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教育资源的有效供需是县域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效供需也是资源治理的核心部分,近些年,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县域教育资源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资源有效供需是县域教育资源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县域教育资源供需系统,是县域教育资源发展领域纳入新型技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多角度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与教育资源供需连接,并探讨二者连接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区块链;县域教育资源供需;价值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21
1 区块链如何与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联结
1.1 分布式账本理念充分融入教育资源供需过程之中
分布式账本理念强调账本的增加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记录、加密进行、无限化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账目信息被打包成一个个区块,被赋予时间性质即时间戳,并按照时间戳的顺序形成一个区块链条的总账本;分布式账本中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记账,以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不直接经过中心节点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参与,因而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提高各个节点参与的公平性和主动性;账本的单位节点记账完成后,会将账本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核实后放入自己账本中,因此整个系统中的节点都拥有相同的账本,在公有链中每个节点都会掌握之前各个节点账本的记账信息,实现了全系统内部各节点信息的共享化,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由于各个节点信息高度一致、节点数量的庞大性,任何单一节点被摧毁都不会造成全系统数据的损失,整个区块链的账本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账本的安全性、可靠性。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和理念的具体子集应用,表现出来的时间戳顺序性、去中心化、共享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是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于教育资源供需理念和应用的基础,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性质融入教育资源供需全过程中,具有教育资源配置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2 供需去中心化与中心化调控相结合的思路
分布式账本中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记账,以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不直接经过中心节点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参与,因而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提高各个节点参与的公平性和主动性,但教育资源的供需配置不能完全按照去中心化的模式进行,需要中心化的调控加以限制,以保证教育资源的配置朝向整体化、有效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层次化教育资源需求与自上而下教育资源最优化分配相结合的思路。县域内的义务教育中,教育资源需求主体具有层次性,最终需求端具体落实为中小学的学生、家长的个人化需求上,包括学生想得到何教育收获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家长想通过引导以培养什么样的子女;次级需求端体现在中小学学校的校域需求,包括想获得何种教育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吸引力等;第三级需求端表现为乡镇政府的教育政绩需求,主要体现在乡域内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政绩提升上;第四级需求主体是县级政府,县域内的县级政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供给方,更要看到县级政府对于县域内教育实力提升后带来的政绩收效的看重,因此从这个程度上看,县级政府同样对于教育资源具有需求性。教育资源需求主体的层次性,融入去中心化的教育资源分配当中,首先,由最终需求端的学生、家长方对于所期待的教育人力、物力等资源即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建筑提出需求和期待,形成差别化统一的基础需求,落实到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形成基础需求;其次,由学校层面汇总单位时间、单位年度内教育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欠缺与过剩,并结合核实后的学生及家长的基础需求,将需求信息录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包装成次级需求;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将乡域内不同学校的需求汇总、核实,将本乡镇教育资源的缺口和过剩录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形成第三级需求。
由此形成层层相扣的自下而上的需求链条,汇总到县政府一级,由县政府结合县域发展需求和自身政绩需要,并在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自动计算教育资源供需分配最优化的基礎上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供需调整及建议,形成三种教育资源供给分配策略调控:其一是向上级政府反馈,争取更多教育资源进行帕累托改进,将补充资源自上而下下放到需求端;其二是县域内教育资源的横向调配,根据乡镇和学校的资源缺口和过剩情况,支持进行教育资源的横向给予和接受的帕累托最优,包括乡镇内不同学校教育资源平行配置、乡镇间不同学校教育资源平行配置等具体路径;其三是在争取不到上级教育资源支持和县域内各教育单位没有过剩资源供以调配的情况时,采取校域就近共享化策略,将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进行适当化流动共享。
1.3 公开透明与共享化相结合的思路
