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可以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高段 数学语言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62-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上内容给我们传递了两个信息: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已一去不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本课堂。生本课堂,就是把原来依赖老师教的方式,转变为依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并让学生学好并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是生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段在生本课学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则是数学教师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可以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现状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到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下降,甚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或者不敢用数学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数学观点。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数学课题组对全校4~6年级9个班的37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是否敢于表达、表达是否完整、表达是否准确三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是否敢于表达方面
有25%的学生经常表达,55%的学生是偶尔进行表达,而20%的学生不愿意表达或对表达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得知,这20%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中等偏下、或者比较胆小的学生。他(她)们在数学课堂上不愿意进行数学表达的原因有:①害怕自己的表达意思与老师的意思相背,而得到老师的批评;②担心自己回答问题时出洋相而受到同学的嘲笑;③反叛心理或惰性心理作祟,明知问题的答案,就是不愿举手回答;或者被老师指名回答,学生也情愿站着,装作不知而不愿表达。
2.表达意思完整性方面
有32%的学生表达问题比较完整、清晰,35%的学生表达问题意思不够完整、有断续现象。而33%的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或者不会表达。主要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不是很熟练甚至没有掌握,因此在运用上出现了断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是知识的空缺现象,因此很多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3.表达意思准确性方面
15%的学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比较准确地表达问题;32%的学生能较准确地复述问题的意思;53%的学生不能准确的表达问题的意思,部分学生要在老师或学生地帮助下完成,有的甚至在老师或同学地指点下也只能完成一部分。究其原因有:①教师示范的误导。如单位名称平方米,老师可能有时也会读成m的平方或m的2次方;②口语化的误导。如5个苹果与3个桃子比谁多,我们往往会说苹果多,但其实完整地应说成是苹果的个数比桃子的个数多;③受学生个体认知的误导。如在描述角的定义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成是尖尖的东西就是角(以偏概全),像桌子角一样的东西就是角(狭窄定义)等。
二、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学校特点及个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1.形成氛围,给学生提供说的愿望。
“孟母三迁”其道理就是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环境在人后天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在班级授课制中,班风就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班风正,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那么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学习松散、懒惰发言,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班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课堂上,学生就不喜欢用数学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数学观点。其实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受班级学习氛围的影响。到了高段,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这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具有叛逆心理和惰性心理。他们看到旁边学生不举手发言,以为是英雄行为,是了不起的行为。既然是了不起的行为,那我也可以学,可以模仿,我也可以不发言。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导致了上述现状。所以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的共同使命。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中有说的愿望,在想说、敢说的前提下,让学生能说。
2.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说的动力。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在数学语言的培养上,其道理亦如此。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说的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数学学习材料及师生情感等方面着手。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交流,从而促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数学组的李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她让学生选择沙、水、土豆、橡皮泥等生活动中常见的材料来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由于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异常兴奋,小组讨论的气氛也比较热烈。很快学生就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多的来自对教师的兴趣,师生情感方面的兴趣。教师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自身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要从自身着手,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甚至能有一两样绝活,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跟着你学,同时我们应该及时反思总结,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让他们觉得跟着你学习数学有前程、有收获,当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信心、有实力学好数学,并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时候,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
3.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说的楷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力。”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在当今提倡和探索生本课堂的教育改革活动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要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语言功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好的老师可以把数学课上的妙趣横生,而不善于运用数学语言的老师则就书论书,把课上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准确而经典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学会语言的积累,我们要多看杂志和各类书籍,从中收集一些精美的数学语言,我们还要多听一些数学名家、名师的课例,吸取他(她)们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然后每天熟练的背诵一遍,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每天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之所以要强调背诵,是因为这是形成语感的唯一途径。“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儿饼”、“成功从来只属于有心人”。积累精美语言这项工作虽然苦,但苦得有价值,一方面,它为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见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能力提供了楷模。
“路漫漫其修远兮”,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数学教师长时间的、多方位的、全面的开展。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只要我们把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有计划、有步骤,长时间,认真地去完成,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能得到强化和提升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韩永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天地,2008(5)
