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韬:日日有食神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香港,说到食神“韬韬”,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连小朋友见到他都会喜笑颜开去牵他的手。韬韬——梁文韬,是香港TVB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饮食节目《日日有食神》的主持人。清朝皇族后裔爱新觉罗•溥铮曾亲笔题字——“食神”赠他。他在大荣华酒楼推广新界围村菜,回归自然、环保、健康的美食,被媒体赞为“韬韬食堂,美食天堂”;他热爱美食,热爱分享。他在电视中、书本上、旅游团中、活动中将自己所思所得美食经验悉数分享;他始终怀着仁爱慈悲之心,将电视当领队写书所赚所得大部分捐助学校,助学育人;朋友们都赞他:“有一张知捡拾吃的相公咀舌,有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有一套能烹善煮的易牙手段。”
  
  食神之道
  
  《日日有食神》在香港曾经创下饮食节目30点的最高收视率,大家都爱看梁文韬先生在节目里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美食。梁文韬先生说:“我的节目不单纯是介绍什么好吃,而是解释为什么这个东西好吃?好吃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原因令到它好吃?所以,收视率至今保持最高记录。”因为有着丰富的美食知识作为强大的背景基础,使得《日日有食神》不再是一档普通的综合性节目,而成为一个有教育性质的节目,一家老少都欢迎。
  香港人喜欢吃、会吃、能吃是出了名的,香港的美食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山珍海味鲍参燕翅都不在话下。而梁文韬先生却以最纯朴的农家菜屹立于美食丛林之中,树立起独此一家的金字招牌,何由?就像是大荣华,明明没有多大的地域优势,可是天天客满,不预定几乎不可能有座位。梁文韬先生的解释是:“我卖的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用料全是乡下常见的鸡鸡鸭鸭,薯薯芋芋。只是人们的口味变了。美食的概念也转变了。”
  以前刚开放的时候,大家都想找鲍参鱼翅吃,彰显自己的地位。可是现在开放已近30年了,那些极贵的食物大家吃得都差不多了,而富贵病又越来越多,又是脂肪肝,又是胆固醇过高什么的,大家反而愿意吃回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农家菜的返璞归真刚好契合了这一需求。“我的理念就是在平凡之中发掘不平凡。”梁文韬先生如是说。
  梁文韬先生在元朗差不多呆了30多年,对农家菜已经熟到不能再熟。就像他自己所说,不但知道怎么做好吃的农家菜,还知道如何养出好吃的鱼、好吃的鸡、好吃的猪。从材料的诞生到最后成型,每一个步骤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一条最普通的罗非鱼,怎么煮出好味道?都是学问。梁文韬先生说,现在不比以前,食材的质素有所下降,烹制的酱料和手法就变得更加重要。
  梁文韬先生有个非常重要也是影响力极高的理论——一道好菜,40%是材料,30%是酱料,30%才是厨艺。围村菜的材料都很家常,酱料便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酱油,一颗黄豆可以榨出四道酱油,其中最顶级最好味的就是头抽,市面上所卖的很多酱油都是用头抽勾兑出来或者是后面几道。用良好的方法养出来的飞禽走兽,搭配上绝佳的酱料,自然能从平常之中品出不平常。而梁文韬先生对于酱料的了解也可谓是十足的扎实功夫,他说每一家的酱料都有不同,并不一定说哪一家的最好。也许这家的头抽最好,那家的酱料最好,每个酱料厂都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显然尽在我们的食神“韬韬”的掌握之中。他就是一部移动的食界百科全书。
  其实梁文韬先生所做的不仅如此,除了中式餐饮,他对西餐亦深有研究,更是将西餐制作方法的精髓巧妙地融到围村菜的烹饪之中,尤其是黄油、胡椒还有多种香料的运用,将西餐的理念融入中式菜系,却丝毫不突兀,反而愈见其美味,足见梁文韬先生玩转饮食之功力了。
  
