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起于2009年的一体式电脑经过了四年多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市场的平稳期,一些曾经踌躇满志的外设或配件厂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之后,发现自己难以从这个碗里分一杯羹,于是选择了淡出或者退居幕后扮演代工的角色。从工艺设计的角度来说,一体式电脑的制造门槛并不算很高,所以在兴起初期也曾有一些非PC厂商涉足其中;不过随着该市场的逐渐成熟,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也跟着大幅跳水了,一体式电脑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打价格战的道路。于是,品牌的竞争又回到了拼渠道建设、拼经济实力的套路上,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几大传统PC品牌。打开京东商城的页面,选择一体机的分类,呈现在眼前的大多是四千元以下的产品,在一个高档智能手机都动辄四五千元的时代,花不到四千元就能购买一台配置不俗的PC——而且还是相对新颖的一体式电脑,可见台式机已经到了怎样一种微利的地步。当然,电商网站上或家电卖场里有大量的廉价型一体机,并不意味着这类产品的价位上限也只有那么高,如果列出联想、惠普、戴尔这些一线品牌的旗舰产品的价格,还是足以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即便是23英寸屏幕尺寸的HP ENVY 23 TouchSmart Aio,其价格也在13000元以上,更不要说那些27英寸屏幕规格的产品了。虽然我也不知道有这种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到底占多大的比例(买得起一两万元的PC和愿意花一两万元来买PC毕竟还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作为专业媒体的评测编辑,我还是更乐于向读者推荐亮点较多的高端产品。这类产品或者有出众的工业设计,或者有精美的制造工艺,至不济还有高规格的硬件配置,不至于让我评价时觉得乏善可陈有时候我真是由衷地佩服电视直销栏目的主持人,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表达方式我确实模仿不来,面对一款无甚特点只能打价格战的入门级电脑,我的字典里也就只能刨出“性价比出色”这类的形容词了。说得有点矫情了,其实我选择这些高端机型来进行评测的真实原因是——Windows 8、触摸屏这些元素是不会在四千元价位的PC上得以体现的,而我们这次专题的主旨还是要挖掘Windows 8系统能给一体式电脑带来什么帮助,所以就只能围绕着这些高端一体机来做文章了。
如果说英特尔处理器是一体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推手,从硬件上提供了性能和功耗的保证,那么当一体机产品进入成熟期,就要靠微软的操作系统来实现第二次推动,从软件层面提供更好的应用模式,对此微软公司用Windows 8 UI(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etro界面)做出了诠释。微软公司虽然从Windows 7操作系统开始就已经提供了对触摸操作的支持,但是这仅限于驱动程序的层面,操作界面依然是传统的Windows风格,并没有为触摸应用提供特殊的人机交互界面。PC厂商要想让自己的触摸式一体机具有鲜明的亮点,除了外观工艺上的雕琢之外,势必还要针对触控操作来设计一套专门的软件平台,这也正是我本人在触控式一体机产品中对HP TouchSmart PC最为推崇的原因——毕竟在硬件的堆砌上各个PC厂商基本都是拿来主义,难以体现出技术实力的差异。而Windows 8操作系统的问世,则可以缩小不同品牌之间的“修为”差距,它是一款真正为触摸屏而设计的操作系统,不仅在底层强化了多点触控技术,而且还设计了专门的Metro触控界面。既然是为了改善触控操作的体验,显然不能让用户拿手指来代替鼠标指针,在传统的桌面或资源管理器中去戳戳点点——纵然是27英寸屏幕规格配合1920×1080的分辨率,也不能保证用户总能精准地点中目标,更何况那种层叠的目录或菜单结构压根就不适合触控的操作。苹果iOS系统的操作方式显然是很受用户认可的,这种不存在目录结构完全图标化的界面对任何水平的用户都充满了亲和力。对于微软公司这种级别的厂商来说,当然不能照搬别人的设计,那就适当变化一下呗——变成磁力贴的风格,排布方式上也放宽些限制,不强求每一个磁力贴都是同样的大小、横平竖直地排列在等间距的网格里。除了UI设计之外,微软公司还借鉴了苹果iOS系统的App Store商店模式,用户可以从这个入口下去下载、购买应用软件,而不是打开一个浏览器、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款软件的下载地址、跳转无数个链接才能看到下载按钮、然后再手动安装软件的繁琐过程。诚然,Windows商店里的应用程序相对于成熟的iOS商店还不够丰富,有时候仍然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去下载安装一款软件,但是我们相信以微软公司的号召力和Windows用户的群众基础,让Windows 8商店里的应用丰富起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平板电脑的盛行,对于一体机的工业设计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虽然我们这个专题中介绍的四款产品还都是采用传统的设计风格,但是新一代的“超大平板”式一体机已经陆续问世了,例如联想Horizon、宏碁Aspire U、华硕Transformer Aio P1801等等。在随后几期的杂志内容中,我们将陆续带来这些新产品的评测。
如果说英特尔处理器是一体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推手,从硬件上提供了性能和功耗的保证,那么当一体机产品进入成熟期,就要靠微软的操作系统来实现第二次推动,从软件层面提供更好的应用模式,对此微软公司用Windows 8 UI(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etro界面)做出了诠释。微软公司虽然从Windows 7操作系统开始就已经提供了对触摸操作的支持,但是这仅限于驱动程序的层面,操作界面依然是传统的Windows风格,并没有为触摸应用提供特殊的人机交互界面。PC厂商要想让自己的触摸式一体机具有鲜明的亮点,除了外观工艺上的雕琢之外,势必还要针对触控操作来设计一套专门的软件平台,这也正是我本人在触控式一体机产品中对HP TouchSmart PC最为推崇的原因——毕竟在硬件的堆砌上各个PC厂商基本都是拿来主义,难以体现出技术实力的差异。而Windows 8操作系统的问世,则可以缩小不同品牌之间的“修为”差距,它是一款真正为触摸屏而设计的操作系统,不仅在底层强化了多点触控技术,而且还设计了专门的Metro触控界面。既然是为了改善触控操作的体验,显然不能让用户拿手指来代替鼠标指针,在传统的桌面或资源管理器中去戳戳点点——纵然是27英寸屏幕规格配合1920×1080的分辨率,也不能保证用户总能精准地点中目标,更何况那种层叠的目录或菜单结构压根就不适合触控的操作。苹果iOS系统的操作方式显然是很受用户认可的,这种不存在目录结构完全图标化的界面对任何水平的用户都充满了亲和力。对于微软公司这种级别的厂商来说,当然不能照搬别人的设计,那就适当变化一下呗——变成磁力贴的风格,排布方式上也放宽些限制,不强求每一个磁力贴都是同样的大小、横平竖直地排列在等间距的网格里。除了UI设计之外,微软公司还借鉴了苹果iOS系统的App Store商店模式,用户可以从这个入口下去下载、购买应用软件,而不是打开一个浏览器、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款软件的下载地址、跳转无数个链接才能看到下载按钮、然后再手动安装软件的繁琐过程。诚然,Windows商店里的应用程序相对于成熟的iOS商店还不够丰富,有时候仍然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去下载安装一款软件,但是我们相信以微软公司的号召力和Windows用户的群众基础,让Windows 8商店里的应用丰富起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平板电脑的盛行,对于一体机的工业设计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虽然我们这个专题中介绍的四款产品还都是采用传统的设计风格,但是新一代的“超大平板”式一体机已经陆续问世了,例如联想Horizon、宏碁Aspire U、华硕Transformer Aio P1801等等。在随后几期的杂志内容中,我们将陆续带来这些新产品的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