3 邱伟成.捕捉数学魅力 提升课堂效率[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5)
【关键词】中高段 数学语言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62-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上内容给我们传递了两个信息: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已一去不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本课堂。生本课堂,就是把原来依赖老师教的方式,转变为依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并让学生学好并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是生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段在生本课学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则是数学教师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可以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现状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到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下降,甚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或者不敢用数学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数学观点。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数学课题组对全校4~6年级9个班的37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是否敢于表达、表达是否完整、表达是否准确三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是否敢于表达方面
有25%的学生经常表达,55%的学生是偶尔进行表达,而20%的学生不愿意表达或对表达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得知,这20%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中等偏下、或者比较胆小的学生。他(她)们在数学课堂上不愿意进行数学表达的原因有:①害怕自己的表达意思与老师的意思相背,而得到老师的批评;②担心自己回答问题时出洋相而受到同学的嘲笑;③反叛心理或惰性心理作祟,明知问题的答案,就是不愿举手回答;或者被老师指名回答,学生也情愿站着,装作不知而不愿表达。
2.表达意思完整性方面
有32%的学生表达问题比较完整、清晰,35%的学生表达问题意思不够完整、有断续现象。而33%的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或者不会表达。主要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不是很熟练甚至没有掌握,因此在运用上出现了断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就是知识的空缺现象,因此很多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3.表达意思准确性方面
15%的学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比较准确地表达问题;32%的学生能较准确地复述问题的意思;53%的学生不能准确的表达问题的意思,部分学生要在老师或学生地帮助下完成,有的甚至在老师或同学地指点下也只能完成一部分。究其原因有:①教师示范的误导。如单位名称平方米,老师可能有时也会读成m的平方或m的2次方;②口语化的误导。如5个苹果与3个桃子比谁多,我们往往会说苹果多,但其实完整地应说成是苹果的个数比桃子的个数多;③受学生个体认知的误导。如在描述角的定义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成是尖尖的东西就是角(以偏概全),像桌子角一样的东西就是角(狭窄定义)等。
二、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学校特点及个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1.形成氛围,给学生提供说的愿望。
“孟母三迁”其道理就是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环境在人后天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在班级授课制中,班风就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班风正,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那么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学习松散、懒惰发言,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班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课堂上,学生就不喜欢用数学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数学观点。其实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受班级学习氛围的影响。到了高段,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这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具有叛逆心理和惰性心理。他们看到旁边学生不举手发言,以为是英雄行为,是了不起的行为。既然是了不起的行为,那我也可以学,可以模仿,我也可以不发言。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导致了上述现状。所以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的共同使命。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中有说的愿望,在想说、敢说的前提下,让学生能说。
2.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说的动力。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在数学语言的培养上,其道理亦如此。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说的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数学学习材料及师生情感等方面着手。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交流,从而促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数学组的李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她让学生选择沙、水、土豆、橡皮泥等生活动中常见的材料来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由于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异常兴奋,小组讨论的气氛也比较热烈。很快学生就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多的来自对教师的兴趣,师生情感方面的兴趣。教师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自身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要从自身着手,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甚至能有一两样绝活,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跟着你学,同时我们应该及时反思总结,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让他们觉得跟着你学习数学有前程、有收获,当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信心、有实力学好数学,并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时候,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
3.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说的楷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力。”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在当今提倡和探索生本课堂的教育改革活动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要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语言功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好的老师可以把数学课上的妙趣横生,而不善于运用数学语言的老师则就书论书,把课上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准确而经典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学会语言的积累,我们要多看杂志和各类书籍,从中收集一些精美的数学语言,我们还要多听一些数学名家、名师的课例,吸取他(她)们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然后每天熟练的背诵一遍,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每天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之所以要强调背诵,是因为这是形成语感的唯一途径。“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儿饼”、“成功从来只属于有心人”。积累精美语言这项工作虽然苦,但苦得有价值,一方面,它为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见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能力提供了楷模。
“路漫漫其修远兮”,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数学教师长时间的、多方位的、全面的开展。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只要我们把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有计划、有步骤,长时间,认真地去完成,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能得到强化和提升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韩永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天地,2008(5)
3 邱伟成.捕捉数学魅力 提升课堂效率[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