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须尽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预算收入增长做出更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合理的预算收入增长幅度。此外,还需对导致问题的结构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系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而抑制财政收入的不正常增长,让实际财政收入能与预算大体保持同步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称,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73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6849万亿元,增长26.8%。
查阅2011年财政部部长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当中写到:综合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万亿元,增长8%。
也就是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是预算收入增长速度的3倍。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民众、企业的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学界、民间与官方争论不休。学界和民间普遍认为,中国人的税负太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披露,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的宏观税负,也即包括政府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2009年为32.2%。不久前,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财税权威专家又计算出,2010年中国政府的宏观税负又提高了2.5百分点,进一步增加到34.5%。有些专家的估计则更高。
对此,官方予以反驳。比如,上月中旬,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4%,2009年为25.3%,而2009年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8%,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32.9%。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从人均财力水平来看,我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税负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也许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字:过去若干年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通常是两三倍。这意味着,在新增国内产值中,政府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提高。
究竟中国民众、企业的税负是高是低,税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究竟合理与否?这两个问题牵涉到复杂的理论问题、制度问题,或许可以继续争论。但是,有一个与税收相关的严重问题,则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的,并应当引起财政部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高度关注。
这个问题就是:每年的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预算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仅今年如此,过去几年也年年如此。比如,2010年的预算报告中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73930亿元,增长8%。但决算的情况则是,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查阅过去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每一年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都是预算报告中所确定的增长幅度的两倍以上。
且不论政府征收那么多税是否合理,但至少我们看到,政府的财政预算缺乏足够的严肃性、科学性。每年的预算报告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当然,现有预算法似乎主要是为了考虑财政收入保障和收支平衡两个问题,因而,《预算法》第四十五条规定:“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然而,现实则提出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与此相反的问题: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严重超额征收预算收入。
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媒体似乎都把超额完成财政收入,当作一件喜事来报告。然而,近些年来,民众对税负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学界、民众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共识: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有一个边界。因为,社会每一年所创造的财富是给定的,政府收入多了,企业和民众所能保留的收入必然减少。要保持经济活力,提高民众幸福感,就需要给企业、给民众多留一些收入。
不管是用这样的社会共识来衡量,还是遵循《预算法》的规定,现在财政税收部门大幅度超额完成财政收入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向上显示了预算编制的轻率,以及预算执行的不力,总之,就是现实财政秩序的混乱。
想来,有关部门正在编制2012年的预算,同时也在针对2011年进行决算。相信预算编制部门及其领导机构国务院,以及将要在全国人大审议预算与决算报告的全国人大,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确保预算的科学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首先,制订预算的时候,应尽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预算收入增长做出更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合理的预算收入增长幅度。在此预算公布之后,则应当密切监测实际财政收入情况,并与预算表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实际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过快,就必须及时采取减税措施。
过去几年的事实已经表明,现有的财税制度中存在着某些制度性因素,导致财政收入严重超速。因此,实有必要在明年两会上,对于导致这一问题的结构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系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而抑制财政收入的不正常增长,让实际财政收入能与预算大体保持同步。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称,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73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6849万亿元,增长26.8%。
查阅2011年财政部部长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当中写到:综合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万亿元,增长8%。
也就是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是预算收入增长速度的3倍。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民众、企业的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学界、民间与官方争论不休。学界和民间普遍认为,中国人的税负太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披露,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的宏观税负,也即包括政府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2009年为32.2%。不久前,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财税权威专家又计算出,2010年中国政府的宏观税负又提高了2.5百分点,进一步增加到34.5%。有些专家的估计则更高。
对此,官方予以反驳。比如,上月中旬,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4%,2009年为25.3%,而2009年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8%,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32.9%。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从人均财力水平来看,我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税负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也许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字:过去若干年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通常是两三倍。这意味着,在新增国内产值中,政府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提高。
究竟中国民众、企业的税负是高是低,税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究竟合理与否?这两个问题牵涉到复杂的理论问题、制度问题,或许可以继续争论。但是,有一个与税收相关的严重问题,则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的,并应当引起财政部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高度关注。
这个问题就是:每年的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预算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仅今年如此,过去几年也年年如此。比如,2010年的预算报告中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73930亿元,增长8%。但决算的情况则是,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查阅过去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每一年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都是预算报告中所确定的增长幅度的两倍以上。
且不论政府征收那么多税是否合理,但至少我们看到,政府的财政预算缺乏足够的严肃性、科学性。每年的预算报告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当然,现有预算法似乎主要是为了考虑财政收入保障和收支平衡两个问题,因而,《预算法》第四十五条规定:“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然而,现实则提出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与此相反的问题: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严重超额征收预算收入。
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媒体似乎都把超额完成财政收入,当作一件喜事来报告。然而,近些年来,民众对税负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学界、民众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共识: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有一个边界。因为,社会每一年所创造的财富是给定的,政府收入多了,企业和民众所能保留的收入必然减少。要保持经济活力,提高民众幸福感,就需要给企业、给民众多留一些收入。
不管是用这样的社会共识来衡量,还是遵循《预算法》的规定,现在财政税收部门大幅度超额完成财政收入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向上显示了预算编制的轻率,以及预算执行的不力,总之,就是现实财政秩序的混乱。
想来,有关部门正在编制2012年的预算,同时也在针对2011年进行决算。相信预算编制部门及其领导机构国务院,以及将要在全国人大审议预算与决算报告的全国人大,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确保预算的科学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首先,制订预算的时候,应尽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预算收入增长做出更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合理的预算收入增长幅度。在此预算公布之后,则应当密切监测实际财政收入情况,并与预算表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实际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过快,就必须及时采取减税措施。
过去几年的事实已经表明,现有的财税制度中存在着某些制度性因素,导致财政收入严重超速。因此,实有必要在明年两会上,对于导致这一问题的结构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系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而抑制财政收入的不正常增长,让实际财政收入能与预算大体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