单一货币体系,对斯洛文尼亚来说绝对是好处多多。首先,在欧元区内进行贸易和投资不存在换汇问题,不仅节约了国际支付中的换汇成本,消除了交易的汇率风险,还可以加强斯洛文尼亚与其他12个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其次,加入欧元区还将极大促进斯洛文尼亚与其他欧元区国家金融市场的融合,提高其共同市场上的价格透明度,有助于缩小各国的物价差异,从而带动斯洛文尼亚总体物价水平的下调,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
希腊是最后一个获准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当年为了加入欧元区,希腊还闹出了提供虚假财政赤字数据的丑闻,差点被逐出欧元区。事实证明,百般努力加入欧元区,确实给希腊带来了许多经济与政治上的好处。希腊加入欧元区后,更多地利用欧盟的援助资金加快了经济发展,减少了国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欧元区国家的身份增强了希腊在欧洲的政治地位,特别是促使希腊在巴尔干及黑海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欧元还使希腊企业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简化了欧元区内跨边境贸易的手续,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可选择,出国旅行也变得更为便宜、方便。希腊的商家普遍认为,欧元在希腊的使用增加了商业活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虽说欧元坚挺不利出口,但改做进口生意不同样也能赚钱吗?从长远来看,希腊使用欧元应该说是利大于弊。
赶超美元尚需努力
欧元启动后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欧元与美元之争实质是欧美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作为一种汇率坚挺、通货膨胀率低的币种,欧元对不少国家央行来说丝毫不比美元逊色。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大趋势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也将走向多极化。随着欧元运行顺利和币值趋稳以及欧洲政治一体化推进,欧元今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元启动对美元地位发起有力的挑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局面终将形成。中国、澳大利亚、伊朗以及阿联酋在前不久相继宣布,将把一部分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以分散外汇风险。目前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约有6140亿,占到了各国整体外汇储备的24%,超过了美元储备(约合5880亿欧元)。
当然,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从启动到成为主要国际货币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也不例外。一方面,欧元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定和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国际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美国将长期保持金融、经济和综合实力优势。加上惯性因素,使得经济因素对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往往有滞后效应,美元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的状况还会沿袭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金融和石油贸易领域,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依然难改。欧元要取得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前景不容乐观
近来,一项针对经济学家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甚至面临硬着陆的风险;欧元不断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压力,外部经济下滑也影响出口增长;今年德国即将执行的增税计划,对德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明朗。因此欧元区今年的利率前景也将有所转变。到3月底前,欧洲央行极有可能会把利率再提升到3.75%。
由于加息后的前景不明朗,部分欧元区的政治家们公开表示,担忧强势欧元将削弱出口。法国巴黎银行行长解释道,看似欧洲央行可能在2007年加息,但加息与否也只能取决于现实发生的事件,这就是美国经济放缓态势可能超出预期,以及美联储相应地改变经济前景评估,这可能将影响对欧元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汇率的预期。目前期货市场已完全消化了到2007年3月利率水平将升至3.75%的可能性。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正对外汇市场开始产生影响。
德法百姓存有微词
欧元诞生虽有五年了,但传统的欧洲经济强国对欧元却不那么满意。近日由《明星》周刊委托民意调查机构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58%的德国公民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更愿意用马克而不是欧元作为支付货币,只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喜欢欧元。法国人最近的民意测验也显示,超过52%的法国人认为引用欧元是个“馊主意”,94%的法国人认为使用欧元加重了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使德国人不得不精打细算。市民们自己购物时会先将商品价格换算成德国马克,一家人也很少像以前那样经常去听音乐会、出国旅行了。以柏林市民为例,以前在市场买一棵新鲜沙拉菜需要1.8马克,现在至少得花1.4欧元,相当于2.8马克。过去一家三口去餐厅吃饭大概得花70马克,现在要60欧元,相当于120马克,连小费也涨了一倍。在法国,过去法式长棍面包也就两三法郎,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两三元人民币,如今价格也已翻了倍。希腊加入欧元区后,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主要是欧元流通后引起的短暂市场混乱,一些商人乘机哄抬物价,物价一下子上涨了30%以上。
近几年,法国、德国各地新开了许多大型廉价超市,当地人开始频繁光顾“一元店”等折扣商店。法国加入欧元区后,不少商家为了计数方便就将商品价格四舍五入,可只入不舍,商品价格只涨不降。以前,人们从取款机里换零钱习惯取20法郎,可现在最小数目是20欧元,一取就是以前的10倍。
