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之生活美学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学问需要往一般、普遍性上研究,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需要具体的方法和指导,美学在大学、研究所等是一种书本知识,是一门学问,怎么样能在实际生活中日益转化为生存的体验和精神的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美学不单单是抽象的原理和范畴,而是提高生存质量的策略;美学不单单是美学,而是成为了人生智慧和高尚人格。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和困境,闲暇之余,苦苦思索着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美美的生活之道。学习完艺术美学之后我掩卷深思,重新思索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周围很多人的生活,眼前一亮,答案在脑海中渐渐浮出来了,终于悟到了美学能给我们带来的教益和智慧。这样,不但知晓了什么是美学,而且超越了美学的知识层面,进入深邃的美学的精神内核。从而为能诗意的生活开启了一条道路,指明了方向。我们不管做什么,怎么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美学精神;日常生活;生活美学;诗意的生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浏览了大量关于美的东西,比如自己画画,看画册,去美术馆看作品展等等,从中多多少少知道什么是美的,然而它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作用呢?虽然并不是每门知识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的有用之物。一般来说,像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带有明显的应用性质,技术学科的理论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实践,而人文学科的知识往往缺乏这种直接用途。比如,你学习了文学、历史或哲学,似乎很难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直接有用的东西。但是,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知识之一,虽说体现出某种“无用”,这种“无用”却是“无用之用”,是一种“大用”。尽管美学不能教会你如何赚钱、如何打官司,但却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和趣味,丰富你的人生体验,健全你的人格。所以,跳出美学的知识性,你可以看到美学更像是一种带有人文意味的生存智慧。所以,要把握美学的真谛,还得从人文智慧的角度来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不免发现有意志消沉,感觉迟钝,心灵充满暮气,终日斤斤计较,被日常生活的狭隘视野所遮蔽的人群;有的则相反,生气盎然,心胸阔大敏锐而有豪杰气象。前者更像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消磨了意志而没有趣味的人,眼前只有柴米油盐禄位田宅;后者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人性被升华了,精神被激活了,人变得富有生气和胸怀,超越了前一境界的种种局限与束缚。王夫之讲“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并把审美视为一种“救人道”之“大权”,更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栖居”的概念,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他在荷尔德林的诗歌中神游,在环抱自然的森林小木屋里静思,力图摆脱刻板平庸的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打破日常生活的沉闷平庸,寻找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便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的平庸、委琐和糜顿,带有消磨人意志和个性的机能,日常生活的体验便不可避免地趋于平庸,这便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压抑性质。从这个角度看,日常生活显然有一种惰性和保守性。
  更进一步,在當代社会中,由于专业化和管理化的普遍实现,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趋向于“规章统治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受制于种种“游戏规则”而管理化了。社会学家韦伯把这种状况称之为“规章对人的统治”,他把这种日常生活形象地描述为一个“铁笼”。人不再是一个自由的创造性的存在,而是日益成为规章的奴隶,成为庞大的管理机器的一个部件。换言之,日常生活的刻板和惯例化,将人变成了一个工具性的存在。还压制了人们创造性的生活的追求,通过时尚、他人引导和社会惯例等多重日常生活的策略。日常生活的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王尔德看出了艺术对生活的深刻作用,针对典型的单调、风俗和奴役、习惯的专制,认为艺术具有振聋发聩的功能和瓦解的力量。换言之,是艺术弥补了生活的不足,它为生活提供了新的形式。因为艺术追究事物的起源,并提升到更高的类的水平。艺术的这种探索和批判性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局限性和褊狭性。日常生活往往缺乏激情,因为它是日常的、刻板的和重复的,但艺术却常常充满了变化和激情。日常生活受制于直接需要,而艺术虽从日常需要中产生,但逐渐脱离的这种需要,不再与人们的直接利益联系。艺术对提高日常生活的生存质量有所裨益。毫无疑问,缺乏美学的日常生活将是枯燥乏味的。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表明,艺术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既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琐屑之上,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可以使人重返现实世界,以更高的美学视野来重塑现实世界,提升个体、群体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的品质。
