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未来发展和活力,和城市滨水景观带的人性化设计,生态环境,艺术品位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规划者应该通过对滨水生态体系的保护盒适度的开发来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塑造一个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滨水绿带;生态化设计,绿化设计。
引言:滨水区即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土地或者建筑;城镇临水体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当中的特定空间地段。城市中水体作为文明和灵性的象征: 它引领着人们无限的遐想; 它渲染着城市的艺术与生机魅力; 它深刻显现出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城市不仅仅起源于滨水区, 而且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必将受到水的限制与制约, 因此,滨水区在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和娱乐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本文主要从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绿化设计的原则、生态、应用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滨水景观中的绿化设计方法和思维。
1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原则
1.1城市“绿化设计”原则
绿化设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等,虽然这些内容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了相同的原则:
(1)“适地植树,适地种草,分类指导”的原则。
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不同绿地条件,选择树种时应当以该地区的自然生态植被的结构为主要依据,不仅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更要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特点进行配置,要能够反应出植物群落自然演变的特征。 “适地适树”,就是要打造适宜地域的特色景观,而且选择出和其相适应的群落类型。宜草则草,宜树则树,使绿地在绿化、美化、造景等方面发挥出综合效益。
北方地区的适宜树种: 华北落叶松、银杏、水杉、雪松、白皮松等
南方地区的适宜树种:棕榈、加拿利海枣、蒲葵、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2)“乡土植被为主”的原则。乡土植被对本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繁殖更加容易,种质资源和种苗来源都很丰富,树种改良的开展更加有力。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灌,乔,花,草,藤等复层为辅栽植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密植,使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趋于最优化。
(4)植物时间更替性的原则。即应当注重植物的景观随年龄、随季节、随时间逐步变化的效果,强调出人工植物群落可以自然生长,自我演替。
(5)植物多样性的原则。主要提高植物的丰富度。慢生与速生,常绿与落叶,经济树种和名贵树种合理搭配。根据人们对绿地的开放程度和绿地的影响进而选择植物类型。
(6)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在满足环境治理,防护减灾和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兼顾其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景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的绿化设计,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同时,还应该着重注意对植物的选择,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滨水规划区的植被群落的特征,因为其对堤内地带和河岸水际等生态交错带至关重要。
1.3采用自然式设计原则。
自然式的植被設计要求:①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应该引入天然的植被群落,例如在河口,河流的分和处创建湿地,建立不同种类的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或者转变养护方式。这些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只需适当人工管护即可,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环境,美学效益,在人力物力,资源能耗上也具有较高得经济效益。②植被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和高大树木的组合与层次,应该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特点,应该尽量避免几何式的造园绿化形式。
2城市河道景观
2.1 合理的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之前,对河流的上下游的情况做充分了解是工程师的必要工作。对于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地带,首先,必须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营造丰富的景观,其次,水岸线应该用平滑流畅的曲线来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以此体现流水的柔美。最后,通过鹅卵石,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性较强的区域。
2.2 景观节点的设置
在资金和场地允许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流地带采用分段形式, 把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各异的几段,并且每一段的风格各异,例如可以是自然风格的,彰显文化底蕴的,或是彰显历史进展的。这样营造出来的景观将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现代与历史融合的多层级景观。
2.3水生植物选择
水生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应该含有多种类型的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通常都没有缓冲地带或者深潭,因此,倘若增加水生植物,这样不但能成为鱼类的食物和它们的栖息场地。更能通过生态循环来净化水质、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景观层面,形态各异的水生植物,体现了人文水体景观的要求。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以及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认识的提高,滨水空间将不再以排涝防沤肥为主,其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将会被更多的人重视。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水景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无论是设计手法,还是应用材料,都逐渐向新技术、新思路、新材料方向上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实际操作,设计研究中,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反思,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98-231
[2]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
[3]石宏义.园林设计初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191-230.
[4] 冯晖,张庭伟,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志尧.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一则实例——伦敦道克兰地区改造复兴工程述评[J].时代建筑.1999,(3): 77-79.
