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内自主学习,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自主发展。教师需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的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习惯;高年级学生;快乐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生。阅读是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因此,良好的閱读习惯和方法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本的环节。本文在分析阅读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对于文章语言及表现形式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较多的文学作品,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思想,以及体裁、题材多样,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体会及理解,揣摩其中的意思,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欣赏水平。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文字的欣赏水平是其中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需注重情境的渲染、作品形象的描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言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条件,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教材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阅读教学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做到以课外资料阅读教学为辅,以课内资料教学为主,把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延伸,形成合力,尽量做到课内外结合。如:在具体的情景中将书中的形象进行还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人物更加丰满,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高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方法
1. 从词句入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品词评句是文学鉴赏的基础,学生只有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及重点句段,才能体会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需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文字了解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交流。
2.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部分趣味性及文学性较强的书籍,通过有趣的故事或曲折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主动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在班级中传阅优秀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及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等形式,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3.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按照教材的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介绍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等。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完全没有展现出自己对阅读作品的理解。事实上,给足学生时间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及鼓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选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行恰当的点拨及启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正确且及时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促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增强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新铸.放飞个性,还学生自主阅读的活动空间[J].教育艺术,2015(10).
[2]李敏.培养自学能力,让自主阅读走进语文课堂[J].考试,2015(33).
[3]孟兆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9).
关键词:阅读习惯;高年级学生;快乐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生。阅读是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因此,良好的閱读习惯和方法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本的环节。本文在分析阅读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对于文章语言及表现形式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较多的文学作品,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思想,以及体裁、题材多样,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体会及理解,揣摩其中的意思,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欣赏水平。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言,文字的欣赏水平是其中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需注重情境的渲染、作品形象的描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言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条件,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教材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阅读教学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做到以课外资料阅读教学为辅,以课内资料教学为主,把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延伸,形成合力,尽量做到课内外结合。如:在具体的情景中将书中的形象进行还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人物更加丰满,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高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方法
1. 从词句入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品词评句是文学鉴赏的基础,学生只有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及重点句段,才能体会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需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文字了解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交流。
2.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部分趣味性及文学性较强的书籍,通过有趣的故事或曲折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主动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在班级中传阅优秀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及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等形式,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3.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按照教材的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介绍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等。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完全没有展现出自己对阅读作品的理解。事实上,给足学生时间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及鼓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选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行恰当的点拨及启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正确且及时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促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增强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新铸.放飞个性,还学生自主阅读的活动空间[J].教育艺术,2015(10).
[2]李敏.培养自学能力,让自主阅读走进语文课堂[J].考试,2015(33).
[3]孟兆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