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中的语言文字练习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有些教师采用的方式方法并不科学合理,虽然采用的语用教学的框架,但是在实效性上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只是表面功夫,不具任何意义。增强语用教学的实效性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广泛的提倡并制定有效的實施策略,那么,应该怎么保证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效性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19-01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注意到了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践练习来确保语用教学的成效,但是在推广语用热潮的同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语用推及至教学根本,只是虚浮化的进行了表面的触及,语用教学的实效性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文整体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最后分层次的教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1.结合教材,将细枝末节整合实践
语用教学是一种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技能,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的练习才能取得成效,语用教学的效率也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反复推敲确定,逐步完善而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巧妙的运用教材及课堂中出现的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的锻炼,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用单元划分来进行组织教学的,且每个单元都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训练目标,教师在进行语用教学时要科学的结合单元的读写结合点,把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体会与教学目的整合为一体,并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的练习,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描写,对于小女孩的去世更是描写的非常有特色,语文教师可以选取文中关联内容和有借代含义的描写手法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小女孩划火柴时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教师可以借此练习学生的排比性写作手法,及总分的文章段落关系。文中用非常梦幻的手法描写了小女孩的去世,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语用实践,让学生将生活中普通的事情运用华丽的辞藻,梦幻的意境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描写心疼妈妈为自己的辛苦操劳:妈妈的脸上布满了汗珠,似乎在嘲笑着妈妈的无力,但妈妈依然微笑着,像一个坚毅的巨人,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无怨无悔的付出着,汗珠感受到了妈妈的坚定,滴落到了地上,也滴落到了我的心里。
2.结合语境,将抽象空灵深入实践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由真情实感创作而成,只有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妙,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结合不用的语境写出更好的句子。小学课本中有着许多用词精美,意味深远的文章,抽象空灵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怀,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让语用教学发挥实效性。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为了营救遇难的孩子,自己徒手的挖掘着,“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运用这样排比的手法形象的将时间的流逝描写出来,作者通过数字的变化,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迫切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语用的教学。教师:在时间的流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感受到父亲急切的心情和对儿子的爱。教师:内心的急迫和爱都是无形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段让我们真切的感受的呢?学生:通过时间排比的变化,让我们的内心随之波动,感受到当时的危机情境。教师:如果同样运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来表达感情,你会怎么描写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写:送别的列车慢慢的行驶着,5米,10米,20米,50米,直到视线模糊。有的写: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着我们的作业,5本,10本,20本,30本,这是老师的爱。像这样结合语境,让学生有感而发,牢固的掌握语用的奥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合资料,分层次进行实践
在学习了段落和句式的语言表达之后,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合运用,可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新的高度,也让语用教学真正的取得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准备的教学资料,让学生有层次的进行语用实践。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选取的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从易到难,有合理的过度过程,让学生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完《鲸》这篇课文时,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写作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在平时的练习中不常遇见,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备的资料,如,海豚的资料和图片等,让学生根据资料进行仿写,并从种类,体长,体重等不同层次具体描写,全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用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依靠教材,通过语境与备课资料,提高语用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分析课文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从句型到段落到整体,循序渐进逐步的练习,只有练习达到实效,才能稳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灵活的运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邓琴.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05-107
[2]李旭曦.拒绝标签式语用,让实践走向实效—浅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2):15-1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19-01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注意到了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践练习来确保语用教学的成效,但是在推广语用热潮的同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语用推及至教学根本,只是虚浮化的进行了表面的触及,语用教学的实效性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文整体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最后分层次的教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1.结合教材,将细枝末节整合实践
语用教学是一种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技能,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的练习才能取得成效,语用教学的效率也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反复推敲确定,逐步完善而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巧妙的运用教材及课堂中出现的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的锻炼,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用单元划分来进行组织教学的,且每个单元都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训练目标,教师在进行语用教学时要科学的结合单元的读写结合点,把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体会与教学目的整合为一体,并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的练习,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描写,对于小女孩的去世更是描写的非常有特色,语文教师可以选取文中关联内容和有借代含义的描写手法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小女孩划火柴时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教师可以借此练习学生的排比性写作手法,及总分的文章段落关系。文中用非常梦幻的手法描写了小女孩的去世,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语用实践,让学生将生活中普通的事情运用华丽的辞藻,梦幻的意境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描写心疼妈妈为自己的辛苦操劳:妈妈的脸上布满了汗珠,似乎在嘲笑着妈妈的无力,但妈妈依然微笑着,像一个坚毅的巨人,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无怨无悔的付出着,汗珠感受到了妈妈的坚定,滴落到了地上,也滴落到了我的心里。
2.结合语境,将抽象空灵深入实践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由真情实感创作而成,只有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妙,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结合不用的语境写出更好的句子。小学课本中有着许多用词精美,意味深远的文章,抽象空灵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怀,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让语用教学发挥实效性。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为了营救遇难的孩子,自己徒手的挖掘着,“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运用这样排比的手法形象的将时间的流逝描写出来,作者通过数字的变化,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迫切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语用的教学。教师:在时间的流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感受到父亲急切的心情和对儿子的爱。教师:内心的急迫和爱都是无形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段让我们真切的感受的呢?学生:通过时间排比的变化,让我们的内心随之波动,感受到当时的危机情境。教师:如果同样运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来表达感情,你会怎么描写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写:送别的列车慢慢的行驶着,5米,10米,20米,50米,直到视线模糊。有的写: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着我们的作业,5本,10本,20本,30本,这是老师的爱。像这样结合语境,让学生有感而发,牢固的掌握语用的奥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合资料,分层次进行实践
在学习了段落和句式的语言表达之后,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合运用,可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新的高度,也让语用教学真正的取得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准备的教学资料,让学生有层次的进行语用实践。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选取的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从易到难,有合理的过度过程,让学生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完《鲸》这篇课文时,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写作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在平时的练习中不常遇见,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备的资料,如,海豚的资料和图片等,让学生根据资料进行仿写,并从种类,体长,体重等不同层次具体描写,全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用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依靠教材,通过语境与备课资料,提高语用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分析课文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从句型到段落到整体,循序渐进逐步的练习,只有练习达到实效,才能稳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灵活的运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邓琴.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05-107
[2]李旭曦.拒绝标签式语用,让实践走向实效—浅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