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一系列的医患纠纷问题使大众的目光投注到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的人才后备军,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新世纪的医学生应该成为既有科学技术,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现状调查和教育探讨。
一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我们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2014级55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基本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医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了解较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在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临床专业调查中,2011级临床医学生中,有62.34%的学生仅听说过人文素质教育,不了解其概念;14.8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人文素质教育;仅22.83%的学生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2014级临床学生中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概念了解的也仅占调查人数的43.70%,仅听说过但不了解概念的占52.24%。
调查中,回答对“医生收受红包现象的看法”时,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18.66%,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3.73%。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36.17%,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2.84%。2013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28.42%,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10.53%。而在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40.12%,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3.17%。这些数据表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低年级新生,其对人文素质的认知非常缺乏,而在经过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之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有所提高,证明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还是显著的。
2 临床医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调查统计中,了解到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68.94%,认为一般重要的占29.10%。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占61.70%,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0.50%。2013级临床学生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47.37%,认为一般重要的占调查人数47.37%。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71.60%,认为一般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22.83%。
3 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对医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有一定帮助
调查中,2011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6.57%,57.73%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2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13.48%,66.67%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3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20.00%,67.37%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29.63%,64.19%的认为有一定帮助。
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1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和安排不够合理,不利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人文社会类课程在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带有一定片面性,过于强调其政治教育和导向功能,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惯性思维导向下,部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者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目标及考核等相关问题没有足够把握,在课程中往往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脱离实际,必修或选修、学分制或学年制都是一个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边缘化
无论从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人,还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及其成果,对医学教育的决策层影响很小,没有真正进入医学人才培养、办学标准、教育评价等核心层面。这种影响力的减弱,导致的后果是,在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计划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如在进行相关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中,学生不认真听讲,大多数同学在开小差,且相关的课程学时短,教师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3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医学院的学科建设比较滞后,其学科力量也较薄弱
医学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环境平台,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现有资源的限制,所以在人文教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医学院校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缺少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对医学的很多认知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另一部分师资则是来自医学院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教师,其自身又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
目前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不足,而受当今社会“一技之长”以及“市场经济商业观”的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着改变,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因此,如何加强临床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在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医学人文素质得以提高,为日后成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 改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1 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第一,重视在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有较大帮助或一定的帮助(调查中,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3.83%,认为有一定帮助占58.21%。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0.50%,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61.70%。2013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5.79%,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54.74%。2014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51.23%,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44.44%。)。因此,增设与医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实践课程,有助于强化医学生逐渐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不为名利、刻苦钻研、献身医学的理念。 第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病例,现场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就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从病案文书书写的规范,到查房及记录的严谨,始终保持科学认真的态度,使医学生认识到医疗的严谨性,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三,注重环境熏陶,经常开展专题讲座、科技竞赛、文化节活动等。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邀请知名专家及教授座谈、讲课,结合他们精湛的医术与崇高的医德,使学生亲身感受真正的医者所应有的风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1]
第四,老师要注重在医疗实践中言传身教。在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如解决学生关于价值观的疑惑,可以以一些名医师的事例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到其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避免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2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合理的临床教学模式
第一,对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医学人文素质,使其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定期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人文素质水平[2]。
第二,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教育时,应加强文、理、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学生年级不同,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及深度不同,有针对性的安排,分阶段渐进,使文、理、医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临床医学技能的同时能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3]
第三,强化高等医学教育的服务性。医学院校的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社区的交流和医疗服务,形成让带教老师和学生在服务中教和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并力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
3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第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措施。如开展各种技能大赛、病例大赛、读医书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多开展医学人文征文比赛、读书交流、文艺表演,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氛围。
第二,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引导职能,调动学生社团和学习组织的创造力。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有效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设计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磨砺意志品质、增强挫折应对心理、提高沟通技巧,提升人文素质。
第三,社会应该多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政府也应当适当加大对医院和医学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主流媒体要加大宣传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杜绝一些网络媒体故意炒作医患纠纷信息,形成良好的医患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武文慧,常虹,李紫慕.浅析医学生临床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11,17(6):18.
[2]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
[3]谷双魁,汤泓,杨艳.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05.