  食神之路
  
  梁文韬先生是广东中山人,十几岁时就随父母一同移居香港。父亲和别人合作经营鱼栏生意,当时身为家中老大的他也在帮父亲工作。这份工不需要多少技术,只需要努力去做就好。他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条件艰苦,作为老大他责无旁贷地担起了帮家里忙的责任,中学毕业后,从此就告别了学堂,后来他的弟弟妹妹都上了大学。初入社会,梁文韬先生只是在一间很大的公司工作,但是下班之后都喜欢跑到湾仔荣华酒楼里学煮东西,对美食和厨房的热爱由那时已经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他干脆跑去做酒楼,从最基层的学徒做起。当时梁文韬先生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他心底非常羡慕,厨师是他当时能选择的最好的路。
  做学徒时的梁文韬非常勤奋。具有探索精神的他从不放过任何一种食材的制作方法,从家禽饲养到蔬果培种。此外他还总是向围村的长辈们虚心求教,一点一滴地掌握着最原汁原味的围村菜的精髓,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他在自己的头脑中储存了大量关于食物的知识,博闻强记,使得他在后来的节目中都不需要准备底稿,谈到任何一样食物都能信手拈来滔滔不绝。
  1975年,梁文韬先生加入了大荣华集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是小股东一个,后来又移民加拿大。刚刚去加拿大的时候,很难找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之前种种如同浮云。梁文韬先生一直说,那段在加拿大的日子深深地影响了自己,让自己重新从低学起,“在那边,我梁文韬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一脚踢的厨师,什么都得自己来,没有人帮手,所以最后我连餐厅管理都学会了。”那段经历让梁文韬先生扎扎实实地沉淀了很多东西,也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对西餐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养成了热爱使用西式香料酱料的习惯,也为之后中西餐的融合准备好了充分的条件。在加拿大呆了七八年之后,梁文韬先生又重返香港,并且重新建立大荣华,从此开始走出美味经济而长盛不衰的围村菜之路。
  “我去过很多国家,其实最难烹饪的还是中国菜,因为变化太多。但是在外国人心里,中国菜和中国厨师都不够多才多艺,因为外国的一个厨师必定是能从头盘做到甜品,而中国厨师分得很细,切菜是切菜的厨师,不同菜也有不同厨师。现在也不一样了,我们大荣华里的每一位厨师都要对做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精通。”国外的经历让梁文韬先生有了新的灵感,从而对饮食和厨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大事,缺一不可。人活着就离不开食物,而关于美食的定义,也一直都在改变。在几十年前经济刚刚发展之初,很多人眼里的美味就是一般人吃不到的东西,譬如鹅脑等等,要珍贵罕有,有钱才能吃得到,以此来彰显地位。而这些食物是否真的好吃,就实在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梁文韬先生说,“现在的美味是价钱要大家能接受,味道要大众能接受,以前的美味叫做奢侈品,不叫美食。”吃得划算而让口腹得到美好的体验和享受,才是美食。随着人们对美食概念精髓的渐渐理解,在美味和营养之外,对于健康和卫生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一道完美的菜式,从卫生、营养、价格和味道都是必须考虑其中的。梁文韬先生说:“就以川菜为例,最初川菜在中国大行其道,因为川菜里的拚盘像是艺术品。但是现在基于卫生的理念,肉放一个小时,就不能吃了,可是弄一个拚盘出来,最少要花两个小时。所以现在大部分川菜都只剩下水煮鱼之类的菜色,拚盘很少见了。”
  