德国人对马克的依恋有其历史原因。从德国马克诞生的1948年至今,德国从一个一片废墟的战败国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马克也成为可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硬通货。自从有了德国马克,德国再也没有出现战前的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创造了战后的“经济奇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专家估计,由于留恋马克,目前至少还有140亿马克被人们收藏在家里。在德国各大型连锁商店及公用电话亭等地,直至今天仍可以使用马克来购物付款。
货币统一带来方便
尽管德国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本国货币,但也有不少的德国人认为,他们已习惯使用欧元。欧元在出行、旅游等方面,确实为欧洲人带来不少便利。如今的德国人来中国出差也不用兑换美元了,直接拿着欧元去就行,很方便。
为了加入欧元区,不少国家费尽心思,因为这不仅可以为它们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更被视为融入欧洲主流国家的标志。斯洛文尼亚是2004年加入欧盟的10国中,第一个达标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加入欧盟单一货币体系,对斯洛文尼亚来说绝对是好处多多。首先,在欧元区内进行贸易和投资不存在换汇问题,不仅节约了国际支付中的换汇成本,消除了交易的汇率风险,还可以加强斯洛文尼亚与其他12个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其次,加入欧元区还将极大促进斯洛文尼亚与其他欧元区国家金融市场的融合,提高其共同市场上的价格透明度,有助于缩小各国的物价差异,从而带动斯洛文尼亚总体物价水平的下调,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
希腊是最后一个获准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当年为了加入欧元区,希腊还闹出了提供虚假财政赤字数据的丑闻,差点被逐出欧元区。事实证明,百般努力加入欧元区,确实给希腊带来了许多经济与政治上的好处。希腊加入欧元区后,更多地利用欧盟的援助资金加快了经济发展,减少了国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欧元区国家的身份增强了希腊在欧洲的政治地位,特别是促使希腊在巴尔干及黑海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欧元还使希腊企业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简化了欧元区内跨边境贸易的手续,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可选择,出国旅行也变得更为便宜、方便。希腊的商家普遍认为,欧元在希腊的使用增加了商业活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虽说欧元坚挺不利出口,但改做进口生意不同样也能赚钱吗?从长远来看,希腊使用欧元应该说是利大于弊。
赶超美元尚需努力
欧元启动后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欧元与美元之争实质是欧美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作为一种汇率坚挺、通货膨胀率低的币种,欧元对不少国家央行来说丝毫不比美元逊色。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大趋势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也将走向多极化。随着欧元运行顺利和币值趋稳以及欧洲政治一体化推进,欧元今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元启动对美元地位发起有力的挑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局面终将形成。中国、澳大利亚、伊朗以及阿联酋在前不久相继宣布,将把一部分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以分散外汇风险。目前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约有6140亿,占到了各国整体外汇储备的24%,超过了美元储备(约合5880亿欧元)。
当然,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从启动到成为主要国际货币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也不例外。一方面,欧元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定和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国际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美国将长期保持金融、经济和综合实力优势。加上惯性因素,使得经济因素对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往往有滞后效应,美元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的状况还会沿袭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金融和石油贸易领域,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依然难改。欧元要取得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前景不容乐观
近来,一项针对经济学家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甚至面临硬着陆的风险;欧元不断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压力,外部经济下滑也影响出口增长;今年德国即将执行的增税计划,对德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明朗。因此欧元区今年的利率前景也将有所转变。到3月底前,欧洲央行极有可能会把利率再提升到3.75%。
由于加息后的前景不明朗,部分欧元区的政治家们公开表示,担忧强势欧元将削弱出口。法国巴黎银行行长解释道,看似欧洲央行可能在2007年加息,但加息与否也只能取决于现实发生的事件,这就是美国经济放缓态势可能超出预期,以及美联储相应地改变经济前景评估,这可能将影响对欧元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汇率的预期。目前期货市场已完全消化了到2007年3月利率水平将升至3.75%的可能性。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正对外汇市场开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