作者简介:刘谦(1993.10—)西南大学本科生,风景园林专业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滨水绿带;生态化设计,绿化设计。
引言:滨水区即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土地或者建筑;城镇临水体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当中的特定空间地段。城市中水体作为文明和灵性的象征: 它引领着人们无限的遐想; 它渲染着城市的艺术与生机魅力; 它深刻显现出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城市不仅仅起源于滨水区, 而且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必将受到水的限制与制约, 因此,滨水区在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和娱乐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文:本文主要从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绿化设计的原则、生态、应用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滨水景观中的绿化设计方法和思维。
1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原则
1.1城市“绿化设计”原则
绿化设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等,虽然这些内容不同,但是它们在树种的选择上遵循了相同的原则:
(1)“适地植树,适地种草,分类指导”的原则。
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不同绿地条件,选择树种时应当以该地区的自然生态植被的结构为主要依据,不仅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更要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特点进行配置,要能够反应出植物群落自然演变的特征。 “适地适树”,就是要打造适宜地域的特色景观,而且选择出和其相适应的群落类型。宜草则草,宜树则树,使绿地在绿化、美化、造景等方面发挥出综合效益。
北方地区的适宜树种: 华北落叶松、银杏、水杉、雪松、白皮松等
南方地区的适宜树种:棕榈、加拿利海枣、蒲葵、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槟榔等
(2)“乡土植被为主”的原则。乡土植被对本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繁殖更加容易,种质资源和种苗来源都很丰富,树种改良的开展更加有力。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灌,乔,花,草,藤等复层为辅栽植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密植,使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趋于最优化。
(4)植物时间更替性的原则。即应当注重植物的景观随年龄、随季节、随时间逐步变化的效果,强调出人工植物群落可以自然生长,自我演替。
(5)植物多样性的原则。主要提高植物的丰富度。慢生与速生,常绿与落叶,经济树种和名贵树种合理搭配。根据人们对绿地的开放程度和绿地的影响进而选择植物类型。
(6)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在满足环境治理,防护减灾和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兼顾其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景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的绿化设计,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同时,还应该着重注意对植物的选择,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滨水规划区的植被群落的特征,因为其对堤内地带和河岸水际等生态交错带至关重要。
1.3采用自然式设计原则。
自然式的植被設计要求:①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应该引入天然的植被群落,例如在河口,河流的分和处创建湿地,建立不同种类的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或者转变养护方式。这些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只需适当人工管护即可,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环境,美学效益,在人力物力,资源能耗上也具有较高得经济效益。②植被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和高大树木的组合与层次,应该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特点,应该尽量避免几何式的造园绿化形式。
2城市河道景观
2.1 合理的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之前,对河流的上下游的情况做充分了解是工程师的必要工作。对于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地带,首先,必须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营造丰富的景观,其次,水岸线应该用平滑流畅的曲线来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以此体现流水的柔美。最后,通过鹅卵石,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性较强的区域。
2.2 景观节点的设置
在资金和场地允许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流地带采用分段形式, 把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各异的几段,并且每一段的风格各异,例如可以是自然风格的,彰显文化底蕴的,或是彰显历史进展的。这样营造出来的景观将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现代与历史融合的多层级景观。
2.3水生植物选择
水生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应该含有多种类型的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通常都没有缓冲地带或者深潭,因此,倘若增加水生植物,这样不但能成为鱼类的食物和它们的栖息场地。更能通过生态循环来净化水质、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景观层面,形态各异的水生植物,体现了人文水体景观的要求。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以及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认识的提高,滨水空间将不再以排涝防沤肥为主,其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将会被更多的人重视。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水景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无论是设计手法,还是应用材料,都逐渐向新技术、新思路、新材料方向上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实际操作,设计研究中,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反思,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98-231
[2]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
[3]石宏义.园林设计初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191-230.
[4] 冯晖,张庭伟,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志尧.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一则实例——伦敦道克兰地区改造复兴工程述评[J].时代建筑.1999,(3): 77-79.
作者简介:刘谦(1993.10—)西南大学本科生,风景园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