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核电站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探讨确保核电站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以及应急救援等内容。
[关键词]核电站密闭空间安全
中图分类号:R852.1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000―01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核电站密闭空间主要是指各种大型设备、容器内部以及地下管廊等。例如:除盐水箱、超滤水箱 、储油罐、硼酸箱、浓硫酸储存罐、树脂储存罐、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除氧器、凝汽器、500KV 管廊、220KV开关站电缆沟等等。
核电无小事,核电站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核电站每一项工作均以高标准高要求对待,秉持“安全永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永远视为工作的薄弱环节”的安全理念。核电站建安、调试、生产期间的密闭空间作业属于危险性较大作业,是核电站工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密闭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窒息、中毒、腐蚀、爆炸、坠落、高温、高压、机械伤害或触电等危害,可能存在吞没作业人员的流体或物料,可能存在内部结构将作业人员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等风险。核电站大修期间现场容器和管道内的作业明显增加,涉及到汽机和辅助系统容器内开口,内部检查等工作,现场工作人员窒息、触电等工业安全风险较高,容易引发恶性事故。存在较大风险的密闭空间作业有: RCW 热交换器RSW 侧出口检查、CCW/RSW 泵前池各管道内检查和缺陷处理、凝汽器及RCW 热交换器冲洗、凝汽器传热管查漏和防腐检查、各类低压加热器检查、汽水分离再热器年度检查、电动隔离阀及连接管道内部腐蚀检查、各类罐体内部检查清扫等。
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密闭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减少直至消除密闭空间作业各项安全风险。工作执行部门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1. 设置区域隔离、挂牌标识 :开工前工作组须设置密闭空间临时隔离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防止非工作组成员进入。
2. 隔离上锁 :在进入容器、罐体等密闭空间前,对可导致有害气体、蒸气、流体等物质进入密闭空间的管道进行隔离上锁。
3. 气体测量 :进入密闭空间前应按照测氧、测爆、测毒的顺序测定密闭空间的危害因素:
1) 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的规定,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
2) 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
3) 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所规定的浓度要求。
4. 清洗、通风。对进入存在腐蚀性、有毒有害物质的密闭空间,进入前应采取水蒸气清洁、惰性气体清洗和强制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进行充分清洗,以消除或者减少存于密闭空间内的职业病有害因素。
5. 选用合适的电气设备与照明器具。密闭空间电气设备与临时照明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10)中的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2) 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 及以下时,宜使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 3805-2008)中有关规定。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 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3) 锅炉、金属容器、管道等密闭空间,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一般密闭空间可用12V-36V的行灯。24V以上电气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电源联接器和控制箱放在密闭空间外。
4) 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安全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 3805-2008) 中有关规定。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并定期检测。
6. 焊接切割作业安全措施。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各类气瓶必需放在密闭空间外部。并且至少每隔60分钟检查导管有无破损及其它是否存在气体泄漏情况,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呼吸保护用品。
7. 沟通。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及其监护人员的联系极其重要。因此,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必须提前明确,且可操作。 沟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喊话、对讲机、手机、绳索、手势等。
8. 呼吸防护。密闭空间中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会持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其它有害物质(粉尘、颗粒、腐蚀、感染等)时,应佩戴净化空气呼吸器或供气式呼吸器。
三、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密闭空间作业除了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应急救援人员等密闭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组织专项安全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密闭空间存在的风险、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等,可以采用对接受专项培训的人员发帽贴的方式,以便现场识别作业人员是否已经接受过专项培训。
2) 采取许可控制办法。密闭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应该采取许可控制办法。密闭空间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办理专项安全工作许可,识别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措施。安全监督部门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签字批准密闭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工作许可,准许开展密闭空间作业。
3) 作业开展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开展现场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对全体班组作业人员组织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安全风险、隔离安措、应急处理措施等。
4) 确定并明确密闭空间作业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和气体测量人员。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安排至少一名监护人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安排专人负责密闭空间内部气体测量。
5) 做好人员、物项出入登记及气体测量。作业过程中,监护人负责做好密闭空间人员、物项出入登记,气体测量人员定时测量气体浓度并登记。
四、密闭空间应急救援
密闭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复杂易引发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做好密闭空间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是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以及救援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应急救援知识。当出现以下异常情况,监护人应立即通知密闭空间内人员撤出:
1)测氧仪报警或有毒有害气瓶浓度、爆炸性气体浓度超过标准;
2)通风异常停止;
3)内部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4)监护人员不能履行职责或需临时离岗。
工作开始前应准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绳索、安全带、三脚架、救援绞盘等),监护人应提前明确如何求救、向谁呼救、如何实施救援 。在监护人自己不能完成救护任务时,应立即拨打电话呼叫外部救援,并立即报告工作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必须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容器开展救护,当出现人员在密闭空间内窒息、中毒等导致昏迷的现象,救援人员必须在佩戴好自背式呼吸器或供气式呼吸器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密闭空间开展救护;当出现人员在密闭空间内触电现象,救援人员必须先断开容器内所有电源情况下方可进入密闭空间开展救护。
作者简介
刘钜辉(1985—),男,广东新兴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工业安全科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业安全管理。
