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拉萨市区内五所高校的调研,可以看出该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比较模糊,他们只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前途,轻视社会前途和未来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方法及评价办法,以达到真正提高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关键词: 西藏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方式方法 评价机制
西藏大学生作为西藏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优劣。因此,如果区内大学生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认知能力,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西藏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从对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拉萨市内五所高校的问卷调研数据来看,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但仍有一些问题,比如有极少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比较模糊,同时存在只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前途,轻视社会前途和未来发展,日常行为习惯缺乏约束等问题。
2.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在回答“您认为造成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多选题)”时,77.80%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环境的影响”,54.30%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校影响”,48.44%的大学生认为是“家庭影响”,63.07%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因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
3.加强和提高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3.1创造一个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于一体的良好教育环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1]环境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可以改变环境、创造环境。我们通过使环境的改变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其成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场所。此处的教育环境不只是家庭环境,还包含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三个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同作用。
3.1.1家庭环境是培养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当大,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父母要树立好榜样,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虽然我区有部分大学生的家长不懂汉语,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也不够,但是应做到在生活中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体现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在工作上勤恳、踏实;其次,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3.1.2学校环境是培养我区大学生的主要场地。
胡锦涛同志曾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作为培养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场地,首先,各大高校应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社会责任意识强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区因为语言和民族文化的不同,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一定障碍,这时教师就更需要用一些行动做表率,以身示范。在进行高校教师选拔和任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高校教师任用之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西藏民族文化特色相关培训,要求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一些常用藏语,以促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榜样效应,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非党员同志,让党员帮扶他们。最后,加大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各类社团和活动为依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1.3社会环境是培养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条件。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环境,包含学校环境,也包含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区大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首先我们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是加强我区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2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在所有的人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能完全自由;在所有的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的人都获得幸福之前,没有人能获得幸福。”[2]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是全区人民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
3.2.1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提高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首先,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一个人文明理智和高尚与否总是与他的知识文化素养相关联的。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3]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时,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3.2.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反分裂教育力度。
目前,我区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是良好的,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参与度低、社会责任感不强、追求物质利益和实现自我”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了极个别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党在思想文化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西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帮助我区大学生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戳穿达赖集团的各种谬论,使其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政治渗透和影响,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国家分裂。 3.2.3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只停留在教室是远远不够的,我区各大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条件,比如:开展义务献血、“三下乡”、去养老院帮助老人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的过程中培养良好品格,同时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能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3建立一套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体系
在西藏各大高校建立一套合理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还可以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责任感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良习惯或行为从而进行改进,以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目的。在评价时,我们要做到学生自评、班级学生间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内容和学生的评优、就业推荐、评先等相结合,并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综合表纳入学生的档案中。
3.3.1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对评价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评价时应该遵循指导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必须以国家和区党委的相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性原则是指要从多维度综合反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避免以点带面;实效性原则是指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及时加减分,避免形式主义;动态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年份的学生,对评价表做适当修改,绝不能出现评价内容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的现象,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变化。
3.3.2评价内容和指标。
对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对自我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及对集体的责任。
3.3.2.1对自我的责任。具体指标: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长远规划;学习认真刻苦,上进心强,不怕挫折和险阻;具有严谨的处事态度,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3.2.2对他人的责任。具体指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帮助弱势群体,勇于救人,真诚地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或缺点。
3.3.2.3对环境的责任。具体指标:爱护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不破坏环境设施,不做任何破坏生态平衡的事。
3.3.2.4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具体指标:高度热爱自己的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达赖的一切分裂活动。
3.3.2.5对社会的责任。具体指标: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工作或活动。在逐步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3.2.6对集体的责任。具体指标:热爱集体,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能将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充分协调起来,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
3.3.3评价方式。
在对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民主评议方式。学生自评主要是由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因学生自评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学生自评分数只占5%;学生间的互评主要是班级同学间相互打分并计算出个人平均分,学生互评分数占45%;教师评价主要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三者的平均分作为教师评价分数,占50%。另外,还辅以行为纪实的方式对学生平时的奖惩进行适当的加减分。学生得分=奖惩分*30% (学生自评分*5% 学生互评分*45% 教师评分*50%)*70%。
3.3.4评价分析与反馈。
根据学生的得分,划出不同的分数段,分析不同分数段学生的特点,找出内在原因,并制定出以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改进措施。特别对于分数较低的同学,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
[2]海燕,董辉,阿都沁夫.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2).
