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装裱、盆景、叠石、玉器雕刻、漆器制作、雕版印刷、剪纸工艺等均以细腻传神而名闻遐迩,而与这些工艺技法一样,扬州评话也以其细腻传神表演风格,在中国曲艺界有相当的地位。
《三国》是扬州评话的代表性书目之 一,康派《三国》更与王派《水浒》并称,两部书堪称扬州评话界的双璧。这部书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上极尽细致,如“周瑜打黄盖”一段,在《三国演义》原书中被表述得较为简略,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周瑜与黄盖的计谋,总体上仍是以呈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主的。而康派《三国》在继续维持诸葛亮传统形象的同时,大大丰满了其他“配角”的形象:周瑜一方面想试探诸葛亮对苦肉计的了解度,一方面又想借诸葛亮之口把计策做实,可诸葛亮偏偏不入套。就在情节发展似乎要陷入僵局时,不明就里的老实人鲁肃以“润滑油”的方式出现了。他万分焦急,不断劝说诸葛亮劝解周瑜刀下留人。然后就是诸葛亮顺水推舟,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既帮周瑜做足了戏,又让周瑜明白自己对苦肉计已了然于胸。这样把原书中的一个片段细细磨碎了说,把周瑜的狡黠隐忍、黄盖的勇敢鲁莽、鲁肃的忠厚善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均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在“蒋干盗书”中,周瑜闻听故友蒋干来访,怒而后喜的心理转变,皆由说书人在表情变化和声调起伏中表现出来,这能让听众在注目书台的同时,自然能跟着说书人的情感变化起舞。周瑜带着蒋干巡视营地,故意装醉乱说话,与蒋干同榻而眠,在蒋干看信时翻身欲醒等情节,说书人就如同与观众拉家常一般娓娓道来,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能让听众如身在其中,实实在在感到书中人的谋划布局。这实在是把扬州评话的细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杨明坤表演的《广陵禁烟记》“吞钩”一段中,麻县长到中委家汇报禁烟成果:一开始是春风得意,步伐轻快,幻想着嘉奖和升官;然后听说中委正在午休,他就放慢脚步,思索该怎么汇报、怎么答复;而在偶然看到支持自己禁烟的领导竟然也在吸食鸦片时,他惊慌失措、步伐沉重;最后他被中委收买,离开时患得患失,脚步凌乱。这四个场景下来,杨明坤通过脚步变化细细刻画出了麻县长的心理变化过程,非常应景也非常写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一句,借他人之口道尽了维扬的繁华富丽。所以扬州文化除了有簪琼花的堂皇贵气外,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小市民情趣。这从扬州评话中也能窥得。
扬州评话界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位说《水浒》的评话艺人生病,请人替书并告诉后者,“说到了武松上第三级台阶了。”半个月后,艺人病愈回来,打听书情进展,得到回答,“上第三级台阶。”代替者半个月不是啥也没干或者全说书外书,而是把武松上台阶的心理活动、动作细节等进行了细腻地描摹。比如店小二看到了潘金莲的人头,吓得把茶水吊子掉在了地上,店老板由此破口大骂。仅这一段,说书人就可以说上一场。
扬州评话《清风闸》对白玉池浴室摆布也描写得细致。大暖房与小暖房说得分明,浴池门口“身临曲水精神爽,步入瑶池气象新”的对联也交代得爽利,而在横批“菊花香汤”中,用“汤”不用“水”,古意盎然。此外,池子分凉池、浴池,浴池分二池、头池,点点俱到,分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介绍敲背时,从八哥洗澡、喜鹊登梅、霸王乱点兵直到凤凰三点头,听众都听得连连点头,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老浴室有不少关了门。我想,这段书当能成为一段资料,给扬州的老浴室作注。
王丽堂整理的王派《水浒》“武十回”,有79万字之多。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刊印的100回《水浒传》,也不过98万5千字。单以武松故事篇幅而论,“武十回”超出原书极多。
怎么能“溢出”这么多的书?