账本的单位节点记账完成后,会将账本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核实后放入自己账本中,因此整个系统中的节点都拥有相同的账本,在公有链中每个节点都会掌握之前各个节点账本的记账信息,实现了全系统内部各节点信息的共享化,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利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县域内各学校可以同步化收到各节点学校的供需情况,可以在接受县政府的调控建议后进行横向的教育资源调配,以及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的共享化使用;前者具体表现为教育资源的跨校流转、后者具体表现为学生跨校共享学习;通过教师资源在县域内不同同质化学校的流通教学、学生在不同同质化学校间的流通学习,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自身素养,提高教育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整个县域的教学水平和实效。
1.4 不可篡改与安全性思路
由于各个节点信息高度一致、节点数量的庞大性,任何单一节点被摧毁都不会造成全系统数据的损失,整个区块链的账本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账本的安全性、可靠性。县域内的教育资源供需系统包括四个层级,学生端系统、学校端系统、乡镇端系统、县域端系统,四个系统全部向公众开放,均可供监督查看。学生端系统由各校学生家长进行修改操作,需求上报分为阶段性上报和实时性上报,上报后的信息由全系统节点共享,不可篡改。学校端系统由教师信息系统以及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需系统两部分构成,教师信息系统由教师本人录入、学校方和学生共同核实、上级政府抽查核实;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需系统由学校管理层录入,并由师生、上级政府共同监督核实,不可篡改。乡镇端系统由乡镇教育部门录入本乡域内教育资源供需情况,由各学校、师生、上级部门共同监督核实,不可篡改。县域端系统,将县域内的教育资源供需情况统一录入,由全县核实监督,不可篡改。由于县域内教育供需情况由多方监督且不可更改,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能随不同阶段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教育资源供需配置的优化组合。 1.5 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
三大类型的区块链的核心区别在于读取信息数据的访问权限的开放程度、参与者范围、信息处理效率、隐私保护等层面,对于县域内教育资源供需系统的四大层级,各个层级信息中均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成分。具体来看,个人基本隐私信息处于私有链中,只可供个人以及上级系统查看;部分教学基本信息处于联盟链中,仅可由教学系统和教育受众查看;再者,教育资源的供需过程及结果,处于公有链中,可由全部公众查看。
2 区块链技术对教育资源供需系统的价值
2.1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过程透明化,便捷化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和理念的具体子集应用,表现出来的时间戳顺序性、去中心化、共享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其相关技术纳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县域教育相关者作为节点,进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通过查看相关供需匹配相关信息,使得教育资源供给系统透明化,区块链技术使得教育资源过程纳入信息化、数据化领域,使得供需过程更加便捷。
2.2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匹配度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将县域教育资源所涉及的个体与组织作为节点纳入县域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这将会不存在绝对的供需主体,一方面可以使得教育资源自由流通,另一方面也是定向教育资源供给受到监督,需求节点在系统中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测与衡量资源供给的有效性,并通过后续措施进行调整,促进教育资源供需最大效度匹配。
2.3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有效性,公平性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有效性,节点的自主需求,与供给的资源供给,从给谁什么要什么变成了想要什么找什么,这是一个质变,可以从质量上提升教育资源有效供需。公平性的衡量从校际与人际来衡量,对于资源单纯通过数量来衡量是不科学的,通过区块链系统记录的需求供给匹配状况来测算是较为合理的方式,同时节点反馈机制,有利反映不公平事项,同时测算公平指数,建立资源公平效用体系。
3 结语
将教育资源供需维度提高到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维度,从区块链的视角下透视乡村教育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区块链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融入其中以期解决现实问题,创新了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理念,强化了以区块链为支撑的科学化的治理理念的价值。面对当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四个层面(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法和技术、治理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以区块链的相关理论作为改善的契机,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乡村教育资源治理体系。不仅能够推动区块链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而且也有助于拓展对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研究的理论视野。有利于解决当前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現实困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水平,从而推进县域教育高效、可持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嵌入为县域教育资源治理困境的破解提供了工具,蕴含了新的认知观念和科学途径。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时间戳、共识机制、公开透明等重要特征,对于解决教育资源治理中治理主体资源使用科学性差、缺乏约束监督、资金流向无法实时追溯、教育资源共享困难、整体治理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广炎,蔡蓉.区块链技术及特色应用[J].观察评论,2020,(10).
[2]刘凤鸣,陈玥彤.区块链技术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3):299-311.
[3]龚鸣.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J].中信出版社.
[4]徐明星,田颖,李霁月.图说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孙华林,盛昀瑶,苏宝莉.区块链+在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6-18.
[6]高飞,张磊,李泽东.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财富时代,2020,(04):99-100.
[7]石洁,穆杰.区块链技术在现代治理中的运用方式解析[J].领导科学,2020,(08):60-62.
