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慈善事业正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因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一直无法摆脱备受束缚和公众质疑的局面,亟须步入法制化轨道。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关键是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通过立法来界定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与政府的关系,规范慈善事业的运行规则,明确有效的慈善事业促进政策,并妥善处理好相关制度安排的关系。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慈善事业正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因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一直无法摆脱备受束缚和公众质疑的局面,亟须步入法制化轨道。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关键是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通过立法来界定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与政府的关系,规范慈善事业的运行规则,明确有效的慈善事业促进政策,并妥善处理好相关制度安排的关系。
其他文献
“伊斯兰国”的兴起及其对于欧洲秩序的持续冲击,表面是安全治理和“文明的冲突”,实质是文化治理上出现了问题:冷战结束后出现了长期被压的世界性文化力量的大释放,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发展达到了新的转折点,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全球性文化治理迟滞”。造成这种文化治理迟滞现象的因素是欧美文化的霸权企图和文化全球化进程。改变全球文化治理上的不利局面,建构更加合理的世界文化秩序,国际社会一方面探索了“全球伦理模式”、“文明冲突模式”和“文明对话模式”等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功能性地从区域文化治理的角度下功夫。过去的区域文
阿多诺批判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工业”,认为其对于民众有虚假性、欺骗性和意识形态性,强调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已经蜕变为统治色彩浓重的“反”文化。而以“非同一性”为理论基石的“否定辩证法”,是贯穿阿多诺一生理论思考的哲学总结,也是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的哲学根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与此相联系,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或思潮也是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或思潮之一。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他的毕生精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和阐述者,他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在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主程序中“授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民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授权”的过程。“授权”得以顺利运行,不仅依靠系列的程序公开、优先、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等原则为其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还需要“实体民主性”与“程序民主性”双向共进、程序机制的协调性建构以及授权机制的“效能”与“价值”有效发挥为其提供制度支持。
应当以《资本论》三卷为中心,厘清《资本论》逻辑、资本逻辑与物象化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资本论》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本质再现,而《资本论》三卷对资本逻辑进行了从本质到表象的总体再现。所谓资本逻辑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即价值增殖规律,其核心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二重性矛盾。《资本论》的核心逻辑是对资本逻辑的再现,而不是拜物教批判或物象化批判。资本逻辑是《资本论》的“主”逻辑,而物象化是《资本论》的“副”逻辑。资本逻辑是根源,而物象化是资本逻辑的效应:正是在资
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的核心议题之一。迄今为止,英国学派已经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对国际社会展开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英国学派两波地区国际社会的研究成果,归纳出英国学派内部存在的双重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即全球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和地区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前者强调国际社会全球层次和地区层次的同质性;后者则强调国际社会两个层次的异质性。英国学派双重国际社会生成逻辑描绘了一幅更为清晰完整的国际社会图景。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入,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视角逐渐发生转向,即从传统的认识论和政治哲学视角逐渐转向文化学、符号学、社会学等视角。这一转向拓展了意识形态研究视野,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研究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视角的转向,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存在不少明显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应引以为戒。
本文试图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态逻辑的悖论。资本逐利本性一方面有助于扩大生态外界,从而实现资本与生态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无约束的资本规模必将超越生态承载的边界,导致资本与生态恶性循环。解决该问题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系统价值观,以此约束资本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资本对生态边界的扩大作用,实现资本与生态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