  食神之善
  
  如今的梁文韬先生,不但是家喻户晓的香港TVB收视率最高的饮食节目《日日有食神》节目主持人,元朗大荣华酒楼执行董事,还获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颁授的法国国际厨皇会中国区名誉会长、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五星钻石优异之星、国际美食博士等多项荣誉,被马来西亚选为2007—2008年度马来西亚旅游美食家,同时他还在撰写美食书籍,《韬韬食经》、《食得自在》等书大受追捧。他目前已经出版了12本书,而这12本书所有的稿费,他全数捐赠给了教学事业。
  梁文韬先生回馈社会,扶贫助学的行动早就开始了。2002年他捐助了东南大学的两个大学生,扶持他们一直到完成学业。同时还捐助岭南大学港币共25万元作为岭南大学新界子弟住宿助学金。他还参加了薪火工程和香港明爱助学基金,对于国内贫困山区教育的资助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着,捐助修建学校,添置教育器材等等。同时梁文韬先生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厨师身份和在美食界的地位来布施慈善之心。他建立了帮助边缘青少年重返正途的“《日日有食神》中式厨艺基础培训计划”,提升青年人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对中式饮食行业的兴趣和技能,许多以前只懂得玩乐荒废时间的街童通过这个培训计划,改变了以前的生活习惯,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这个计划持续进行中,对双失青年的培训和关爱亦扭转了社会对厨师的印象。“中式厨艺基础培训计划”首批毕业22名学生已经有2位顺利进入中华厨艺学院,梁文韬先生还亲自给学员们颁发毕业证书。
  去年1月份,南马来西亚发生水灾,一间华人学校在水灾中倒塌,梁文韬先生除了捐赠5000元马币外,还协助重建该校。而在此之前梁文韬先生也一直致力于组织香港美食旅游团赴马来西亚,亲自踩线并选定酒楼菜式甚至是带团,宣传和推广马来西亚的美食文化,被马来西亚选为2007—2008年度马来西亚旅游美食家,并成为马来西亚旅游亲善大使,为香港、内地与马来西亚之间的美食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了回馈社会和对美食的义务推广,对待身边的朋友,梁文韬先生亦不遗余力地帮助支持。他有一个徒弟,目前正在广东东莞长安开着酒楼,主打概念正是围村菜。这位徒弟原本并不是同行,以前梁文韬带美食团一起出去,他则是美食团的导游,两个人合作了好几年。后来徒弟说自己已经38岁了不可能一辈子做导游,决定自己去长安开个饭店,希望能得到梁文韬先生的支持。梁文韬先生义不容辞地同意了。
  东莞长安是五金模具厂的集中区域,有许多港商、台商和日本商人,他们对食物的要求也不是餐餐鲍参鱼翅,只要是美味就已经足够受欢迎。梁文韬先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美食理念和经营经验一点一滴教给徒弟,于是徒弟在长安将围村菜经营得风生水起。梁文韬很满意地说:“他把我的理念贯彻得很好。”围村菜的概念在长安都可以受到如此欢迎,说明大众对其的接受度是相当之高,亦是非常值得欣慰之事。
  
  食神之思
  
  梁文韬先生的生活围绕着餐厅和美食,对于饮食界的事情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考。谈到今年的奥运会,梁文韬先生说到:“如今北京奥运即将开始,会需要大量的厨师,但是很多的厨师都未够成熟。没办法,需要的人太多,所以这个时候只能补上,但是质素方面其实始终未达到要求。我想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也许会有很多厨师失业,而被淘汰掉。因为会有许多人去周边国家吃东西,或是从国外回来,对食物的要求会提高很多,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外国很多有名的厨师也会将新鲜的理念带过来,融入更多元化的饮食知识和文化,多交流才能进步,是一件好事情。”
  在闲暇时间里,梁文韬先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吃东西。以厨师为职业的他现在回家后就不太煮东西吃了,看书则成为重头戏。他自嘲自己“文化不多所以要多看书”。梁文韬先生所看的书亦都是关于美食、酒、香料等等,他总是不断地在思考,他说有太多东西都可以从书本得到,关于美味的东西更应该多多尝试。
  梁文韬先生说,他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看见一起工作的同事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能够投入社会。而梁文韬先生自己的孩子,目前也已经都拥有自己的工作,幸福生活着。
  其实美食如人生,物质是材料、精神是酱料、态度是厨艺,最简单却原汁原味的材料,加上绝佳的精神酱料,辅以包容博爱的精湛人生态度,不就能烹饪出一道美味人生了么?
  
