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式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针对《经济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经济学基础》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引——活——动——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经济学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经济学基础》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学生必修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分析方法, 科学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系统、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比较谈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应该明确“应用型”在培养人才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仍沿袭“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使得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2.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院校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和本科院校相差甚远,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在招生录取中处在录取的最后阶段,而且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弱,其接受能力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比较大的距离。《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多而抽象,公式图表曲线难且杂,使多数学生感觉课程难学、难理解、难记忆,对《经济学基础》课程心存畏难。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在低年级就给学生开设了《经济学基础》课程,加上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思想较重,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困难所在,进一步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规定了通过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能力、品质的要求,因而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所以,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将目标要求具体化,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经济学基础》课程难度比较大、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广大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在资料搜集、问题分析和观点陈述与批判中,发展经济思维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能够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尺度,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落实到实处,关键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笔者结合了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的情况,认为《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引进来——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这几个方面依赖于几种教学方法共同来完成。
1.利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知识生动有趣的呈现,把学生“引”进来
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经济学理论深奥、抽象、枯燥,学生有畏难情绪,就需要教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案例教学法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以生动有趣形式展开,它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案例,课内认真组织实施,对教师教学要求比较高。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实时经济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热点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是学校所处地方性的案例,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案例。比如课堂学习成本、寝室生活等,这些案例通俗易懂,学生关心,更容易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加之引导及解释,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去完成问题的解答,促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设问解疑,诱导学生发现主要问题,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有的放矢、难易适中、切中要害。这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
3.倡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将知识“存”起来并能灵活运用,做学习的主人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没有把学习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那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无效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远远比教会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更为重要。学习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课时较少,而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学辅助课件、教学视频或相关经济网站来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课件制作要图文精美,图形图像配以精彩的动画与音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注意课件内容与形式的更新要及时,课件设计富有启发性,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再次是选取的教学视频和经济网站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与讲授内容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深化。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建立班级QQ群、微博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难、传输和共享教学资源、上传下发作业等,与学生在网络里展开讨论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2]黄建红.高职财经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69,78.
[3]黄建红.高职财经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9-70,78.
[4]王平.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06):139-141.
作者简介:农万宾,男,广西上思人,南宁学院经贸教研室教师,从事区域经济、市场营销等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经济学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经济学基础》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学生必修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分析方法, 科学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系统、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比较谈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应该明确“应用型”在培养人才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仍沿袭“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使得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2.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院校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和本科院校相差甚远,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在招生录取中处在录取的最后阶段,而且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弱,其接受能力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比较大的距离。《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多而抽象,公式图表曲线难且杂,使多数学生感觉课程难学、难理解、难记忆,对《经济学基础》课程心存畏难。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在低年级就给学生开设了《经济学基础》课程,加上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思想较重,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困难所在,进一步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规定了通过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能力、品质的要求,因而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所以,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将目标要求具体化,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经济学基础》课程难度比较大、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广大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在资料搜集、问题分析和观点陈述与批判中,发展经济思维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能够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尺度,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落实到实处,关键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笔者结合了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的情况,认为《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引进来——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这几个方面依赖于几种教学方法共同来完成。
1.利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知识生动有趣的呈现,把学生“引”进来
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经济学理论深奥、抽象、枯燥,学生有畏难情绪,就需要教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案例教学法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以生动有趣形式展开,它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案例,课内认真组织实施,对教师教学要求比较高。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实时经济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热点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是学校所处地方性的案例,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案例。比如课堂学习成本、寝室生活等,这些案例通俗易懂,学生关心,更容易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加之引导及解释,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去完成问题的解答,促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设问解疑,诱导学生发现主要问题,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有的放矢、难易适中、切中要害。这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
3.倡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将知识“存”起来并能灵活运用,做学习的主人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没有把学习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那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无效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远远比教会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更为重要。学习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课时较少,而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学辅助课件、教学视频或相关经济网站来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课件制作要图文精美,图形图像配以精彩的动画与音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注意课件内容与形式的更新要及时,课件设计富有启发性,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再次是选取的教学视频和经济网站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与讲授内容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深化。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建立班级QQ群、微博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难、传输和共享教学资源、上传下发作业等,与学生在网络里展开讨论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2]黄建红.高职财经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69,78.
[3]黄建红.高职财经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9-70,78.
[4]王平.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06):139-141.
作者简介:农万宾,男,广西上思人,南宁学院经贸教研室教师,从事区域经济、市场营销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