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是现代汉语常用介词之一,也是偏误较多的介词之一。如何将介词“从”正确、简单、清晰明了地教授给汉语学习者是每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为例,考察分析此教材中与“从”有关内容的呈现形式、讲解方法和编排情况。
关键词: 介词“从” 《新实用汉语课本》 课文讲解编排 练习编排
一、介词“从”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
陈昌来(2002)①认为,从语义平面来看,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语义关系的“标记”,也就是说,介词可以明示其所附着的成分(也称介词的宾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表明该成分在语义结构中的地位与价值。介词“从”在语义上同样具有标记功能,其所标记的语义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处所标记、时间标记、方面标记、范围标记和依据标记。
介词“从”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它必须介引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作它的宾语组成介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句法成分。凡是介词都可以介引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词“从”也不例外。能跟在介词“从”后面做宾语的体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及各类名词性短语。介词“从”有时也可以与某些谓词性词语构成介词短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及各类谓词性短语。除在某些介词框架如“从……到……”外,介词“从”一般不能介引单个的动词、形容词。陈昌来(2002)指出,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称为“介词框架”。介词是介词框架的前部,与介词相搭配的其他词语如方位词等是介词框架的后部。“从”类介词框架的后部词语主要是方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介词“从”基本意义和用法的编排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起点是“从”的基本用法。《课本2》前六课介绍汉语语音知识,从第七课开始讲解生词和语法点。《课本2》教师用书第十五课明确说明“教学目的是介词‘从’”,“语法与注释”部分详细讲解介词“从”表动作起点,组成介词短语“从 NP”,常放在动词前。如:我从学院去邮局。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和第二十五课中都复现了“从 地点名词 动词”这一用法。可见,这一用法在《课本2》中是让学习者重点掌握的语法知识。因为介词“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起点是它的基本用法,所以《课本3》至《课本6》都大量复现此用法,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复习掌握介词“从”的这一基本用法。
除此之外,还着重讲解介词“从”宾语的构成一般是表示地点或时间的词或短语,如果名词或代词不表示地点,那么必须在后边加上“这儿”或“那儿”才能做“从”的宾语组成介词短语。如:他从力波那儿来。第十六课、第十八课和第二十课出现了介词“从”与指示代词“这儿”、“那儿”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的用法。如:你从那儿拿一张表来。介词短语“从 这儿/那儿 动词”的用法正是复现第十五课强调的介词“从”宾语如果不表示地点,那么必须加“这儿”或“那儿”才能做“从”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之后的三篇课文都出现同样的语法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复习、记忆和掌握这一语法点。虽然课文中没有详细讲解和列举介词“从”的宾语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但课文中两次出现“从 时间名词 开始”这一格式。如:从下星期开始,我要学太极拳。
可见,初级学习者习得“从 时间名词 开始”比较容易。《课本3》至《课本6》中每册书中都相应复现此用法,加深了学生对此用法的理解。
《课本2》教师用书“内容说明”部分专门对教师教授介词“从”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介宾短语和动词的位置,介词“从”、“在”对宾语要求的对比分析。《课本2》介词“从”与其他近义介词对比只编排了“在”这一相关介词,“从”与“在”都是初级学习者学到的介引时间、地点的介词,易造成偏误现象。所以,教师用书强调“从”与“在”的对比分析及“从”类介词短语与动词的语序问题,有效避免学习者造成使用偏误。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从”类介词框架的编排
《課本2》教师用书第二十四课“语法与注释”讲解了介词“从”常用的格式“从……到……”可以嵌入处所词语或时间词语,表示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如:从上海到北京的D308次七点十九分到。介词框架“从……到……”是介词“从”的基本框架,也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介词框架,所以《课本2》至《课本6》一直大量复现这一介词框架,但是《课本4》、《课本5》和《课本6》中连接的成分已经由简单的名词变成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及“从”后为述宾短语,“到”后为“把”字句。如: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要下两次稻田。(《课本5》第五十六课)“从”和“到”后面的词语“播种”和“收获”都是动词。
《课本2》至《课本6》课文中出现介词“从”表空间起点“从 名词 上/下/里/中”这一用法。但《课本2》和《课本3》出现的句子非常简单,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如:司机正在从车上拿东西。我们发现,中高级课本“从 名词 上/下/里/中”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并且中间的成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名词,出现了偏正短语、同位短语等较为复杂的成分。如:虽然当时资料很少,但他从能得到的英文杂志上了解到遗传学说的新成果。(《课本5》第五十六课)“从……上”的中间“能得到的英文杂志”为偏正短语。《课本4》、《课本5》和《课本6》的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出现表依据,凭借的介词框架“从……看出/上看/来看/看起”。如:那是一座很普通的新楼,从外边看,平平常常的,简简单单的。(《课本4》第四十三课)介词“从”作方面和范围标记所组成的介词框架“从……方面”和“从……做起”只有在《课本4》中出现一次。可见,《课本》并没有着重强调介词“从”的这两种用法。我们发现,《课本5》和《课本6》中把“从小”、“从头”当成副词讲解,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出现“从那以后”和“从实际出发”等固定格式,分别表示时间起点和依据。如: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唐明皇都要在皇宫里举办赏月的音乐会。演奏他写的这首乐曲。(《课本2》第二十八课) 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全六册的考察,我们发现《课本2》详细讲解介词“从”的语法点不多,只涉及介词“从”介引地点和时间标记的用法和常用介词框架“从……到……”。《课本3》到《课本6》都没有详细讲解与介词“从”有关的其他用法,但《课本2》至《课本6》几乎每一课都有使用介词“从”的句子,在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复现《课本2》介词“从”的语法点,这就使学习者更好地复习巩固介词“从”的用法。虽然《课本5》和《课本6》课文、阅读和会话中涉及表范围、方面和依据的用法和一些固定短语,但使用次数较少,也相对简单,不需要单独讲解,中高级学习者可以在语境中很好地理解这些用法。学习者通过对六册书的学习应该很容易理解掌握介词“从”的基本用法并对较难的语法点有所理解和掌握。