  【座右铭】
  施比受有福
  梁文韬( Hugo Man-To Leung)
  香港食神,香港TVB《日日有食神》节目主持人,现任荣华食品制造业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元朗大荣华酒楼执行董事、九龙湾大荣华围村菜执行董事,曾获得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颁授的法国国际厨皇会中国区名誉会长、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五星钻石优异之星、国际美食博士等多项荣誉,马来西亚旅游美食家、东莞饮食旅游大使、广东省红十字会慈善食神,并在《饮食男女》、《U Magazine》等杂志报纸开设饮食专栏,已出版有关饮食图书十二本。
其他文献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对于当代中国书画艺术而言,他是成功的投资者,更是执着的推广者;他肩负着“让中国艺术瑰宝重放光芒”的使命与责任,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  对于不少中青代中国画家而言,他是知音,更是伯乐;他凭藉一双慧眼,让中国画坛一颗颗明日之星登上艺术的大舞台、大放异彩;  对于很多国画收藏家而言,他是良师,亦是益友;他建立了一个汇聚各方资源的艺术平台,发掘出一批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郭树钿博士,一位著名的期货投资专家。凭努力、经验和智能自创出短炒操作技法系统——亦步亦趋图谱对应系统。  他热心讲学,在投资课程及讲座中,常常与听众分享自己宝贵的投资心得,并将实战方式及个人独特的金融投资操作知识无私地教授给学员。  他的培训课程被列为《香港政府持续培训基金》认可资助课程,从而惠及广大股市投资者,并于2008年6月获颁第十届世界杰出华人奖以及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各种形式的赈灾活动在全国各个地区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全国人民以多种方式表达着对灾区的关注和支持。  刚刚获得2008年第十届世界杰出华人奖以及美国约克大学博士学位的丰汇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主席胡小聪博士,就分别在内地及香港捐出了700万元予四川地震灾区,其中透过中联办捐出400万元。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会让我们为之感动:也许他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但是他们始终在默默地奋斗、孜孜不倦地求索,凭藉自己的执着信念和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开创事业的征程,一点一滴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他们非常低调、谦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愿在公众面前频频亮相,但是他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也许他们
期刊
大型系列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对国家而言,徐四民先生是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侨界领袖、爱国爱港人士杰出代表;对香港而言,他在花甲之年创办了爱国先锋月刊《镜报》,行使着“人民喉舌”的职责,敢言人之所欲言,敢言人之所不敢言,被传媒称为“徐大炮”;对子女而言,他是一位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表率和榜样的好父亲,将爱国爱港情怀一直传递。  父爱如山,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以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不论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港人士,他们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为了香港的繁荣,国家的安定和谐倾己所能地做出贡献,宛如挂在天幕上的繁星,用自己的光辉折射一方土地。在这片繁星之中,不能忽略的光辉来自《镜报》创办者——徐四民老先生。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民主发展、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终其一生都在为国为港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真”与“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真”与“诚”,是人们良好合作的基础;“真”与“诚”,是商人经商成功的法宝;“真”与“诚”,是企业不断发展、扩大的稳固基石。  香港公民协会主席、WORLD SOURCING公司董事长林国华先生就是一位以“真”与“诚”诠释事业与人生真谛的践行者。也许他的人生历程中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与亮点,也许他在不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圆满无上智慧之心,它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又是两者的统一体。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 题 记  在香港,有很多无冕的社会慈善家,他们或是某一领域的行尊,或是某些社团的领袖。他们大多数年逾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地活跃在社会
期刊
《今日华人》大型纪实文献    当你惊艳于针织毛衣的工艺之精湛、设计之新颖的无限风韵时,可曾知道,有些人正奔波于世界各国博采众长,期望做到更好。  许瑞勤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行动始终走在思想的前头的人。  作为超恒(香港)有限公司和雄展针织服装厂的总经理——许瑞勤先生在服饰界从业数十年,对服装、对经营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心得。    对事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许瑞勤先生,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濠江区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香港菁英同学会创会主席、香港恒通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荣忻是著名实业家、诗人和书法家施子清先生的幼子。在继承和发扬父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作风的同时,施荣忻先生更以新生代的眼界、胆略和学识开创事业,成绩卓著,可谓“将门虎子”。  作为香港菁英同学会和百仁基金的创始人,施荣忻先生团结香港社会的菁英力量,特别是当今香港富豪的第二、三代人物,积极推展国情教育,弘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