  最重要是美学的精神,美学具有对日常生活的“解放”潜能。具体说来,美学的作用体现为美学精神对日常生活的塑造,也就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精神提升。在一个充满了实用功利的日常生活中,多一点美学的游戏精神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还有,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把人变得日益事故和粗鄙,生存技能和利益驱动将人锁定在各种实用功利的考虑之中,人性中的童心和天真。
  美学还可以松动了刻板重复的日常生活。美学精神又是一种超越精神。韦伯认为审美具有某种“救赎”的功能,首先,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陶冶和满足的想象空间,这就打碎了具体的日常生活强加在个体身上的种种局限。当你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共鸣时,当你深刻体验到蕴含在作品中的复杂情绪时,当你随着情节进展而与人物一同喜怒哀乐时,你变暂时摆脱了自己的生活局限,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虚拟时空,现实对我们的种种限制在这时都不复存在了,你那原本有限的精神阅历变得无比丰富起来。
  今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境,所以运用美学精神解决问题和困境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而审美活动则提供了这种可能,因为艺术常常蕴含了复杂的形而上思考。你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体验艺术作品甚至大自然那深邃博大的意蕴。更进一步,美学精神乃是一种和谐精神,它有助弥合由日常生活所导致的种种分裂和矛盾。就现代日常生活的特性来说,种种对立与分裂日渐显著,诸如理性与感性的分离,前者压倒了后者;物质对精神的浸蚀,前者吞噬了后者;社会与个体的矛盾,群体和从众行为遏制了个性的自由伸展等等。从根本上说,美学精神就是和谐,恰如美本身的和谐品格一样。
  美学的理想之一就是超越分工和专业的限制,全面发展人的种种潜能。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教育和审美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弥合日常生活的分工和局限而导致的心智分裂。通过广泛的审美教育,将美学精神引入日常生活,恢复我们的右半球技能,协调两半球的运作,平衡认得理性与感性能力,便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当前大学教育强调素质教育,鼓励人文涵养和审美趣味的提升,有助于改变理性与感性的分裂,在这方面,美学大有用武之地。
  美学精神又是一种独立精神。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作出独立判断时往往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以致宁愿作出和群体一致的错误判断,而放弃自己的独立的判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独立性受到了空前的压制,前面我们所引用的罗杰斯的说法就触及这种状况。然而,在审美的世界里,个性和独创性则被作为最宝贵的东西儿加以呵护。从艺术家追求个人独到发现,到强调艺术品独特的个性风格,再到如何以独具眼光的视角来引导欣赏着进入艺术的殿堂,审美的世界就是个性张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仅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得到了强调,而且欣赏者自己独具个性的欣赏和理解也被大力提倡。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突出的就是审美理解的相对性和个体性,它为伸张美理解的个性创造了可能。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强制的统一的标准和趣味,也不存在霸权性的趣味和标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是它的秉性。
  超越日常生活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日常生活,是更好地重塑日常生活。希望美学的精神可以贯穿在我们生活之中的生存智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诗意的生活,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倾听你自己,改变你自己,塑造你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工具理性的压制中解脱出来,把审美的观念引入生活;就是提升你自己,以美学的思维来缔造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周宪著.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2015年7月第6次印刷
  [2] 赵鑫珊.艺术之魂.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12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绘画中,任何画种的形成,都是由绘画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从而使该画种的技法特点区别于其他画种。如中国画是用毛笔加水、墨和国画颜料调和后绘于绢或宣纸上,形成独特的笔墨样式。水彩画则是用质地较松软、吸水性好的软毛笔以水作媒介加水彩颜料来调和,绘制在质地较硬不易渗透的水彩纸上的绘画样式。当然,油画亦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油画材料不断改革,使油画技法也在不断创新。油画颜料覆盖力强,浅色能覆盖住
