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产业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二元制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更加高效的培养合适的人才成了当前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难题。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也正是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了出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这是“混合所有制”首次由经济领域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吸纳社会资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指明了方向。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
1.调动社会资本力量,解决职业教育资金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幅度显著提高。但政府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相比明显不足,而且拨款比例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职业教育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训练,生均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3倍。由于投入不足,大多数地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十分简陋,学科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严重滞后。投入不足、发展迟缓,成为制约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较大幅度增加投入,单纯寄希望于政府财政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激活职业教育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汇集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道路。
2.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提高办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性就是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依靠行业发展或者地方产业的发展而壮大,服务于经济产业的属性特别明显。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渠道,企业作为职业人才的需求方,最理想的状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协同育人。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校企合作也有很多开展形式,如实行工学结合、推行顶岗实习、开设订单班等,但总的来说不够深入,企业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企业是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多只是集中在用人方面学生,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必然热情不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其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办学主体的缺位,职业院校与市场需求脱节。单靠职业院校自身的力量难以培养出社会、行业与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实训条件,按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标准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按行业规范、工作职责培养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如由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与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长风物流学院,系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办学培训机构。学院以“培养专业技能、实现高端就业”为宗旨,基于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元的师资资源,为物流人才提供岗位技能培训与高端就业服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输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岗位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激发师生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公办职业院校财政来源稳定,相对来说教职工的收入也稳定,为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很多高校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但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是趋于形式化,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办学质态的优劣、办学效益的高低、办学前景的明暗,与学校教职员工的关系不大,教职工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与投入度不够,很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效率相当低。在当前的收益情况下,职业院校已经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教师的活力,这已经很明显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职业教育的对象而言,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职业发展规划,对所学专业不够投入,没有积极性,最终学习效率也非常低。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学校能真正的打破当前的利益分配体制,能激发教职员工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特别是主动考虑学校发展的未来,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混合所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目标性、目的性的增强,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虽然混合所有制办学能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做到真正的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混合制办学的合法地位,但目前可落地的具体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法律的保障,很多院校都处于积极探索或者观望阶段,鲜有成功可复制模式。其次,产权保护和收益分配机制难以确定,资本的目的都是逐利的,而教育具有公益性,既要激发和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又要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建立科学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混合所有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难题。最后,参与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混合所有制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工作方式,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教学工作中,这个既得利益在存在的改革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必须要对自己所学专业或者行业具有很大的忠诚度,这个对于个性化越来越强烈的90后而言同样难度不小。
参考文献:
[1]阙明坤,潘奇. 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初探[J]. 职业技术教育,2015(04):40-44.
[2]周俊. 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27-132.
[3]祝士明,张翠.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15-18.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
1.调动社会资本力量,解决职业教育资金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幅度显著提高。但政府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相比明显不足,而且拨款比例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职业教育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训练,生均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3倍。由于投入不足,大多数地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十分简陋,学科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严重滞后。投入不足、发展迟缓,成为制约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较大幅度增加投入,单纯寄希望于政府财政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激活职业教育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汇集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道路。
2.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提高办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性就是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依靠行业发展或者地方产业的发展而壮大,服务于经济产业的属性特别明显。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渠道,企业作为职业人才的需求方,最理想的状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协同育人。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校企合作也有很多开展形式,如实行工学结合、推行顶岗实习、开设订单班等,但总的来说不够深入,企业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企业是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多只是集中在用人方面学生,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必然热情不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其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办学主体的缺位,职业院校与市场需求脱节。单靠职业院校自身的力量难以培养出社会、行业与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实训条件,按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标准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按行业规范、工作职责培养人才,推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如由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与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长风物流学院,系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办学培训机构。学院以“培养专业技能、实现高端就业”为宗旨,基于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元的师资资源,为物流人才提供岗位技能培训与高端就业服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输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岗位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激发师生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公办职业院校财政来源稳定,相对来说教职工的收入也稳定,为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很多高校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但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是趋于形式化,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办学质态的优劣、办学效益的高低、办学前景的明暗,与学校教职员工的关系不大,教职工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与投入度不够,很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效率相当低。在当前的收益情况下,职业院校已经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教师的活力,这已经很明显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职业教育的对象而言,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职业发展规划,对所学专业不够投入,没有积极性,最终学习效率也非常低。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学校能真正的打破当前的利益分配体制,能激发教职员工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特别是主动考虑学校发展的未来,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混合所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目标性、目的性的增强,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虽然混合所有制办学能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做到真正的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混合制办学的合法地位,但目前可落地的具体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法律的保障,很多院校都处于积极探索或者观望阶段,鲜有成功可复制模式。其次,产权保护和收益分配机制难以确定,资本的目的都是逐利的,而教育具有公益性,既要激发和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又要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建立科学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混合所有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难题。最后,参与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混合所有制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工作方式,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教学工作中,这个既得利益在存在的改革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必须要对自己所学专业或者行业具有很大的忠诚度,这个对于个性化越来越强烈的90后而言同样难度不小。
参考文献:
[1]阙明坤,潘奇. 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初探[J]. 职业技术教育,2015(04):40-44.
[2]周俊. 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27-132.
[3]祝士明,张翠.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