一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我们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2014级55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基本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医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了解较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在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临床专业调查中,2011级临床医学生中,有62.34%的学生仅听说过人文素质教育,不了解其概念;14.8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人文素质教育;仅22.83%的学生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2014级临床学生中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概念了解的也仅占调查人数的43.70%,仅听说过但不了解概念的占52.24%。
调查中,回答对“医生收受红包现象的看法”时,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18.66%,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3.73%。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36.17%,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2.84%。2013级临床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28.42%,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10.53%。而在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视情况而定的占调查人数的40.12%,认为司空见惯可以接受的占3.17%。这些数据表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低年级新生,其对人文素质的认知非常缺乏,而在经过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之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有所提高,证明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还是显著的。
2 临床医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调查统计中,了解到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68.94%,认为一般重要的占29.10%。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占61.70%,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0.50%。2013级临床学生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47.37%,认为一般重要的占调查人数47.37%。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71.60%,认为一般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22.83%。
3 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对医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有一定帮助
调查中,2011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6.57%,57.73%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2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13.48%,66.67%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3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20.00%,67.37%的认为有一定帮助。2014级临床学生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29.63%,64.19%的认为有一定帮助。
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1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和安排不够合理,不利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人文社会类课程在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带有一定片面性,过于强调其政治教育和导向功能,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惯性思维导向下,部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者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目标及考核等相关问题没有足够把握,在课程中往往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脱离实际,必修或选修、学分制或学年制都是一个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边缘化
无论从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人,还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及其成果,对医学教育的决策层影响很小,没有真正进入医学人才培养、办学标准、教育评价等核心层面。这种影响力的减弱,导致的后果是,在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计划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如在进行相关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中,学生不认真听讲,大多数同学在开小差,且相关的课程学时短,教师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3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医学院的学科建设比较滞后,其学科力量也较薄弱
医学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环境平台,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现有资源的限制,所以在人文教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医学院校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缺少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对医学的很多认知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另一部分师资则是来自医学院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教师,其自身又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
目前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不足,而受当今社会“一技之长”以及“市场经济商业观”的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着改变,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因此,如何加强临床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在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医学人文素质得以提高,为日后成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 改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1 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第一,重视在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有较大帮助或一定的帮助(调查中,2011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3.83%,认为有一定帮助占58.21%。2012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0.50%,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61.70%。2013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35.79%,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54.74%。2014级临床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的占调查人数的51.23%,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44.44%。)。因此,增设与医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实践课程,有助于强化医学生逐渐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不为名利、刻苦钻研、献身医学的理念。 第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病例,现场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就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从病案文书书写的规范,到查房及记录的严谨,始终保持科学认真的态度,使医学生认识到医疗的严谨性,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三,注重环境熏陶,经常开展专题讲座、科技竞赛、文化节活动等。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邀请知名专家及教授座谈、讲课,结合他们精湛的医术与崇高的医德,使学生亲身感受真正的医者所应有的风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1]
第四,老师要注重在医疗实践中言传身教。在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如解决学生关于价值观的疑惑,可以以一些名医师的事例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到其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避免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2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合理的临床教学模式
第一,对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医学人文素质,使其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定期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人文素质水平[2]。
第二,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教育时,应加强文、理、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学生年级不同,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及深度不同,有针对性的安排,分阶段渐进,使文、理、医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临床医学技能的同时能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3]
第三,强化高等医学教育的服务性。医学院校的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社区的交流和医疗服务,形成让带教老师和学生在服务中教和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并力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
3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第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措施。如开展各种技能大赛、病例大赛、读医书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多开展医学人文征文比赛、读书交流、文艺表演,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氛围。
第二,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引导职能,调动学生社团和学习组织的创造力。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有效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设计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磨砺意志品质、增强挫折应对心理、提高沟通技巧,提升人文素质。
第三,社会应该多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政府也应当适当加大对医院和医学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主流媒体要加大宣传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杜绝一些网络媒体故意炒作医患纠纷信息,形成良好的医患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武文慧,常虹,李紫慕.浅析医学生临床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11,17(6):18.
[2]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
[3]谷双魁,汤泓,杨艳.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