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能契合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因此要充分开发、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资源属性,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的教育效应,将红色资源提升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活资源和活载体。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民族精神教育 广东
一.教育内容的契合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陈金龙将其分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与文化传统教育以及国情与形势教育”。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归纳为民族认同意识教育、民族进取意识教育以及民族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这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信念、民族自信,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最终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乐观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折射出革命先辈们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肩负整个民族振兴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提升爱国兴邦的真挚情怀,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在内容上是本源相通,相互协调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民族身份的认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球化时代以及多重的社会转型中,这使得传统民族价值观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对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感情依赖于历史象征物的认同也将趋于淡化”,凸显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紧迫性和民族精神创新的必要性。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党在领导广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再现、塑造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意蕴。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能够唤醒学生追寻民族的集体记忆,促使民族共同情感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内聚型和理性型的认同逻辑,最终达到增强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场域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价值的冲击而缺失,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理性淡薄,容易产生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归根结底,这在于他们没有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没有从整体上对国家民族利益进行自觉认同和维护。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甘于牺牲、敢于牺牲的革命信念与爱国情怀,并据此来彰显背后所隐埋的对国家民族利益自觉维护的强烈责任感。让他们真正地明白到爱国精神的“应有之义”。从而破除大学生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状态,达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再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激发为国家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形势最为艰苦之际形成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历史条件和经济面貌已经大为不同,我们再也不需要过“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的艰苦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今社会就不需要这种精神。恰恰相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遇到的困难比革命时期还要突出、棘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贪图安逸、畏难徘徊的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更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以此来培育和塑造其“压倒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困难”的理想信念。这是推动大学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供巨大能动作用的精神保障。
二.教育形式契合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优点,不仅能够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发、运用,从而有益于从多种教育形式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方面,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内容分布在诸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历史教育等内容当中,由于这些课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繁多,均容易使学生“走神分心”。广东红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把握的特点,能够通过照片、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立体地“镶嵌”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略显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由于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內容丰富、形式表现多样的特点。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广泛组织学生可以围绕着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某个历史事件、人物以及革命精神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展览、辩论赛、征文活动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讨论鉴别、厘清观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社团的特点,围绕民族精神的主题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比如,旅游协会可以组织成员设计广东红色旅游路线,深挖广州起义、东江纵队等一系列红色革命旅游资源。又如电影协会可以播映纪念广州解放六十周年的红色电影《秋喜》并进行相关情节的探讨和观后感等。
三.教育方法契合
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方法的实施上。在笔者进行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运用调查”中,有高达94.7%的大学生喜欢“集体辩论”、“实地体验”等的方式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这些方式实质上就是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更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所输导的民族精神。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传承性、渗透性以及可开发性的特点,正契合了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教育方法运用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民族精神教育 广东
一.教育内容的契合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陈金龙将其分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与文化传统教育以及国情与形势教育”。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归纳为民族认同意识教育、民族进取意识教育以及民族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这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信念、民族自信,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最终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乐观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折射出革命先辈们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肩负整个民族振兴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提升爱国兴邦的真挚情怀,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在内容上是本源相通,相互协调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民族身份的认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球化时代以及多重的社会转型中,这使得传统民族价值观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对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感情依赖于历史象征物的认同也将趋于淡化”,凸显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紧迫性和民族精神创新的必要性。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党在领导广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再现、塑造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意蕴。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能够唤醒学生追寻民族的集体记忆,促使民族共同情感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内聚型和理性型的认同逻辑,最终达到增强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场域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价值的冲击而缺失,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理性淡薄,容易产生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归根结底,这在于他们没有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没有从整体上对国家民族利益进行自觉认同和维护。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甘于牺牲、敢于牺牲的革命信念与爱国情怀,并据此来彰显背后所隐埋的对国家民族利益自觉维护的强烈责任感。让他们真正地明白到爱国精神的“应有之义”。从而破除大学生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状态,达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再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激发为国家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形势最为艰苦之际形成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历史条件和经济面貌已经大为不同,我们再也不需要过“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的艰苦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今社会就不需要这种精神。恰恰相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遇到的困难比革命时期还要突出、棘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贪图安逸、畏难徘徊的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更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以此来培育和塑造其“压倒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困难”的理想信念。这是推动大学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供巨大能动作用的精神保障。
二.教育形式契合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优点,不仅能够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发、运用,从而有益于从多种教育形式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方面,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内容分布在诸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历史教育等内容当中,由于这些课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繁多,均容易使学生“走神分心”。广东红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把握的特点,能够通过照片、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立体地“镶嵌”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略显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由于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內容丰富、形式表现多样的特点。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广泛组织学生可以围绕着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某个历史事件、人物以及革命精神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展览、辩论赛、征文活动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讨论鉴别、厘清观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社团的特点,围绕民族精神的主题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比如,旅游协会可以组织成员设计广东红色旅游路线,深挖广州起义、东江纵队等一系列红色革命旅游资源。又如电影协会可以播映纪念广州解放六十周年的红色电影《秋喜》并进行相关情节的探讨和观后感等。
三.教育方法契合
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方法的实施上。在笔者进行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运用调查”中,有高达94.7%的大学生喜欢“集体辩论”、“实地体验”等的方式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这些方式实质上就是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更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所输导的民族精神。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传承性、渗透性以及可开发性的特点,正契合了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教育方法运用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