一是“无”书有说。如陈洪辩罪,原书中并无此情节,只有县令想要“周全他”“便唤该吏商议”。而在王派“武十回”中,“该吏”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游说县令,就此拓展出了一篇好文章。
二是闲书正说。“评话”既要能“说话”,又得出“品评”。对人物的品评、对故事的品评、对社会现象的品评等,都是扬州评话的精华所在。以《皮五辣子》为例,清代的《清风闸》只有8万多字,基本只是讲述了一个破案的故事,而杨明坤版本的《皮五辣子》,破案只是引子,在全书的一开始两回和最后两三回出现,主要是围绕着皮五辣子的人物故事展开。
三是略书细说。原著《水浒》里武松在杀嫂前,遍邀街坊邻居见证。但这些见证人多是“跑龍套”的,最多也只有寥寥几句介绍而已。而王少堂在说时,把隔壁邻居叫什么名字、干什么营生、多大年纪、为人如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比如把老爹为什么不敢来,后来又为什么不敢不来,饭又为什么没吃上交代得一清二楚。张城隍、李土地这两个混吃喝的,胡吃海塞到一半看到武松动刀,正好一块五花肉卡在喉咙里,进没得进,出没得出,给肃杀的场景平添了几分滑稽。而后武松让潘金莲当着武大郎的灵位一五一十招供,还要旁边见证人一笔一笔写,这实际上是说书人要表现武松并非鲁莽之人,杀嫂实在是事出有因,这就为后面陈洪辩罪做了铺垫。从而让整段书回环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外“武大捉奸”“天王庙举鼎”等大段书,原书中只有一两句话,都是说书人根据情境,敷衍出来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曲艺研究所)(责任编辑/马瑜)
一、人物刻画细腻
《三国》是扬州评话的代表性书目之 一,康派《三国》更与王派《水浒》并称,两部书堪称扬州评话界的双璧。这部书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上极尽细致,如“周瑜打黄盖”一段,在《三国演义》原书中被表述得较为简略,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周瑜与黄盖的计谋,总体上仍是以呈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主的。而康派《三国》在继续维持诸葛亮传统形象的同时,大大丰满了其他“配角”的形象:周瑜一方面想试探诸葛亮对苦肉计的了解度,一方面又想借诸葛亮之口把计策做实,可诸葛亮偏偏不入套。就在情节发展似乎要陷入僵局时,不明就里的老实人鲁肃以“润滑油”的方式出现了。他万分焦急,不断劝说诸葛亮劝解周瑜刀下留人。然后就是诸葛亮顺水推舟,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既帮周瑜做足了戏,又让周瑜明白自己对苦肉计已了然于胸。这样把原书中的一个片段细细磨碎了说,把周瑜的狡黠隐忍、黄盖的勇敢鲁莽、鲁肃的忠厚善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均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在“蒋干盗书”中,周瑜闻听故友蒋干来访,怒而后喜的心理转变,皆由说书人在表情变化和声调起伏中表现出来,这能让听众在注目书台的同时,自然能跟着说书人的情感变化起舞。周瑜带着蒋干巡视营地,故意装醉乱说话,与蒋干同榻而眠,在蒋干看信时翻身欲醒等情节,说书人就如同与观众拉家常一般娓娓道来,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能让听众如身在其中,实实在在感到书中人的谋划布局。这实在是把扬州评话的细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杨明坤表演的《广陵禁烟记》“吞钩”一段中,麻县长到中委家汇报禁烟成果:一开始是春风得意,步伐轻快,幻想着嘉奖和升官;然后听说中委正在午休,他就放慢脚步,思索该怎么汇报、怎么答复;而在偶然看到支持自己禁烟的领导竟然也在吸食鸦片时,他惊慌失措、步伐沉重;最后他被中委收买,离开时患得患失,脚步凌乱。这四个场景下来,杨明坤通过脚步变化细细刻画出了麻县长的心理变化过程,非常应景也非常写实。
二、生活描摹细致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一句,借他人之口道尽了维扬的繁华富丽。所以扬州文化除了有簪琼花的堂皇贵气外,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小市民情趣。这从扬州评话中也能窥得。
扬州评话界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位说《水浒》的评话艺人生病,请人替书并告诉后者,“说到了武松上第三级台阶了。”半个月后,艺人病愈回来,打听书情进展,得到回答,“上第三级台阶。”代替者半个月不是啥也没干或者全说书外书,而是把武松上台阶的心理活动、动作细节等进行了细腻地描摹。比如店小二看到了潘金莲的人头,吓得把茶水吊子掉在了地上,店老板由此破口大骂。仅这一段,说书人就可以说上一场。
扬州评话《清风闸》对白玉池浴室摆布也描写得细致。大暖房与小暖房说得分明,浴池门口“身临曲水精神爽,步入瑶池气象新”的对联也交代得爽利,而在横批“菊花香汤”中,用“汤”不用“水”,古意盎然。此外,池子分凉池、浴池,浴池分二池、头池,点点俱到,分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介绍敲背时,从八哥洗澡、喜鹊登梅、霸王乱点兵直到凤凰三点头,听众都听得连连点头,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老浴室有不少关了门。我想,这段书当能成为一段资料,给扬州的老浴室作注。
三、谋篇布局细巧
王丽堂整理的王派《水浒》“武十回”,有79万字之多。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刊印的100回《水浒传》,也不过98万5千字。单以武松故事篇幅而论,“武十回”超出原书极多。
怎么能“溢出”这么多的书?
一是“无”书有说。如陈洪辩罪,原书中并无此情节,只有县令想要“周全他”“便唤该吏商议”。而在王派“武十回”中,“该吏”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游说县令,就此拓展出了一篇好文章。
二是闲书正说。“评话”既要能“说话”,又得出“品评”。对人物的品评、对故事的品评、对社会现象的品评等,都是扬州评话的精华所在。以《皮五辣子》为例,清代的《清风闸》只有8万多字,基本只是讲述了一个破案的故事,而杨明坤版本的《皮五辣子》,破案只是引子,在全书的一开始两回和最后两三回出现,主要是围绕着皮五辣子的人物故事展开。
三是略书细说。原著《水浒》里武松在杀嫂前,遍邀街坊邻居见证。但这些见证人多是“跑龍套”的,最多也只有寥寥几句介绍而已。而王少堂在说时,把隔壁邻居叫什么名字、干什么营生、多大年纪、为人如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比如把老爹为什么不敢来,后来又为什么不敢不来,饭又为什么没吃上交代得一清二楚。张城隍、李土地这两个混吃喝的,胡吃海塞到一半看到武松动刀,正好一块五花肉卡在喉咙里,进没得进,出没得出,给肃杀的场景平添了几分滑稽。而后武松让潘金莲当着武大郎的灵位一五一十招供,还要旁边见证人一笔一笔写,这实际上是说书人要表现武松并非鲁莽之人,杀嫂实在是事出有因,这就为后面陈洪辩罪做了铺垫。从而让整段书回环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外“武大捉奸”“天王庙举鼎”等大段书,原书中只有一两句话,都是说书人根据情境,敷衍出来的。
(作者单位:扬州市曲艺研究所)(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