四、《新实用汉语课本》“從”类项目设置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与“从”有关的语法知识点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全六册中的出现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与介词“从”有关内容的编排
《新实用汉语课本》针对介词“从”介引时间起点、地点起点这一基本用法和常用介词框架“从……到……”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了介词“从”宾语的构成,但很少涉及介词“从”表方面、范围和依据的用法和相关介词框架。介词“从”的基本用法是学习者在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交际用语,《新实用汉语课本》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结构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与介词“从”有关难易度的安排
《新实用汉语课本》注重介词“从”基本用法的介绍,虽然《课本5》和《课本6》涉及表范围、方面和依据的用法,但使用次数较少,句子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课本3》至《课本6》都涉及介词“从”表空间起点的用法,虽然此用法意义比较抽象,学习者难于理解,但学习者最初接触课文中表空间起点的句子大多数是用“山”和“车”这样的普通名词嵌入介词框架“从……上/下/里/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习得难度。
(三)与介词“从”有关的课文复现情况
我们考察了与介词“从”有关的语法知识点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各册教材课文及阅读和会话中的出现情况。《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只有《课本2》详细讲解介词“从”的基本知识点。但《课本2》至《课本6》几乎每一课都会出现使用介词“从”的句子,在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复现《课本2》介词“从”的语法点,学习者在学习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效复习巩固介词“从”的基本用法。
此外,此套教材很好地对比分析介词“从”与近义介词用法的区别,使学生更容易区别他们用法的不同,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时偏误现象的发生。
注释:
①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外籍教师短期汉语课程内容构成研究及教法初探”(编号:YTJG201636)。
关键词: 介词“从” 《新实用汉语课本》 课文讲解编排 练习编排
一、介词“从”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
陈昌来(2002)①认为,从语义平面来看,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语义关系的“标记”,也就是说,介词可以明示其所附着的成分(也称介词的宾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表明该成分在语义结构中的地位与价值。介词“从”在语义上同样具有标记功能,其所标记的语义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处所标记、时间标记、方面标记、范围标记和依据标记。
介词“从”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它必须介引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作它的宾语组成介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句法成分。凡是介词都可以介引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词“从”也不例外。能跟在介词“从”后面做宾语的体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及各类名词性短语。介词“从”有时也可以与某些谓词性词语构成介词短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及各类谓词性短语。除在某些介词框架如“从……到……”外,介词“从”一般不能介引单个的动词、形容词。陈昌来(2002)指出,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称为“介词框架”。介词是介词框架的前部,与介词相搭配的其他词语如方位词等是介词框架的后部。“从”类介词框架的后部词语主要是方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介词“从”基本意义和用法的编排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起点是“从”的基本用法。《课本2》前六课介绍汉语语音知识,从第七课开始讲解生词和语法点。《课本2》教师用书第十五课明确说明“教学目的是介词‘从’”,“语法与注释”部分详细讲解介词“从”表动作起点,组成介词短语“从 NP”,常放在动词前。如:我从学院去邮局。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和第二十五课中都复现了“从 地点名词 动词”这一用法。可见,这一用法在《课本2》中是让学习者重点掌握的语法知识。因为介词“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起点是它的基本用法,所以《课本3》至《课本6》都大量复现此用法,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复习掌握介词“从”的这一基本用法。
除此之外,还着重讲解介词“从”宾语的构成一般是表示地点或时间的词或短语,如果名词或代词不表示地点,那么必须在后边加上“这儿”或“那儿”才能做“从”的宾语组成介词短语。如:他从力波那儿来。第十六课、第十八课和第二十课出现了介词“从”与指示代词“这儿”、“那儿”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的用法。如:你从那儿拿一张表来。介词短语“从 这儿/那儿 动词”的用法正是复现第十五课强调的介词“从”宾语如果不表示地点,那么必须加“这儿”或“那儿”才能做“从”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之后的三篇课文都出现同样的语法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复习、记忆和掌握这一语法点。虽然课文中没有详细讲解和列举介词“从”的宾语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但课文中两次出现“从 时间名词 开始”这一格式。如:从下星期开始,我要学太极拳。
