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如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使学生产生奋发进取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如何使学生树立为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一句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呢?
一、展示教师个人魅力,陶冶学生情感体验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基本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因为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个人魅力能有效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学生只有“亲老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所谓的“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想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就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最后,教师还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对不要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更好地学习语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情感资源,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引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当然,引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进行;引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引导,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把握好节奏,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那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丰富教学渗透手段,增强情感渗透效果
情感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和以何种方式呈现,以上论述了如何挖掘情感资源,现要讨论是如何呈现情感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情感教育目标,采取恰当的渗透方法,以期实现情感教育效益最大化。
(一)创造激情情境。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激发的过程。要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消化。教学中要注意两方面的情感体验,一是学习热情,即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成功体验,即通过创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成功的积极体验,促进知识掌握的喜悦。
(二)紧扣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内容与周围熟悉事物的结合应用中,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所在,通过实际应用,强化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丰富活动形式。活动育人,交往育人,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富有“人性”。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策划,设置各种形式,如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实例和演讲等都要有新意,结合教学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产生碰撞,心灵上得到洗礼,灵魂上为之震撼。让学生在充满哲理的故事中,陶冶情操,体验人生,感悟生命。
(四)课堂质疑教学。课堂上开展质疑、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其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讨论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问,叫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小结解决。这种让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学生印象特别深,学生也能牢记在心里。这也有利于情感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语文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培养。
一、展示教师个人魅力,陶冶学生情感体验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基本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因为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个人魅力能有效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学生只有“亲老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所谓的“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想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就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最后,教师还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对不要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更好地学习语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情感资源,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引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当然,引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进行;引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引导,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把握好节奏,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那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丰富教学渗透手段,增强情感渗透效果
情感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和以何种方式呈现,以上论述了如何挖掘情感资源,现要讨论是如何呈现情感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情感教育目标,采取恰当的渗透方法,以期实现情感教育效益最大化。
(一)创造激情情境。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激发的过程。要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消化。教学中要注意两方面的情感体验,一是学习热情,即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成功体验,即通过创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成功的积极体验,促进知识掌握的喜悦。
(二)紧扣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内容与周围熟悉事物的结合应用中,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所在,通过实际应用,强化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丰富活动形式。活动育人,交往育人,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富有“人性”。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策划,设置各种形式,如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实例和演讲等都要有新意,结合教学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产生碰撞,心灵上得到洗礼,灵魂上为之震撼。让学生在充满哲理的故事中,陶冶情操,体验人生,感悟生命。
(四)课堂质疑教学。课堂上开展质疑、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其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讨论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问,叫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小结解决。这种让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学生印象特别深,学生也能牢记在心里。这也有利于情感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语文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