期刊
摘 要:余华以其独特直面内心的写作方式屹立在当代文坛,其先锋式的写作策略为其铺就了众多以男性为视角中心的中长篇小说,而这些男性主人公大多在荒诞、暴虐、死亡以及苦难与生存中承受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双重压力,他们具有的另类特质成就了余华小说带有“冷暴力”色彩的抽象主题。虽然余华小说中的人物以男多女少的形式出现,但我们也无法忽略一个基本事实,即女性形象属于从属地位,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在大都不被关注的情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在经济发展的不断借鉴,取长补短,成就了现今世界的繁荣。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展示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雕塑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谈到雕塑,雕塑创作在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本文将从五个不同方面着手,阐述和分析雕塑创作与雕塑完成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完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谈到雕塑创作就离不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雕塑空间了,雕塑空间从雕塑出现
期刊
摘 要:铜版印刷在西方曾充当精品艺术的印刷手段,得到过相当程度的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过程。本文是对铜版画的技法、材料、刀法线条及如何更好的在画面上表现铜版画独特的黑白灰的色调和利用这种“素”的色调如何使作品画面富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铜版画;技法;“素”语言  起初,以铜版来充当印刷是为了复制油画、素描等绘画作品,后来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艺术,确立了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 要:《管子·地员篇》是《管子》书中涉及音乐文字最多的一篇,该篇备述90种不同的土壤以及在其土壤上生长的各种物类,从类比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管子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华夏九州土质各不相同,由不同土质打井至泉水处,呼声于井中,回声也必然各异。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回声与该地音乐风格的关系、抽象概括宫商角徵羽五声的听觉美感效应、音乐与四时、五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风格;听觉美感效应;四时;五行
期刊
摘 要:相对于白手起家的电影导演们,这位电影世家出身的导演显得有些任性。与她合作过的人曾说她对于别人的意见“会礼貌地点头,但指出那才是她想要的”。在创造电影的时候,她更多的把作品视为一种私人化的产物。索菲亚·科波拉追求电影的美和表达,她将电影当做诗或者艺术品来创作。她的电影需要观看的人走进她的空间里欣赏,而不是在票房推销给人们去观看。  关键词:索菲亚·科波拉;女性视角;独特叙事;艺术审美;迷失主
期刊
摘 要:为了维护男权机制,男性臆想了多种保证女性贞洁的仪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割礼。因为它是“风俗、宗教、家庭荣誉、贞洁、美感、成年仪式、贞操的保障,能够增强社会政治凝聚力和提高生育能力。”正是因为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世世代代麻醉和搪塞着索马里的妇女们,才得以将割礼习俗流传至今。  关键词:沙漠之花;割礼;女性主义;男权  看过无数部电影,在这一刹间脑海里也拂过无数个经典的桥段…然而在我脑海里占据
期刊
摘 要:《健忘村》是一部具有浓厚寓言色彩的电影,它那荒诞爆笑的故事情节背后隐含了一个令人细想之下毛骨悚然的原质性内核。原质性内核这一说法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文化批评家齐泽克,本文将以他的文化批评理论为起点,穿越电影《健忘村》所营造的幻象空间,触摸故事的原质性内核。  关键词:欲望;精神分析;幻象空间  1 欲望幻象空间的建立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在纪录片《变态者电影指南》中说道:“为了理解
期刊
摘 要:《屌丝男士》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网络自制剧,有其鲜明的叙事策略。本文围绕《屌丝男士》后现代叙事策略下是否隐藏着文化批判的问题,分析其批判空间的形成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萎缩。  关键词:叙事策略;批判;犬儒主义  1 《屌丝男士》的叙事策略  2012年10月搜狐视频推出了一部网络自制轻喜剧——《屌丝男士》,该剧因特色鲜明、短小精悍、笑料十足、明星加盟等因素迅速蹿红网络,到2014年4月,前三季
期刊
摘 要:视觉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无疑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运而生的图像文化挑起了人们对世界的重新认知,而美术核心素养提倡的五大素养中首屈一指的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表面含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读艺术家背后的情感表达,进而借助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视觉文化;核心素养;图像识读  语言固然能给人们直观的信息,但是在视觉艺术面前卻总是少了些许情感成分,比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