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对分析爱玛这位女主人公的行为和对待海伯剩下层人民的态度,探究爱玛行为养成的原因,展现了以爱玛为代表的上层社会传统观念,以及当时门当会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社交观。
关键词:爱玛:傲慢:偏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9-01
引言:
《爱玛》被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著名作家简奥斯汀最为成熟的作品。不可否认,也是其最具争议的作品。爱玛讲述了平凡生活的家庭琐事,塑造了一位聪明智慧,思想独立的女性形象。但是女主人公爱玛也因其性格特点饱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爱玛的性格缺陷,展现奥斯汀独特的女性视角,看清楚奥斯汀时代女性的处境,以及当时门当户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社交观。
一、爱玛的行为和对待下层人民的态度
1.爱瑪对贝茨小姐的“傲慢”
贝茨小姐是爱玛的老朋友。书中不厌其烦的描述贝茨小姐的聒噪以及众人的置若罔闻,将一个虚伪的,自以为是的群体描写得淋漓尽致。
“贝茨小姐太丑陋,不思进取,爱傻笑,她太无聊,黑白不分,好歹不知——而且总喜欢去议论别人的事情。如果我发现自己像她一样,我宁愿立即嫁人,但是我认为,自己跟她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未嫁人。”从爱玛与哈丽艾特的对话中看出,爱玛对贝茨小姐的评价是尖酸刻薄的,实在是与平日里的善人形象相悖,但这也是整个海伯利上层社会对唠咧的老处女贝茨小姐的内心评价。
2.爱玛对农夫马丁的偏见
马丁是海伯利社会底层的农民,喜欢爱玛的朋友哈丽艾特。但因其出身低下,爱玛认定他是一个粗鲁无知,痴心妄想的人。“我认为,马丁先生只懂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其余的啥也不懂。他不看书吧?”这就是爱玛对一个并不了解的人做的评价。仅仅依靠其出身,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品行,学识。爱玛对马丁的看法,更是上层社会对下层人所持的偏见。不同于对贝茨小姐含沙射影的傲慢,爱玛对农夫马丁的歧视是赤裸裸的。
3.爱玛对简·菲尔费克斯的嫉妒
简·菲尔费克斯是贝茨小姐的外甥女,性格稳重,多才多艺。被海伯利大多数人认为是完美的女孩。被已故生父的上司坎贝尔上校抚养长大,因为生父曾救过这位上司的性命。而爱玛也因为简相貌秀丽,气质高雅,心生妒忌。
二、爱玛行为养成的原因
1.家庭影响
爱玛的行为养成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在小说的开头就写到,“爱玛伍德豪斯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加上有个舒适的家,性格也很开朗,仿佛人生的所有好事让她占全了。”而且爱玛的父亲体弱,母亲早逝,唯一的家庭女教师泰勒小姐又性格温和,极喜爱爱玛。爱玛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少之又少,她天性中的善与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父亲眼里,女儿爱玛是完美的,自己不能接受任何关于爱玛的负面评价。甚至连伍德豪斯家的老朋友奈特利先生,也不能在爱玛的父亲而前批评自己的女儿。因此爱玛养成了高傲,自负的性格。
2.海伯利的过度保守与由来已久的冲突
爱玛的故事发生在海伯利,是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海伯利的过度保守和故步自封,也是造成爱玛性格缺陷的原因。
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阶级观念,价值观念。这些在每个阶层之间形成了界限分明的鸿沟。在小说爱玛之中,爱玛,哈丽艾特和简这三位女性角色的婚姻与爱情,就是社会阶级观念与个人理性追求相碰撞的产物。爱玛要求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而即便是追求男女平等的爱玛,却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以阶级和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在爱玛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中,充斥着社会阶级的价值观。所以,爱玛追求的只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平等,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平等。
三、海伯利的社交观和婚姻观
爱玛的所作所为是海伯利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海伯利的过度保守和故步自封是造成爱玛傲慢,自以为是的主要原因。即使看上去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海伯利,也从来不乏弱势群体:终身未嫁,家境贫寒的老处女贝茨小姐;私生女哈丽艾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简,甚至包括出身低微但已脱贫致富的科尔一家等等。海伯利的上层人需要他们来维持自己的善人形象。
奥斯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阶级冲突描写向读者暗示了社会对爱玛成长的极大影响。一些无产阶级,苦苦挣扎在一个被贵族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比如农夫马丁,私生女哈丽艾特,孤女简,以及跻身中产阶级的科尔一家等。爱玛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是反映了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在现实社会的胜利,也反映了奥斯汀此种社交观的态度。
在小说的最后,哈丽艾特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自己出身相似的农夫马丁。因为爱玛为其选择的牧师埃尔顿嫌弃哈丽艾特的出身,自己暗恋的奈特利先生早已选择了门当户对的爱玛。这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即门当户对,金钱至上。奥斯汀认为,只有对等的财富地位和丰富的财富基础才有创造可能的婚姻。小说中的所有夫妇几乎都是门当户对的。在海伯利村庄里,爱玛是中上流阶层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始终奉行门当户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社交观。由此可见,简奥斯汀的思想里有着深刻的阶级观念,对社会变革持保守态度。
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爱玛无法抛弁其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傲慢与偏见,因为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婚姻观和社交观。而且简奥斯汀塑造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上层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和缩影。在奥斯汀所处的时代,爱情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是维持婚姻稳定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Austen, Jane. 1978.Emma[M] .London: Longman.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关键词:爱玛:傲慢:偏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9-01
