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语言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通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种感官对外来刺激产生适应,并逐渐改善感觉机能而产生的结果。
  在多种神经机能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在长时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它具有专门的神经基础,它是一种遗传的潜能,它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时间表趋向成熟的
  近几十年来语言学理论关于语言习的机制的研究特别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提出,促使外语教学理论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愈来愈重视语言学习和言语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因素。皮亚杰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功能(organizations),一种决定人类怎样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这是一种遗传的心理功能,皮亚杰称之为“功能的不变使式”(functional invariants)。
  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功能不变式,它包括同化(assimilation)与适应(accommodation)。另一种组织功能则是第一种组织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既取决于遗传的功能不变式,也取决于学习环境的特征。这种组织功能可以被称为“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s)或“认知图式”(schemata)。③这一学说的提出,说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机械的刺激—反应的结果,而且还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语感形成过程中学生自觉适应并改善语言学习环境的主动性。这种语言学习和习的的主动性知觉、直觉、意识和无意识等等许多心理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意识和语言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一道产生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种互相转化是以语言言语为基础而存在的。
  如此看来,在语言的习的和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因素都起着作用。语感的形成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无意识和直觉有关。这恐怕也就是语感这种心理语言现象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原因所在。在外语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无意识和直觉发挥作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尽快形成语言能力和语感。
  关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应当给于重视。
  1.外部语言系统和内部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语言。
  语言的习的和学习过程,即语言能力的形成就是把外部语言吸收进来,“内化”为储存在大脑中的内部语言。它与外部语言一样,是一套包括语音、詞汇、语义、语法在内的完整体系,是在语言的习的、学习和使用中作为中继语言(inter language)向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而语感只能在内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亦即语言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能够十分自如地从事口笔头交际时才开始出现的。
  2.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及语感的形成过程
  外部语言由于其载体形式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视神经、听神经)才能以生物电脉冲的形式被摄入大脑皮层,分别进入视觉区、听觉区,然后再传之大脑皮层上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各个分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输入和解码,按照一定的程序被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进入记忆。由于记忆是按意义单位进行的,所以进入记忆的语言图式大都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含有完整意义的句子。内部语言系统是语言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大脑生理、心理结构、机制和素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活动中的许多因素诸如情感、情绪、意志、意识和无意识等等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语感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关系。由于反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信号的清晰度和可感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输入、输出过程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出现正反馈的不断增益过程,即可产生正向增强的语言信息效应——语感。
  3.外语学习——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以及外语语感产生的规律和机制。
  首先,正在学习外语的学生已经不同程度的掌握了使用母语的能力,亦即已经建立起第一套内部语言系统,这就对外语学习,亦即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的建立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比如说,许多学生对外语语言材料的听读理解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译成母语才完成的,而在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时也大都是靠把想好的意思由汉语译成外语再说出来或写出来,即使采用直接法或视听法也不能杜绝这种现象。这是由于两套内部语言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某些方面的一致或接近,如表层结构中语法方面某些规则的相同,深层结构中某些语义的接近而造成的。但是二者之间的许多差异,如表层结构中语音语法方面许多规则的不同,深层结构中的许多语义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众多规则的不同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则更是给学生用外语理解和表达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这些现象就体现为母语对外语习的和学习所造成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
  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学生按照prereading tasks 的要求先进行读前准备活动,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预测有目的地进行快速阅读;第二遍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做reading tasks中的练习,按照句子—段落—全篇和全篇—段落—句子两种顺序反复阅读并思考,通过深入分析、判断和归纳做到既把握整体又吃透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
其他文献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活动。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最根本的是抓好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同时,课堂教学质量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做好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  教师在确定要承担一门课程的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阅读量少,缺乏生活的体验。因此,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让学生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所以,教师阅读教学中,应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关键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关键字:语文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烟田油菜免耕直播,在亩施用25kg复合肥+1kg硼肥的基础上,采取亩施尿素A:0kg、B:5kg、C:10kg、D:15kg、E:20kg五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油菜免耕直播在亩施
<正>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为改善生活状况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状况比马克思、列宁当时讲的生活状况,有了某些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引起对贫困化理论特别是对绝对贫困化理论的争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存在的,是指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是有时发生的,而不是经常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不存在的,不应该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因为马克思就没有分过,因此也不能把绝对贫困化称为一条经济规律;第三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从
据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99.3万吨,同比增长15.6%。其中,精炼铜产量为51.8万吨,同比增长29.2%;铅产量为39.4万吨,同比增长1.5%;锌产量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白菜施肥数学模型,即Y=1512.6+179.7N+15.4P+54.3K-3.5NP+1.2NK-13.8PK-9.7N2-8.9p2—7.1K2,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70kg/hm2,普钙825kg/hm2,氯化钾322.5kg/hm2,最佳产量达到4.11万kg/hm2。
<正> 近来有些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由统负盈亏改为自负盈亏,于是有人就怀疑是“倒退”,是“降低了公有化程度”。果真如此吗? 我们知道,公有化程度如何,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来定,而是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人们的觉悟程度。建立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公有化程度不谓不高,然而那不能说是先进。目前在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实行自负盈亏,能够把企业经营成果和职工经济利益直接挂起
为莲花白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4”肥效施肥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了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从肥料成本投入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考虑,各试验最佳施肥量:高肥力试验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