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开放意识、创造意识、担当意识的培育。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的职责。惟有如此,历史学科才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自身的独特养分。
1.开放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仅仅是教会学生记住历史现象、背诵历史事实,颠来倒去地在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中去打圈子,这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足以贻误学生。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必须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过程的生动演绎,引导学生体悟认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是各民族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发明创造不断融合交会的过程,是个互相学习交流、彼此影响促进的过程。历史学习,就是要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中去认识历史的特殊和个别,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彼此联系中发现规律。要让学生在研习本国历史、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历史的视野,增强开放的意识,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在历史认知上,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自信,又要有博采众长吸纳其它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眼光和器量。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国策,推动当代中国迅速崛起,这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中外历史进程中无数事实都证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拒绝吸取其它民族的长处,必定会导致贫困和衰弱。
2.创新意识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对世界各国发展、昌盛、衰弱消亡的历史现象的揭示中,唤醒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青少年学生创新创造的志气和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各民族创新点滴积累和不断汇聚的结果。停留于对已有文明成果的陶醉和曾经辉煌的迷恋,不思进取,不思变革和创新,必然趋向落伍和衰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开拓奋进,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发展历程中,有过难以计数的发明创造,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即使是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技发展史》这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巨著也难以概括周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以往的发明创造作更深入的新的发掘,更应该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创新成果的展示和褒扬去唤醒学生心中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而献身于创新创造的志气和责任。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多元合力推动的,其中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应是核心动力。一个民族能创造、敢创新,就能发展、能进步。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创造的动力、创新的勇气,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将当代中国的超常规发展、迅猛崛起的现实,与历史昭示的经验教训相对照,真正把创新创造的意识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感知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民族兴衰的真谛,及早确立创新创造报效民族国家的志向,牢记中华民族以往在科技文化史上所缔造的辉煌,以高尚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起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
3.担当意识培养
一部民族发展史,是众多名垂后世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生命的激情、以智慧才华推动思想文化变革,开拓科学文明、扫除黑暗愚昧,为民兴利、为国图强的壮丽诗篇的汇聚。中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英雄情结,唤起他们对民族英雄的钦敬之情、仰慕之心,让民族英雄成为他们乐于仿效的榜样,对于培植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大有裨益。鲁迅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学历史教学理应承担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使被鲁迅誉作中华民族脊梁的众多英雄志士的志气抱负、品格气节传承下去,使当代青少年有一种历史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一种担当意识,当然不仅是由历史学科一肩承担起来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不少杰出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在对历史人物足迹的追溯中被唤醒的。历史上的伟人自有一种感召后人、警醒后人的影响和力量。如果历史教学,几年下来,不能使学生对本民族的英雄、对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产生由衷的敬慕之情,不能使学生从历史伟人的身上得到奋发上进的催促与震撼,那来这样的历史教学必然是效益低下、苍白无力,它不但辜负了历史学科赋于教学者的使命,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虚耗了青春的生命。
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应当怎样去认识,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现状来看,在不少人的眼中,甚至在部分历史教学工作者的眼中,它只是一门规定应该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由于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远未能清除,在不少学校,历史学科不断地被边缘化,其被学生重视(更不必说爱好)的程度越来越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救赎之道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有一种历史的自觉、使命的自觉,必须坚守阵地,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昂的情绪、精湛的技艺,最重要的是要以为历史学科献身的精神,来感召影响学生,要善用史实,妙用史事,贯通今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动力。
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培育,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所能给予受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价值引导,这种价值引导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抉择。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决不可须臾丧失职业的责任,必须更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使命,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当能担当,有作为。
1.开放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仅仅是教会学生记住历史现象、背诵历史事实,颠来倒去地在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中去打圈子,这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足以贻误学生。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必须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过程的生动演绎,引导学生体悟认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是各民族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发明创造不断融合交会的过程,是个互相学习交流、彼此影响促进的过程。历史学习,就是要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中去认识历史的特殊和个别,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彼此联系中发现规律。要让学生在研习本国历史、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历史的视野,增强开放的意识,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在历史认知上,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自信,又要有博采众长吸纳其它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眼光和器量。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国策,推动当代中国迅速崛起,这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中外历史进程中无数事实都证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拒绝吸取其它民族的长处,必定会导致贫困和衰弱。
2.创新意识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对世界各国发展、昌盛、衰弱消亡的历史现象的揭示中,唤醒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青少年学生创新创造的志气和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各民族创新点滴积累和不断汇聚的结果。停留于对已有文明成果的陶醉和曾经辉煌的迷恋,不思进取,不思变革和创新,必然趋向落伍和衰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开拓奋进,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发展历程中,有过难以计数的发明创造,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即使是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技发展史》这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巨著也难以概括周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以往的发明创造作更深入的新的发掘,更应该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创新成果的展示和褒扬去唤醒学生心中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而献身于创新创造的志气和责任。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多元合力推动的,其中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应是核心动力。一个民族能创造、敢创新,就能发展、能进步。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创造的动力、创新的勇气,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将当代中国的超常规发展、迅猛崛起的现实,与历史昭示的经验教训相对照,真正把创新创造的意识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感知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民族兴衰的真谛,及早确立创新创造报效民族国家的志向,牢记中华民族以往在科技文化史上所缔造的辉煌,以高尚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起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
3.担当意识培养
一部民族发展史,是众多名垂后世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生命的激情、以智慧才华推动思想文化变革,开拓科学文明、扫除黑暗愚昧,为民兴利、为国图强的壮丽诗篇的汇聚。中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英雄情结,唤起他们对民族英雄的钦敬之情、仰慕之心,让民族英雄成为他们乐于仿效的榜样,对于培植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大有裨益。鲁迅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学历史教学理应承担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使被鲁迅誉作中华民族脊梁的众多英雄志士的志气抱负、品格气节传承下去,使当代青少年有一种历史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一种担当意识,当然不仅是由历史学科一肩承担起来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不少杰出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在对历史人物足迹的追溯中被唤醒的。历史上的伟人自有一种感召后人、警醒后人的影响和力量。如果历史教学,几年下来,不能使学生对本民族的英雄、对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产生由衷的敬慕之情,不能使学生从历史伟人的身上得到奋发上进的催促与震撼,那来这样的历史教学必然是效益低下、苍白无力,它不但辜负了历史学科赋于教学者的使命,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虚耗了青春的生命。
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应当怎样去认识,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现状来看,在不少人的眼中,甚至在部分历史教学工作者的眼中,它只是一门规定应该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由于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远未能清除,在不少学校,历史学科不断地被边缘化,其被学生重视(更不必说爱好)的程度越来越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救赎之道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有一种历史的自觉、使命的自觉,必须坚守阵地,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昂的情绪、精湛的技艺,最重要的是要以为历史学科献身的精神,来感召影响学生,要善用史实,妙用史事,贯通今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动力。
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培育,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所能给予受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价值引导,这种价值引导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抉择。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决不可须臾丧失职业的责任,必须更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使命,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当能担当,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