引言:
《爱玛》被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著名作家简奥斯汀最为成熟的作品。不可否认,也是其最具争议的作品。爱玛讲述了平凡生活的家庭琐事,塑造了一位聪明智慧,思想独立的女性形象。但是女主人公爱玛也因其性格特点饱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爱玛的性格缺陷,展现奥斯汀独特的女性视角,看清楚奥斯汀时代女性的处境,以及当时门当户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社交观。
一、爱玛的行为和对待下层人民的态度
1.爱瑪对贝茨小姐的“傲慢”
贝茨小姐是爱玛的老朋友。书中不厌其烦的描述贝茨小姐的聒噪以及众人的置若罔闻,将一个虚伪的,自以为是的群体描写得淋漓尽致。
“贝茨小姐太丑陋,不思进取,爱傻笑,她太无聊,黑白不分,好歹不知——而且总喜欢去议论别人的事情。如果我发现自己像她一样,我宁愿立即嫁人,但是我认为,自己跟她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未嫁人。”从爱玛与哈丽艾特的对话中看出,爱玛对贝茨小姐的评价是尖酸刻薄的,实在是与平日里的善人形象相悖,但这也是整个海伯利上层社会对唠咧的老处女贝茨小姐的内心评价。
2.爱玛对农夫马丁的偏见
马丁是海伯利社会底层的农民,喜欢爱玛的朋友哈丽艾特。但因其出身低下,爱玛认定他是一个粗鲁无知,痴心妄想的人。“我认为,马丁先生只懂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其余的啥也不懂。他不看书吧?”这就是爱玛对一个并不了解的人做的评价。仅仅依靠其出身,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品行,学识。爱玛对马丁的看法,更是上层社会对下层人所持的偏见。不同于对贝茨小姐含沙射影的傲慢,爱玛对农夫马丁的歧视是赤裸裸的。
3.爱玛对简·菲尔费克斯的嫉妒
简·菲尔费克斯是贝茨小姐的外甥女,性格稳重,多才多艺。被海伯利大多数人认为是完美的女孩。被已故生父的上司坎贝尔上校抚养长大,因为生父曾救过这位上司的性命。而爱玛也因为简相貌秀丽,气质高雅,心生妒忌。
二、爱玛行为养成的原因
1.家庭影响
爱玛的行为养成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在小说的开头就写到,“爱玛伍德豪斯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加上有个舒适的家,性格也很开朗,仿佛人生的所有好事让她占全了。”而且爱玛的父亲体弱,母亲早逝,唯一的家庭女教师泰勒小姐又性格温和,极喜爱爱玛。爱玛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少之又少,她天性中的善与恶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父亲眼里,女儿爱玛是完美的,自己不能接受任何关于爱玛的负面评价。甚至连伍德豪斯家的老朋友奈特利先生,也不能在爱玛的父亲而前批评自己的女儿。因此爱玛养成了高傲,自负的性格。
2.海伯利的过度保守与由来已久的冲突
爱玛的故事发生在海伯利,是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海伯利的过度保守和故步自封,也是造成爱玛性格缺陷的原因。
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阶级观念,价值观念。这些在每个阶层之间形成了界限分明的鸿沟。在小说爱玛之中,爱玛,哈丽艾特和简这三位女性角色的婚姻与爱情,就是社会阶级观念与个人理性追求相碰撞的产物。爱玛要求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而即便是追求男女平等的爱玛,却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以阶级和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在爱玛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中,充斥着社会阶级的价值观。所以,爱玛追求的只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平等,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平等。
三、海伯利的社交观和婚姻观
爱玛的所作所为是海伯利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海伯利的过度保守和故步自封是造成爱玛傲慢,自以为是的主要原因。即使看上去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海伯利,也从来不乏弱势群体:终身未嫁,家境贫寒的老处女贝茨小姐;私生女哈丽艾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简,甚至包括出身低微但已脱贫致富的科尔一家等等。海伯利的上层人需要他们来维持自己的善人形象。
奥斯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阶级冲突描写向读者暗示了社会对爱玛成长的极大影响。一些无产阶级,苦苦挣扎在一个被贵族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比如农夫马丁,私生女哈丽艾特,孤女简,以及跻身中产阶级的科尔一家等。爱玛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是反映了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在现实社会的胜利,也反映了奥斯汀此种社交观的态度。
在小说的最后,哈丽艾特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自己出身相似的农夫马丁。因为爱玛为其选择的牧师埃尔顿嫌弃哈丽艾特的出身,自己暗恋的奈特利先生早已选择了门当户对的爱玛。这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即门当户对,金钱至上。奥斯汀认为,只有对等的财富地位和丰富的财富基础才有创造可能的婚姻。小说中的所有夫妇几乎都是门当户对的。在海伯利村庄里,爱玛是中上流阶层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始终奉行门当户对,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和社交观。由此可见,简奥斯汀的思想里有着深刻的阶级观念,对社会变革持保守态度。
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爱玛无法抛弁其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傲慢与偏见,因为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婚姻观和社交观。而且简奥斯汀塑造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上层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和缩影。在奥斯汀所处的时代,爱情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是维持婚姻稳定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Austen, Jane. 1978.Emma[M] .London: Longman.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