[3]姜海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途径探索[J].科学之友(B版),2007(01):119.
关键词: 西藏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方式方法 评价机制
西藏大学生作为西藏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优劣。因此,如果区内大学生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认知能力,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西藏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从对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拉萨市内五所高校的问卷调研数据来看,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但仍有一些问题,比如有极少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比较模糊,同时存在只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前途,轻视社会前途和未来发展,日常行为习惯缺乏约束等问题。
2.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在回答“您认为造成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多选题)”时,77.80%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环境的影响”,54.30%的大学生认为是“学校影响”,48.44%的大学生认为是“家庭影响”,63.07%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因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
3.加强和提高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3.1创造一个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于一体的良好教育环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1]环境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可以改变环境、创造环境。我们通过使环境的改变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其成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场所。此处的教育环境不只是家庭环境,还包含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三个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同作用。
3.1.1家庭环境是培养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当大,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父母要树立好榜样,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虽然我区有部分大学生的家长不懂汉语,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也不够,但是应做到在生活中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体现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在工作上勤恳、踏实;其次,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3.1.2学校环境是培养我区大学生的主要场地。
胡锦涛同志曾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作为培养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场地,首先,各大高校应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社会责任意识强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区因为语言和民族文化的不同,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一定障碍,这时教师就更需要用一些行动做表率,以身示范。在进行高校教师选拔和任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高校教师任用之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西藏民族文化特色相关培训,要求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一些常用藏语,以促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榜样效应,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非党员同志,让党员帮扶他们。最后,加大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各类社团和活动为依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1.3社会环境是培养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条件。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环境,包含学校环境,也包含家庭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区大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首先我们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是加强我区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2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在所有的人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能完全自由;在所有的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的人都获得幸福之前,没有人能获得幸福。”[2]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是全区人民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
3.2.1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提高我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首先,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一个人文明理智和高尚与否总是与他的知识文化素养相关联的。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3]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时,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3.2.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反分裂教育力度。
目前,我区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是良好的,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参与度低、社会责任感不强、追求物质利益和实现自我”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了极个别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党在思想文化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西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帮助我区大学生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戳穿达赖集团的各种谬论,使其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政治渗透和影响,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国家分裂。 3.2.3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只停留在教室是远远不够的,我区各大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条件,比如:开展义务献血、“三下乡”、去养老院帮助老人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的过程中培养良好品格,同时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能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3建立一套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体系
在西藏各大高校建立一套合理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还可以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责任感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良习惯或行为从而进行改进,以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目的。在评价时,我们要做到学生自评、班级学生间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内容和学生的评优、就业推荐、评先等相结合,并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综合表纳入学生的档案中。
3.3.1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对评价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评价时应该遵循指导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必须以国家和区党委的相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性原则是指要从多维度综合反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避免以点带面;实效性原则是指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及时加减分,避免形式主义;动态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年份的学生,对评价表做适当修改,绝不能出现评价内容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的现象,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变化。
3.3.2评价内容和指标。
对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对自我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及对集体的责任。
3.3.2.1对自我的责任。具体指标: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长远规划;学习认真刻苦,上进心强,不怕挫折和险阻;具有严谨的处事态度,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3.2.2对他人的责任。具体指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帮助弱势群体,勇于救人,真诚地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或缺点。
3.3.2.3对环境的责任。具体指标:爱护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不破坏环境设施,不做任何破坏生态平衡的事。
3.3.2.4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具体指标:高度热爱自己的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达赖的一切分裂活动。
3.3.2.5对社会的责任。具体指标: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工作或活动。在逐步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3.2.6对集体的责任。具体指标:热爱集体,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能将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充分协调起来,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
3.3.3评价方式。
在对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民主评议方式。学生自评主要是由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因学生自评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学生自评分数只占5%;学生间的互评主要是班级同学间相互打分并计算出个人平均分,学生互评分数占45%;教师评价主要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三者的平均分作为教师评价分数,占50%。另外,还辅以行为纪实的方式对学生平时的奖惩进行适当的加减分。学生得分=奖惩分*30% (学生自评分*5% 学生互评分*45% 教师评分*50%)*70%。
3.3.4评价分析与反馈。
根据学生的得分,划出不同的分数段,分析不同分数段学生的特点,找出内在原因,并制定出以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改进措施。特别对于分数较低的同学,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
[2]海燕,董辉,阿都沁夫.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2).
[3]姜海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途径探索[J].科学之友(B版),2007(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