[8]裴庆祺,马得林,张乐平.区块链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重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9]马艳.区块链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关键词:区块链;县域教育资源供需;价值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21
1 区块链如何与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联结
1.1 分布式账本理念充分融入教育资源供需过程之中
分布式账本理念强调账本的增加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记录、加密进行、无限化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账目信息被打包成一个个区块,被赋予时间性质即时间戳,并按照时间戳的顺序形成一个区块链条的总账本;分布式账本中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记账,以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不直接经过中心节点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参与,因而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提高各个节点参与的公平性和主动性;账本的单位节点记账完成后,会将账本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核实后放入自己账本中,因此整个系统中的节点都拥有相同的账本,在公有链中每个节点都会掌握之前各个节点账本的记账信息,实现了全系统内部各节点信息的共享化,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由于各个节点信息高度一致、节点数量的庞大性,任何单一节点被摧毁都不会造成全系统数据的损失,整个区块链的账本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账本的安全性、可靠性。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和理念的具体子集应用,表现出来的时间戳顺序性、去中心化、共享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是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于教育资源供需理念和应用的基础,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性质融入教育资源供需全过程中,具有教育资源配置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2 供需去中心化与中心化调控相结合的思路
分布式账本中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记账,以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不直接经过中心节点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参与,因而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提高各个节点参与的公平性和主动性,但教育资源的供需配置不能完全按照去中心化的模式进行,需要中心化的调控加以限制,以保证教育资源的配置朝向整体化、有效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层次化教育资源需求与自上而下教育资源最优化分配相结合的思路。县域内的义务教育中,教育资源需求主体具有层次性,最终需求端具体落实为中小学的学生、家长的个人化需求上,包括学生想得到何教育收获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家长想通过引导以培养什么样的子女;次级需求端体现在中小学学校的校域需求,包括想获得何种教育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吸引力等;第三级需求端表现为乡镇政府的教育政绩需求,主要体现在乡域内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政绩提升上;第四级需求主体是县级政府,县域内的县级政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供给方,更要看到县级政府对于县域内教育实力提升后带来的政绩收效的看重,因此从这个程度上看,县级政府同样对于教育资源具有需求性。教育资源需求主体的层次性,融入去中心化的教育资源分配当中,首先,由最终需求端的学生、家长方对于所期待的教育人力、物力等资源即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建筑提出需求和期待,形成差别化统一的基础需求,落实到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形成基础需求;其次,由学校层面汇总单位时间、单位年度内教育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欠缺与过剩,并结合核实后的学生及家长的基础需求,将需求信息录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包装成次级需求;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将乡域内不同学校的需求汇总、核实,将本乡镇教育资源的缺口和过剩录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中,形成第三级需求。
由此形成层层相扣的自下而上的需求链条,汇总到县政府一级,由县政府结合县域发展需求和自身政绩需要,并在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自动计算教育资源供需分配最优化的基礎上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供需调整及建议,形成三种教育资源供给分配策略调控:其一是向上级政府反馈,争取更多教育资源进行帕累托改进,将补充资源自上而下下放到需求端;其二是县域内教育资源的横向调配,根据乡镇和学校的资源缺口和过剩情况,支持进行教育资源的横向给予和接受的帕累托最优,包括乡镇内不同学校教育资源平行配置、乡镇间不同学校教育资源平行配置等具体路径;其三是在争取不到上级教育资源支持和县域内各教育单位没有过剩资源供以调配的情况时,采取校域就近共享化策略,将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进行适当化流动共享。
1.3 公开透明与共享化相结合的思路
账本的单位节点记账完成后,会将账本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核实后放入自己账本中,因此整个系统中的节点都拥有相同的账本,在公有链中每个节点都会掌握之前各个节点账本的记账信息,实现了全系统内部各节点信息的共享化,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利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县域内各学校可以同步化收到各节点学校的供需情况,可以在接受县政府的调控建议后进行横向的教育资源调配,以及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的共享化使用;前者具体表现为教育资源的跨校流转、后者具体表现为学生跨校共享学习;通过教师资源在县域内不同同质化学校的流通教学、学生在不同同质化学校间的流通学习,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自身素养,提高教育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整个县域的教学水平和实效。
