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启智立德
国学经典作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经典进入课堂、融入行动,以达到对学生启智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运用多种活动,提升育人功能
要利用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启智立德树人培育,首先就要让学生进行熟练诵读,使这些国学经典的内容牢记在学生心中。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把学经典活动融入活动中,让枯燥的背记变为快乐的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提高诵读背记的效果,又能提升育人的功能。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应有效利用墙壁、亭廊、橱窗展板、电子屏幕等地方,精选一些《三字经》《弟子规》、古代诗词等国学经典中的名篇佳句,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中国的古典名曲、配乐古诗朗诵等,使学生经常听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二是演讲活动。学校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校、班级的国学经典的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名句,也可以让学生讲经典故事等内容。例如,让学生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树立高尚品德,同时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的文化积淀,这样能收到较好的诵读和育人效果。三是开展创作比赛活动。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展书画诗文方面的创作比赛,通过书法、绘画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提升其育人功能。
二、搞好多种结合,增强教育效果
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其育人功能,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要注意搞好多种结合,提高学习和育人的综合效果。一是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为了保证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长久坚持下去,学校应将国学教育的内容,入校本课程中,定期开设国学内容的教育课程,使国学经典的学习变为一种持久教学行为,经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要把国学经典的学习教育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等工作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综合教育功能,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启智立德树人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让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国学经典在开发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使家长能够自觉学习国学经典并应用于教育子女中。学校还可以让优秀教师为家长讲课,宣讲国学经典内容,或者为家长推荐有关的书籍,以便让家长自觉。如《国学小常识》《弟子规讲解》等书籍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三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三、學习经典国学,规范学生行为
在学校开展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其目的除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要用国学经典的内涵、精神等来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洗涤学生的心灵,用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别是规范学生的礼仪。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祖先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国学经典的丰富的遗产,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礼仪典籍。我们是礼仪之邦,从西周时期把礼仪看作是“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强调礼仪对治国的重要作用是“国无礼而不宁”;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后来国人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古人一直把礼仪看得非常重要,并把礼仪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人把它看成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和标准,礼仪也被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的核心部分。经典国学礼仪典籍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基本礼仪规范和标准。例如,对人们的站立行走、外出归家、对待父母长辈等都有论述。对于这些礼仪规范,在今天仍是长辈教育晚辈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模范遵守和践行这些礼仪规范能充分反映人的文明素养。从目前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看,其言谈举止和礼仪与时代要求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用传统经典礼仪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礼仪和优良品质。
总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学生感悟和领会国学经典的深厚内涵,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的新人是语文老师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学校肩负的历史任命。
参考文献:
[1]孙成波.传承国学经典启智立德树人[J].辽宁教育,2014(18).
[2]顾秋红.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5(11).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启智立德
国学经典作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经典进入课堂、融入行动,以达到对学生启智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运用多种活动,提升育人功能
要利用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启智立德树人培育,首先就要让学生进行熟练诵读,使这些国学经典的内容牢记在学生心中。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把学经典活动融入活动中,让枯燥的背记变为快乐的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提高诵读背记的效果,又能提升育人的功能。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应有效利用墙壁、亭廊、橱窗展板、电子屏幕等地方,精选一些《三字经》《弟子规》、古代诗词等国学经典中的名篇佳句,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中国的古典名曲、配乐古诗朗诵等,使学生经常听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二是演讲活动。学校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校、班级的国学经典的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名句,也可以让学生讲经典故事等内容。例如,让学生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树立高尚品德,同时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的文化积淀,这样能收到较好的诵读和育人效果。三是开展创作比赛活动。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展书画诗文方面的创作比赛,通过书法、绘画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提升其育人功能。
二、搞好多种结合,增强教育效果
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其育人功能,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要注意搞好多种结合,提高学习和育人的综合效果。一是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为了保证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长久坚持下去,学校应将国学教育的内容,入校本课程中,定期开设国学内容的教育课程,使国学经典的学习变为一种持久教学行为,经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要把国学经典的学习教育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等工作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综合教育功能,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把国学经典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启智立德树人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让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国学经典在开发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使家长能够自觉学习国学经典并应用于教育子女中。学校还可以让优秀教师为家长讲课,宣讲国学经典内容,或者为家长推荐有关的书籍,以便让家长自觉。如《国学小常识》《弟子规讲解》等书籍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三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三、學习经典国学,规范学生行为
在学校开展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其目的除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要用国学经典的内涵、精神等来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洗涤学生的心灵,用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别是规范学生的礼仪。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祖先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国学经典的丰富的遗产,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礼仪典籍。我们是礼仪之邦,从西周时期把礼仪看作是“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强调礼仪对治国的重要作用是“国无礼而不宁”;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后来国人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古人一直把礼仪看得非常重要,并把礼仪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人把它看成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和标准,礼仪也被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的核心部分。经典国学礼仪典籍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基本礼仪规范和标准。例如,对人们的站立行走、外出归家、对待父母长辈等都有论述。对于这些礼仪规范,在今天仍是长辈教育晚辈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模范遵守和践行这些礼仪规范能充分反映人的文明素养。从目前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看,其言谈举止和礼仪与时代要求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用传统经典礼仪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礼仪和优良品质。
总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学生感悟和领会国学经典的深厚内涵,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的新人是语文老师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学校肩负的历史任命。
参考文献:
[1]孙成波.传承国学经典启智立德树人[J].辽宁教育,2014(18).
[2]顾秋红.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5(1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