[关键词]核电站密闭空间安全
中图分类号:R852.1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000―01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核电站密闭空间主要是指各种大型设备、容器内部以及地下管廊等。例如:除盐水箱、超滤水箱 、储油罐、硼酸箱、浓硫酸储存罐、树脂储存罐、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除氧器、凝汽器、500KV 管廊、220KV开关站电缆沟等等。
核电无小事,核电站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核电站每一项工作均以高标准高要求对待,秉持“安全永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永远视为工作的薄弱环节”的安全理念。核电站建安、调试、生产期间的密闭空间作业属于危险性较大作业,是核电站工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密闭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窒息、中毒、腐蚀、爆炸、坠落、高温、高压、机械伤害或触电等危害,可能存在吞没作业人员的流体或物料,可能存在内部结构将作业人员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等风险。核电站大修期间现场容器和管道内的作业明显增加,涉及到汽机和辅助系统容器内开口,内部检查等工作,现场工作人员窒息、触电等工业安全风险较高,容易引发恶性事故。存在较大风险的密闭空间作业有: RCW 热交换器RSW 侧出口检查、CCW/RSW 泵前池各管道内检查和缺陷处理、凝汽器及RCW 热交换器冲洗、凝汽器传热管查漏和防腐检查、各类低压加热器检查、汽水分离再热器年度检查、电动隔离阀及连接管道内部腐蚀检查、各类罐体内部检查清扫等。
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密闭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减少直至消除密闭空间作业各项安全风险。工作执行部门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1. 设置区域隔离、挂牌标识 :开工前工作组须设置密闭空间临时隔离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防止非工作组成员进入。
2. 隔离上锁 :在进入容器、罐体等密闭空间前,对可导致有害气体、蒸气、流体等物质进入密闭空间的管道进行隔离上锁。
3. 气体测量 :进入密闭空间前应按照测氧、测爆、测毒的顺序测定密闭空间的危害因素:
1) 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的规定,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
2) 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
3) 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所规定的浓度要求。
4. 清洗、通风。对进入存在腐蚀性、有毒有害物质的密闭空间,进入前应采取水蒸气清洁、惰性气体清洗和强制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进行充分清洗,以消除或者减少存于密闭空间内的职业病有害因素。
5. 选用合适的电气设备与照明器具。密闭空间电气设备与临时照明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10)中的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2) 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 及以下时,宜使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 3805-2008)中有关规定。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 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3) 锅炉、金属容器、管道等密闭空间,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一般密闭空间可用12V-36V的行灯。24V以上电气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电源联接器和控制箱放在密闭空间外。
4) 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安全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 3805-2008) 中有关规定。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并定期检测。
6. 焊接切割作业安全措施。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各类气瓶必需放在密闭空间外部。并且至少每隔60分钟检查导管有无破损及其它是否存在气体泄漏情况,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呼吸保护用品。
7. 沟通。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及其监护人员的联系极其重要。因此,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必须提前明确,且可操作。 沟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喊话、对讲机、手机、绳索、手势等。
8. 呼吸防护。密闭空间中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会持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其它有害物质(粉尘、颗粒、腐蚀、感染等)时,应佩戴净化空气呼吸器或供气式呼吸器。
三、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密闭空间作业除了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应急救援人员等密闭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组织专项安全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密闭空间存在的风险、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等,可以采用对接受专项培训的人员发帽贴的方式,以便现场识别作业人员是否已经接受过专项培训。
2) 采取许可控制办法。密闭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应该采取许可控制办法。密闭空间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办理专项安全工作许可,识别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措施。安全监督部门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签字批准密闭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工作许可,准许开展密闭空间作业。
3) 作业开展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开展现场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对全体班组作业人员组织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安全风险、隔离安措、应急处理措施等。
4) 确定并明确密闭空间作业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和气体测量人员。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安排至少一名监护人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安排专人负责密闭空间内部气体测量。
5) 做好人员、物项出入登记及气体测量。作业过程中,监护人负责做好密闭空间人员、物项出入登记,气体测量人员定时测量气体浓度并登记。
四、密闭空间应急救援
密闭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复杂易引发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做好密闭空间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是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以及救援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应急救援知识。当出现以下异常情况,监护人应立即通知密闭空间内人员撤出:
1)测氧仪报警或有毒有害气瓶浓度、爆炸性气体浓度超过标准;
2)通风异常停止;
3)内部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4)监护人员不能履行职责或需临时离岗。
工作开始前应准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绳索、安全带、三脚架、救援绞盘等),监护人应提前明确如何求救、向谁呼救、如何实施救援 。在监护人自己不能完成救护任务时,应立即拨打电话呼叫外部救援,并立即报告工作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必须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容器开展救护,当出现人员在密闭空间内窒息、中毒等导致昏迷的现象,救援人员必须在佩戴好自背式呼吸器或供气式呼吸器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密闭空间开展救护;当出现人员在密闭空间内触电现象,救援人员必须先断开容器内所有电源情况下方可进入密闭空间开展救护。
作者简介
刘钜辉(1985—),男,广东新兴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工业安全科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业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