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嫖娼那点事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员嫖娼,在过去的中国不算事。王朝时代,妓院的主流,是官营的。这事据说是从春秋齐国的管仲开始,为使国家创收,弄了女闾三百,设立红灯区。从这以后,官员嫖妓,官妓优先供给。古人讲究情趣,官员送往迎来,联络感情,召妓侑酒,例行公事。妓女不仅仅是陪酒亵戏,重点是歌舞弹唱。
  当然,不管歌舞如何,男女之事是免不了的。那年月,妓女的姿色不见得可以跟官员家里的歌姬媲美,但技艺和情调,肯定要高。所以,才让家里有一堆佳人的达官贵人,一个劲儿地往花街柳巷溜达,大把大把地扔钱。占有更多、更美丽的女性,未必是性欲的需要,而是权势和地位的展示。就跟财产和房舍一样,越多,越宏丽,自家的感觉就越是好。
  
  比较野蛮一点的,大抵强抢,据说成吉思汗就喜欢抢别人的老婆,对处女反而不稀罕。已经是人家的所有物了,抢过来变成自己的,过瘾。比较有文化的汉人官员,不屑于这样强横,他们会买,会诱使部下奉献。当然,如果诱惑力足够大,也不排除强抢。西晋时的石崇,就因为自己的爱姬绿珠名头太响而遭了祸。后蜀的花蕊夫人,也由于艳名太著,害得老公国破家亡。所以,要理性选择,金屋藏娇,还是藏紧点好。但过于低调,没法跟人炫耀,又很是没趣,像明珠暗投,锦衣夜行。
  所以,比较起来,还是嫖妓比较合理。教坊里的美女,是大家的,首先是官员的。炫耀一下权势,亮出头衔,多扔点缠头就是。况且,吃花酒的时候,众多官员在一起,官大官小,一目了然,自古美女爱高官,你官儿大,自然会有美女前来奉承,给足了你面子加里子。
  官员嫖妓的好日子,到了清朝,遭遇毁灭性打击。满人是从白山黑水那儿下来的,原本日子就俭朴,见不得明朝人的骄奢淫逸,加上研习理学,把朱熹纸上的话当了真,所以,皇帝不许官员嫖妓。官员不进妓院,待仕的士大夫当然也就不便进。弄得清代妓女文化萧条,再也出不来柳如是、李香君这样的名妓。京里的官员憋急了,只好在戏子身上打主意。当年的戏子,都是男儿身,但俊俏的男旦,却也可以成为妓女的替代品,时人把这叫作逛相公堂子。别误会,这不是同性恋,不过是有点偏差的嫖妓罢了。
  这样的日子,到了晚清有所改变,纲纪乱了,太后和皇帝管不了那么多。巡城御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胡同里安营扎寨的妓女多了,逛胡同的官员也就多了。只要不闹得太不像话,没有人大惊小怪。民国之后,官员就更自由,各部议事,都挪到了八大胡同的花酒席上,莺莺燕燕,当了半个总长的家。作为新事物的国会议员,也不甘落后。当年北京人称,有三样人比较喜欢逛胡同,那就是两院一堂。两院就是国会参众两院,一堂就是京师大学堂,即今天北大的前身。不过,在民国初年,这个学堂多数的学生,都是官身。
  其实,在任何时代,嫖妓都不是一件好事,无非败德之行。对于三妻四妾、歌儿舞儿成群的达官贵人来说,自家的碗里那么满了,还要到外面打野食,无论如何,老百姓都不会感到舒服。但是,在一个男权社会,一个官权大于天的社会,官员要怎样,皇帝不管,还能有谁管呢?
  (摘自《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
其他文献
房屋维修基金、公交卡押金、社会抚养费等诸多收费,对很多缴费人来说都是一去无影踪的“糊涂账”。针对这些收费的征收和去向,群众早有疑问,但也经常遭遇“踢皮球”,问题大多得不到明确的答复。今年两会,有代表委员再次追问这些公共资金“去哪了”。  以上“糊涂账”有不少在起点上就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收费没有明确标准,弹性极大,让群众不明所以。以公交卡为例,全国发卡总量将近两亿张,而各地押金收费标准从10元
利用1961—2000年黄土高原56站的春季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SVD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春季降水量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的前两个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青藏高原感热对黄土高原降水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在西部和南部、北部。前期高原感热场的第一、二模态对黄土高原春季干旱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明代有一个叫张释的书生,早年在县衙里做小吏,和他一同在县衙里做小吏的,还有一个叫朱震的书生,朱震很有才华,因此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张释说话的嗓音很细,有点类似娘娘腔,朱震便很瞧不起他。有一回,大家在一起聊天,张释讲了一件事,讲完以后,朱震嘲笑地问他:“你刚才听到一个女子说话了吗?”大家偷偷地哄笑,张释知道朱震是在讽刺自己,但为了和朱震搞好关系,他不便发作,便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说:“我没有
“文革”结束后,萧乾曾在1980年4月写下一篇《猫案真相》,发表于当年5月出版的香港《开卷》杂志,将他与以翻译安徒生童话而闻名的叶君健之间的个人恩怨,细细写出:  1957年8月,作协在北京文联大楼开过一次揭批我的大会。对于儿童文学家叶君健先生那天的揭批,当时我吃了一闷棍,至今不能释然。叶先生在发言之前,先当众高高举起一张猫的照片,然后非常诚实坦率,并且毫无愧色地说,那是七年前(1950年)他从英
对刘邦有情有义  樊哙最有名的故事发生在“鸿门宴”上。那日,在项王帐中,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沛公命悬一线,“身入汤火命如鸡”,就凭项王一念之转。帐外的樊哙,一听形势紧迫,顿时血涌气冲,啥都不管,啥也不考虑,便“带剑拥盾”,直闯军门,定要入帐“与之同命”!帐外“交戟之卫士”,见樊哙闯来,纷纷以戟相挡,“欲止不内”,樊哙遂“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于是,进入帐中,“■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