可见,初级学习者习得“从 时间名词 开始”比较容易。《课本3》至《课本6》中每册书中都相应复现此用法,加深了学生对此用法的理解。
《课本2》教师用书“内容说明”部分专门对教师教授介词“从”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介宾短语和动词的位置,介词“从”、“在”对宾语要求的对比分析。《课本2》介词“从”与其他近义介词对比只编排了“在”这一相关介词,“从”与“在”都是初级学习者学到的介引时间、地点的介词,易造成偏误现象。所以,教师用书强调“从”与“在”的对比分析及“从”类介词短语与动词的语序问题,有效避免学习者造成使用偏误。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从”类介词框架的编排
《課本2》教师用书第二十四课“语法与注释”讲解了介词“从”常用的格式“从……到……”可以嵌入处所词语或时间词语,表示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如:从上海到北京的D308次七点十九分到。介词框架“从……到……”是介词“从”的基本框架,也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介词框架,所以《课本2》至《课本6》一直大量复现这一介词框架,但是《课本4》、《课本5》和《课本6》中连接的成分已经由简单的名词变成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及“从”后为述宾短语,“到”后为“把”字句。如: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要下两次稻田。(《课本5》第五十六课)“从”和“到”后面的词语“播种”和“收获”都是动词。
《课本2》至《课本6》课文中出现介词“从”表空间起点“从 名词 上/下/里/中”这一用法。但《课本2》和《课本3》出现的句子非常简单,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如:司机正在从车上拿东西。我们发现,中高级课本“从 名词 上/下/里/中”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并且中间的成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名词,出现了偏正短语、同位短语等较为复杂的成分。如:虽然当时资料很少,但他从能得到的英文杂志上了解到遗传学说的新成果。(《课本5》第五十六课)“从……上”的中间“能得到的英文杂志”为偏正短语。《课本4》、《课本5》和《课本6》的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出现表依据,凭借的介词框架“从……看出/上看/来看/看起”。如:那是一座很普通的新楼,从外边看,平平常常的,简简单单的。(《课本4》第四十三课)介词“从”作方面和范围标记所组成的介词框架“从……方面”和“从……做起”只有在《课本4》中出现一次。可见,《课本》并没有着重强调介词“从”的这两种用法。我们发现,《课本5》和《课本6》中把“从小”、“从头”当成副词讲解,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出现“从那以后”和“从实际出发”等固定格式,分别表示时间起点和依据。如: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唐明皇都要在皇宫里举办赏月的音乐会。演奏他写的这首乐曲。(《课本2》第二十八课) 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全六册的考察,我们发现《课本2》详细讲解介词“从”的语法点不多,只涉及介词“从”介引地点和时间标记的用法和常用介词框架“从……到……”。《课本3》到《课本6》都没有详细讲解与介词“从”有关的其他用法,但《课本2》至《课本6》几乎每一课都有使用介词“从”的句子,在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复现《课本2》介词“从”的语法点,这就使学习者更好地复习巩固介词“从”的用法。虽然《课本5》和《课本6》课文、阅读和会话中涉及表范围、方面和依据的用法和一些固定短语,但使用次数较少,也相对简单,不需要单独讲解,中高级学习者可以在语境中很好地理解这些用法。学习者通过对六册书的学习应该很容易理解掌握介词“从”的基本用法并对较难的语法点有所理解和掌握。
四、《新实用汉语课本》“從”类项目设置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与“从”有关的语法知识点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全六册中的出现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与介词“从”有关内容的编排
《新实用汉语课本》针对介词“从”介引时间起点、地点起点这一基本用法和常用介词框架“从……到……”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了介词“从”宾语的构成,但很少涉及介词“从”表方面、范围和依据的用法和相关介词框架。介词“从”的基本用法是学习者在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交际用语,《新实用汉语课本》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结构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与介词“从”有关难易度的安排
《新实用汉语课本》注重介词“从”基本用法的介绍,虽然《课本5》和《课本6》涉及表范围、方面和依据的用法,但使用次数较少,句子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课本3》至《课本6》都涉及介词“从”表空间起点的用法,虽然此用法意义比较抽象,学习者难于理解,但学习者最初接触课文中表空间起点的句子大多数是用“山”和“车”这样的普通名词嵌入介词框架“从……上/下/里/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习得难度。
(三)与介词“从”有关的课文复现情况
我们考察了与介词“从”有关的语法知识点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各册教材课文及阅读和会话中的出现情况。《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只有《课本2》详细讲解介词“从”的基本知识点。但《课本2》至《课本6》几乎每一课都会出现使用介词“从”的句子,在课文、阅读和会话中复现《课本2》介词“从”的语法点,学习者在学习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效复习巩固介词“从”的基本用法。
此外,此套教材很好地对比分析介词“从”与近义介词用法的区别,使学生更容易区别他们用法的不同,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时偏误现象的发生。
注释:
①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外籍教师短期汉语课程内容构成研究及教法初探”(编号:YTJG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