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探究·解决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中,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风生水起,但效果却得失参半。小学阶段,更多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需要以方法为指导,让学生在质疑中找到知识、通过探究来经历知识的构建,最后解决问题。
  一、讲究提问技巧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靠问题来衔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问题来引导学生生出疑问,在疑问中激发出求知欲?
  1.抓住教学重点来提问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差,对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差。而提问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突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2.抓住最近发展区来提问
  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按照由简而难、逐层递进的顺序发展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在原有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教师教学中就需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提问,以此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概括理解不是很清晰,教师在练习中选择做错的同学的例子,追问“将分母相加的理由是什么?”再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示不不同分数相加的实质,让学生在直观下进行抽象认识。又如在“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应用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当学生感觉到困难时提示“是否可以将其中的某一未知量设为x从而来构建等式?”来引导学生列方程进行解答。
  二、注重探究过程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下,很多教师都注重合作学习,将课堂直接甩给学生,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光顾着玩了,学习效果不佳。而探究性学习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其中需要贯穿“探究”和“合作”的实质,同时需要突出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以教师引导的探究活动形式来表现。
  例如,需要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新课导入。教师通过Flash动画展示猫妈妈钓了8条鱼回来分给两只小猫的故事来导入平均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动画展示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进行的。
  2.问题探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猫妈妈分给猫哥哥5条,猫弟弟3条,猫弟弟不高兴了;而分给猫哥哥3条,猫弟弟5条时,猫哥哥又不高兴了。怎么才能让将8条鱼分给2只猫分得公平,让他们都高兴?”问题的提出是为学生能在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做好铺垫;接着教师让学生们用准备好的画有小鱼的卡片来以三人一组进行分配活动;这样,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过渡到实践,小组合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什么是“同样多”和“一样多”的概念。再让小组来汇报分配的结果,教师顺势板书(或幻灯片呈现)“一样多”,同时补充“两人分的一样多,都是4条”;再简单叙述平均分,然后组织小组以卡片、小棒进行“平均分”活动。
  3.体悟理解。通过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相关概念,但还处于直观阶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转入到课堂练习,在练习中来进一步体悟平均分。教师此时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平均分,且要引导学生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探究性合作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从活动中去构建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从知识向技能的过渡。
  三、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新课改给小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作为一线教师,要在掌握核心理念的同时根据教学来进行探索、应用,通过方法的革新促进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质疑是产生求知欲的基础,而探究则是构建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是技能的提升。在小学课堂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构建向技能的转化,不仅是课堂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大势。
其他文献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见《小学教学》2009年第九期卷首语),“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  他问:“老贾!你信不?”  “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  “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阅读分析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五册第三课“点彩游戏”的内容编排,感到编者的意图和《美术课程标准》是息息相通的。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使用形象鲜明的美术作品来导入主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能”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与载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其思维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  一、现象  片断一。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境遇:“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小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幸福,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幸福,完善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要关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高中政治哲学教育也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哲学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专业成长,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昨天回老家的时候,我终于寻到了答案。  在老家有一种蜂,它们的个体并不大,通身灰黑色的,常以钻竹竿或是椽子为营生,因此人们都称呼它们为竹竿钻。我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小时候顺着竹竿上的圆孔向里面吹气的时候,曾被它们蛰过,以至于肿痛得三四天都吃不好东西。但就在昨天,我改变了对它们的看法。  午饭后,坐在屋檐下闲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
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很多民族最初的母语文学形式。诗歌短小、精炼,智慧且空灵,用惊人的想像力推动人类的双脚踏上精神的幽径。而童诗也因拥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像、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成了最适合孩子语言学习的文字。因此。我们要常常带领孩子接触诗、欣赏诗、创造诗。    接触诗文,美化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
生活是写作源源不断的活水,初学写作,要把生活体验作为写作的材料,它是写话向作文过度的必经之路。  1 体验动态生活,学会有选择地写同样的故事  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我逐步地将生活中的故事引入了写话教学。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得去体验。可是要让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直接进行观察、写话似乎行不通,看到听到的东西在头脑中一闪即逝,不留痕迹,更别说能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印迹,进而描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  但笔者认为,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
早就听说阳光工资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要兑现。虽然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本该欢呼雀跃才对,可我心头却还是像压着一块铅块似的。一是目前我们县对阳光工资的发放还在研究,尚未定出个具体方案,具体能增加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二是根据我的了解,其他县兑现了,但还是比本地区的公务员少了几百块。而且市、县、城市与农村有很大的差别,越边远、越偏僻,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增加的数
识字教学要树立“大语文、大课堂”意识,积极挖掘有效的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在时间、空间上拓宽学生识字渠道,让识字教学走向多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识字环境中认识汉字,运用汉字。然而,对照新课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  反思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着力点偏移,往往花过多的时间提过多的问题去理解、感悟简简单单的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