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入,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数据运算能力与分析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知识进行直观的想象,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各项关键能力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1]。对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制订适宜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拉近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间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式地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学习形式化严重,难以真正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对课内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与创新[2]。课堂教学后,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变化。在此期间,教师还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便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消除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同时,对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架构
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特点上建构合理的教学架构,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的教学时间内,能够专注地进行思考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3]。因此,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架构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练习过程以及运用过程这个循环,教学中也要将重点放在前两个阶段,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中,函数的概念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是学生过去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就忽视对于函数概念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函数本身的意义以及本质并不清楚,在后续的学习当中也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一旦遇到问题或者题型的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导入函数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重点通过讲解,练习以及运用这个循环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函数本质。教师要带领学生再次回顾函数的定义,引领学生共同写出函数等式,并套入真实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意识到函数在实际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的真正含义。
三、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推理以及数学抽象等各方面能力。以“随机事件”教学为例,在学习本课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妈妈/爸爸恰好每天七点到家是什么事件?并确定事件的概率。对此学生要每天记录妈妈/爸爸到家的时间,一共记录三十天,并制作成表格。表格一是要计算表中每天6:55-7:00到家的频率(精确到0.01);二是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个常数的附近?三是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算妈妈/爸爸三十天内6:55-7:00到家的概率(精确到0.01)。学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四、灵活拓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人教A版的教材中,通过必修与选修的这种教材编制模式将高中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对于教材的研究能够发现,在必修的内容中知识内容较为密集,同时难度与深度也较为适合大部分的学生。相对来说,选修的教材内容更加活泼,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必修与选修两个版本的教材相结合,不能完全地将选修的内容束之高阁,这样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延伸拓展的方式,将选修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介绍,这样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和拓展延伸,从而加深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形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注重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二项式定理”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写作,具体写作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二项式定理欣赏;二项式定理的推广;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其中二项式的推广主要包括底数是否可以进行推广,即a1+a2是否可以推广到a1+a2+a3;二项式定理应用主要包括求实数的n次方根、证明组合恒等式或不等式等;三是在二项式定理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出现的误区?如何避免?加强杨辉三角的分析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学生完成上述作業以后,可以充分掌握和巩固二项式定理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及时认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等全面提升,以此达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这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秀德.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124-125.
[2]王珊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01.
[3]田自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0(34):89-90.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1]。对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制订适宜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拉近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间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式地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学习形式化严重,难以真正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对课内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与创新[2]。课堂教学后,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变化。在此期间,教师还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便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消除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同时,对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架构
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特点上建构合理的教学架构,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的教学时间内,能够专注地进行思考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3]。因此,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架构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练习过程以及运用过程这个循环,教学中也要将重点放在前两个阶段,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中,函数的概念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是学生过去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就忽视对于函数概念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函数本身的意义以及本质并不清楚,在后续的学习当中也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一旦遇到问题或者题型的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导入函数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重点通过讲解,练习以及运用这个循环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函数本质。教师要带领学生再次回顾函数的定义,引领学生共同写出函数等式,并套入真实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意识到函数在实际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的真正含义。
三、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推理以及数学抽象等各方面能力。以“随机事件”教学为例,在学习本课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妈妈/爸爸恰好每天七点到家是什么事件?并确定事件的概率。对此学生要每天记录妈妈/爸爸到家的时间,一共记录三十天,并制作成表格。表格一是要计算表中每天6:55-7:00到家的频率(精确到0.01);二是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个常数的附近?三是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算妈妈/爸爸三十天内6:55-7:00到家的概率(精确到0.01)。学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性综合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四、灵活拓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人教A版的教材中,通过必修与选修的这种教材编制模式将高中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对于教材的研究能够发现,在必修的内容中知识内容较为密集,同时难度与深度也较为适合大部分的学生。相对来说,选修的教材内容更加活泼,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必修与选修两个版本的教材相结合,不能完全地将选修的内容束之高阁,这样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延伸拓展的方式,将选修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介绍,这样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和拓展延伸,从而加深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形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注重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二项式定理”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写作,具体写作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二项式定理欣赏;二项式定理的推广;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其中二项式的推广主要包括底数是否可以进行推广,即a1+a2是否可以推广到a1+a2+a3;二项式定理应用主要包括求实数的n次方根、证明组合恒等式或不等式等;三是在二项式定理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出现的误区?如何避免?加强杨辉三角的分析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学生完成上述作業以后,可以充分掌握和巩固二项式定理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及时认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等全面提升,以此达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这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秀德.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124-125.
[2]王珊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01.
[3]田自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0(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