1.4 不可篡改与安全性思路
由于各个节点信息高度一致、节点数量的庞大性,任何单一节点被摧毁都不会造成全系统数据的损失,整个区块链的账本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账本的安全性、可靠性。县域内的教育资源供需系统包括四个层级,学生端系统、学校端系统、乡镇端系统、县域端系统,四个系统全部向公众开放,均可供监督查看。学生端系统由各校学生家长进行修改操作,需求上报分为阶段性上报和实时性上报,上报后的信息由全系统节点共享,不可篡改。学校端系统由教师信息系统以及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需系统两部分构成,教师信息系统由教师本人录入、学校方和学生共同核实、上级政府抽查核实;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需系统由学校管理层录入,并由师生、上级政府共同监督核实,不可篡改。乡镇端系统由乡镇教育部门录入本乡域内教育资源供需情况,由各学校、师生、上级部门共同监督核实,不可篡改。县域端系统,将县域内的教育资源供需情况统一录入,由全县核实监督,不可篡改。由于县域内教育供需情况由多方监督且不可更改,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能随不同阶段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教育资源供需配置的优化组合。 1.5 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
三大类型的区块链的核心区别在于读取信息数据的访问权限的开放程度、参与者范围、信息处理效率、隐私保护等层面,对于县域内教育资源供需系统的四大层级,各个层级信息中均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成分。具体来看,个人基本隐私信息处于私有链中,只可供个人以及上级系统查看;部分教学基本信息处于联盟链中,仅可由教学系统和教育受众查看;再者,教育资源的供需过程及结果,处于公有链中,可由全部公众查看。
2 区块链技术对教育资源供需系统的价值
2.1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过程透明化,便捷化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和理念的具体子集应用,表现出来的时间戳顺序性、去中心化、共享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其相关技术纳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县域教育相关者作为节点,进入教育资源供需系统,通过查看相关供需匹配相关信息,使得教育资源供给系统透明化,区块链技术使得教育资源过程纳入信息化、数据化领域,使得供需过程更加便捷。
2.2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匹配度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将县域教育资源所涉及的个体与组织作为节点纳入县域教育资源供需系统,这将会不存在绝对的供需主体,一方面可以使得教育资源自由流通,另一方面也是定向教育资源供给受到监督,需求节点在系统中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测与衡量资源供给的有效性,并通过后续措施进行调整,促进教育资源供需最大效度匹配。
2.3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有效性,公平性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供需有效性,节点的自主需求,与供给的资源供给,从给谁什么要什么变成了想要什么找什么,这是一个质变,可以从质量上提升教育资源有效供需。公平性的衡量从校际与人际来衡量,对于资源单纯通过数量来衡量是不科学的,通过区块链系统记录的需求供给匹配状况来测算是较为合理的方式,同时节点反馈机制,有利反映不公平事项,同时测算公平指数,建立资源公平效用体系。
3 结语
将教育资源供需维度提高到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维度,从区块链的视角下透视乡村教育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区块链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融入其中以期解决现实问题,创新了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理念,强化了以区块链为支撑的科学化的治理理念的价值。面对当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四个层面(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法和技术、治理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以区块链的相关理论作为改善的契机,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乡村教育资源治理体系。不仅能够推动区块链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而且也有助于拓展对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研究的理论视野。有利于解决当前县域教育资源治理的現实困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水平,从而推进县域教育高效、可持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嵌入为县域教育资源治理困境的破解提供了工具,蕴含了新的认知观念和科学途径。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时间戳、共识机制、公开透明等重要特征,对于解决教育资源治理中治理主体资源使用科学性差、缺乏约束监督、资金流向无法实时追溯、教育资源共享困难、整体治理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广炎,蔡蓉.区块链技术及特色应用[J].观察评论,2020,(10).
[2]刘凤鸣,陈玥彤.区块链技术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3):299-311.
[3]龚鸣.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J].中信出版社.
[4]徐明星,田颖,李霁月.图说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孙华林,盛昀瑶,苏宝莉.区块链+在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6-18.
[6]高飞,张磊,李泽东.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财富时代,2020,(04):99-100.
[7]石洁,穆杰.区块链技术在现代治理中的运用方式解析[J].领导科学,2020,(08):60-62.
[8]裴庆祺,马得林,张乐平.区块链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重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9]马艳.区块链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