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原来的计划,这个春节回湖北麻城老家,除了看望老人,岳父母还有一个安排:参加他们外甥的婚礼。
时间回到1月21日,专家已经确定新冠肺炎人传人。我和妻子商量,从北京回老家的路线,改从安徽六安转车,不走武汉了。次日一早,我们一家三口戴着口罩,背包里装着家中所有存货——大概十几只口罩,赶往北京南站。同一天,我的父母和岳父母,分别自驾从北京出发去麻城。很多人说我们一家人心真大,现在想来也很后怕,出发前并不知道疫情如此严重。
我平时工作忙,除了过年,很少有机会回老家看望奶奶。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几年前,奶奶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记得的人越来越少。今年,我妻子的爷爷病重。这次,我们老小7口回老家,也是为了见老人最后一面。
上車后,我收到公司HR的信息,要统计春节从武汉路过的职员名单。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疫情信息,我有些后悔。或许,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车厢里几乎没人戴口罩,不时传来几声咳嗽。每听到一声,我和妻子的神经都会绷紧一下,把孩子抱得紧紧的,一路倍感煎熬。
下午3点多,我们终于抵达麻城火车站。这里距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也就两个多小时车程。但小城里的多数人,还沉醉在过年的喜气氛围里。人们拖着大包小包涌出车站,目的地只有一个——家。
到家后不久,我的父母也开车抵达。岳父母直接回了距麻城40公里的木子店镇。从这一刻开始,全家讨论的话题就是疫情。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或真或假,年轻人坐立不安,老人将信将疑。
第二天,我们开车到木子店的一个小村庄,与岳父母会合,看望妻子的爷爷。老人状态不太好,只能卧床。
在农村,几乎没人戴口罩,大家忙着备年货、打麻将、串门聊天。为了戴不戴口罩、要不要提前回京的事情,妻子和岳父争吵了几次。岳父说:“哎呀,别大惊小怪,没事儿!”
1月23日上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惊醒了麻城的许多人——武汉,这个省会城市,关闭了离汉通道。当天,麻城发布通告,要求居民不要举行拜年、集会等活动,妻子表弟的婚礼不得不取消了。
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不敢随便出门。妻子一会儿觉得自己嗓子疼,一会儿觉得自己发烧了,一天给儿子测五六次体温。
接下来怎么办,走还是留?无论是对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夜里,岳父的单位通知他早点返京。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早晨,我们最终下定决心走。父母和妻子匆忙收拾行李,连亲戚朋友送来的土鸡蛋、老米酒等特产,都来不及装进后备厢。安顿好80多岁的奶奶后,我们驱车一路向北。上高速两小时后,麻城宣布关闭离城通道。
北上的路途让人揪心。路上的车很少,没出湖北的时候,我们总担心,随时会被交警拦回去。我们尽量减少进服务区的次数,孩子撒尿就用矿泉水瓶接着。
开了12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北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晚上,坐在北京的家里,春晚刚开始不久,一家人饥肠辘辘。岳母在厨房忙碌着做点简单餐食。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的日子。
每天早晨,我和妻子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然后向社区和单位报告体温。我们更加牵挂远在湖北的亲人。没想到,噩耗很快传来,妻子的爷爷大年初六去世了。由于封路,岳父回不去。疫情笼罩下,没有葬礼,没有宾客。前几天岳父还说,晚上梦见了他父亲,哭湿了枕巾。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比起一些人,我们这个家庭是幸运的。从麻城归来后,我们只能暂时被迫宅在家里,而妻子的爷爷和那些逝去的人,却被永远困在2020年这个冬天。(应受访者要求,汪诚为化名)
(汪诚/口述 程露 黄燕/整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回到1月21日,专家已经确定新冠肺炎人传人。我和妻子商量,从北京回老家的路线,改从安徽六安转车,不走武汉了。次日一早,我们一家三口戴着口罩,背包里装着家中所有存货——大概十几只口罩,赶往北京南站。同一天,我的父母和岳父母,分别自驾从北京出发去麻城。很多人说我们一家人心真大,现在想来也很后怕,出发前并不知道疫情如此严重。
我平时工作忙,除了过年,很少有机会回老家看望奶奶。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几年前,奶奶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记得的人越来越少。今年,我妻子的爷爷病重。这次,我们老小7口回老家,也是为了见老人最后一面。
上車后,我收到公司HR的信息,要统计春节从武汉路过的职员名单。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疫情信息,我有些后悔。或许,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车厢里几乎没人戴口罩,不时传来几声咳嗽。每听到一声,我和妻子的神经都会绷紧一下,把孩子抱得紧紧的,一路倍感煎熬。
下午3点多,我们终于抵达麻城火车站。这里距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也就两个多小时车程。但小城里的多数人,还沉醉在过年的喜气氛围里。人们拖着大包小包涌出车站,目的地只有一个——家。
到家后不久,我的父母也开车抵达。岳父母直接回了距麻城40公里的木子店镇。从这一刻开始,全家讨论的话题就是疫情。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或真或假,年轻人坐立不安,老人将信将疑。
第二天,我们开车到木子店的一个小村庄,与岳父母会合,看望妻子的爷爷。老人状态不太好,只能卧床。
在农村,几乎没人戴口罩,大家忙着备年货、打麻将、串门聊天。为了戴不戴口罩、要不要提前回京的事情,妻子和岳父争吵了几次。岳父说:“哎呀,别大惊小怪,没事儿!”
1月23日上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惊醒了麻城的许多人——武汉,这个省会城市,关闭了离汉通道。当天,麻城发布通告,要求居民不要举行拜年、集会等活动,妻子表弟的婚礼不得不取消了。
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不敢随便出门。妻子一会儿觉得自己嗓子疼,一会儿觉得自己发烧了,一天给儿子测五六次体温。
接下来怎么办,走还是留?无论是对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夜里,岳父的单位通知他早点返京。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早晨,我们最终下定决心走。父母和妻子匆忙收拾行李,连亲戚朋友送来的土鸡蛋、老米酒等特产,都来不及装进后备厢。安顿好80多岁的奶奶后,我们驱车一路向北。上高速两小时后,麻城宣布关闭离城通道。
北上的路途让人揪心。路上的车很少,没出湖北的时候,我们总担心,随时会被交警拦回去。我们尽量减少进服务区的次数,孩子撒尿就用矿泉水瓶接着。
开了12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北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晚上,坐在北京的家里,春晚刚开始不久,一家人饥肠辘辘。岳母在厨房忙碌着做点简单餐食。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的日子。
每天早晨,我和妻子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然后向社区和单位报告体温。我们更加牵挂远在湖北的亲人。没想到,噩耗很快传来,妻子的爷爷大年初六去世了。由于封路,岳父回不去。疫情笼罩下,没有葬礼,没有宾客。前几天岳父还说,晚上梦见了他父亲,哭湿了枕巾。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比起一些人,我们这个家庭是幸运的。从麻城归来后,我们只能暂时被迫宅在家里,而妻子的爷爷和那些逝去的人,却被永远困在2020年这个冬天。(应受访者要求,汪诚为化名)
(汪诚/口述 程露 黄燕/整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