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这里有望形成世界知名的亚洲纪录影视中心,中国纪录片影视的生产制作基地、传播平台和交易平台。
在海淀区北太平庄桥附近,有一个带着“中央”字眼的文化单位,有着宽敞的大院,葱郁的树木和有些年份的建筑物,弥漫着一种安静而又典雅的气息。在它的一侧,两栋新的的大楼已经竣工,还没正式启用,一切似乎正处于新旧交替中。
这里就是中央新影集团。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它的主办公楼的正面镌刻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十一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昭示着这个集团的辉煌历史和功勋。
带着憧憬和好奇的心情,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央新影集团的刘成浩副总裁和总裁助理、副总编辑、产业发展部主任赵捷先生。
新影集团的“老故事”
建筑和人是有相互感应的。走在这个大院子里,能感受到一种历史沉淀后的从容感。
我们的采访就安排在新影集团的“老故事”餐厅里。
说是“老故事”,中央新影自然有自己的“老故事”。中央新影集团于2010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成立,集团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为骨干企业组建而成。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作为我国唯一生产新闻纪录影片的专业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自1953年正式成立以来,新影厂就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1947年以来共拍摄了4000多部纪录影片,先后有370部(次)获得国内外各类主流电影节奖项,其中有32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13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纪录片奖,9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百花奖”,66部影片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获奖。1993年新影厂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主要业务由生产新闻纪录片为主转为经营付费电视频道、网络电视频道制作电视节目、译制片、影视剧等。
除了自身有一段历史故事外,新影厂本身的档案库里珍藏着很多“老故事”。新影厂以“国家记录者”的独特身份在中国影像纪录史上享有着权威的地位,拥有着时间上跨度达100年之久,数量上达5000部之多、42万分钟长度的珍贵历史影像,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工业、交通、民生等各个方面,几乎是全景式地见证了近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从清末、民国到共和国的全部历史影像档案,这是历史积淀出来的一笔文化价值无法估量的国家财富。
此外,“老故事”的第三层意思是许多著名人物和新影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曾有不少新影厂的摄影师常年跟随中央领导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拍摄,和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
至于中央新影集团的另一主干单位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同样也有很多故事,《圆明园》、《宇宙与人》等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影片就是这个厂拍摄的。它创建于1960年3月12日,50年来,拍摄了1400多部科教影片,内容涉及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这些影片中,有280余部(次)获得国内外各类主流影视节奖项。其中有75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教片奖,20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科教片奖,90多部影片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获奖。科影厂于1995年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并开办有《CCTV发现之旅》和《CCTV中学生》2个数字付费频道。科影厂每年除拍摄一定数量服务“三农”的电影之外,还定期策划拍摄大型科教类、人文类电影。
老电影厂的“新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遇到了和共和国初期不一样的情况。市场化潮流和新媒体冲击下,目前纪录片和科教片的受众群体规模已不如娱乐片等,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的代替,也使得播放渠道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上而下就可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传统的优秀电影制片厂的生命力还能体现吗?
拥有那么多的人才资源、历史资源、品牌资源,新影集团自然不会甘居落后。刘成浩副总裁告诉记者,现在,中央新影集团在整合两厂优势资源的同时,将以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电影院线经营为主业,兼营影视特种电影、动漫产业、新媒体业务开发,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开发,影视广告经营等相关业态,逐步形成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条并着眼于做大做强集团影视文化产业,致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基地。
眼下,新影集团正在打造的一个大项目是国家级的纪录影视产业园。虽然目前还处在申报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影集团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项目,并将该项目做为推动广电影视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合并重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建设国家级纪录片生产制作基地”; 2010 年11 月,国家文化部授牌新影集团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年3月,中央新影纪录影视产业园成为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单位,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八大方面的重点支持。这些政策都为新影集团打造国家级纪录影视产业园做了铺垫。
那么,纪录片这一电影形态还会有生命力吗?赵捷告诉记者,纪录片虽然没有娱乐片那么吸引眼球,但是它有独特的价值。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具有民族性及独特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大力推进纪录片产业发展,对于展现我国发展变化,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纪录片、科教片似有复兴之势。凤凰卫视等电视台的很多历史人文题材的纪录片深受观众欢迎,而中央电视台也增设了纪录片频道。而在国外,以法国雅克·克鲁索为代表的电影制作的《迁徙的鸟》、《海洋》等也掀起了纪录片的新高潮。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DV等便携摄像设备越来越多的进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纪录片的拍摄也渐渐有所普及,这也为纪录片的复兴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一个国家级的纪录影视产业园似乎也是顺应时势。据刘副总裁介绍,预计中的这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5 亿人民币,分三期建设。建设的设施包括纪录影视资料库及4D 电影楼、纪录影视文化企业孵化平台、纪录影视节目频道及产品生产大厦、纪录影视产品交易平台、纪录影视相关产业联盟发展平台,如果进展顺利,整个项目会在2016年竣工。
在新影集团两位领导的描绘下,一个定位明确、极富特色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的蓝图展现在记者面前:未来,这里有望形成世界知名的亚洲纪录影视中心,中国纪录片影视的生产制作基地、传播平台和交易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影视行业的进一步产业化、市场化,这片风水宝地必将为海淀、北京乃至全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在海淀区北太平庄桥附近,有一个带着“中央”字眼的文化单位,有着宽敞的大院,葱郁的树木和有些年份的建筑物,弥漫着一种安静而又典雅的气息。在它的一侧,两栋新的的大楼已经竣工,还没正式启用,一切似乎正处于新旧交替中。
这里就是中央新影集团。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它的主办公楼的正面镌刻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十一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昭示着这个集团的辉煌历史和功勋。
带着憧憬和好奇的心情,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央新影集团的刘成浩副总裁和总裁助理、副总编辑、产业发展部主任赵捷先生。
新影集团的“老故事”
建筑和人是有相互感应的。走在这个大院子里,能感受到一种历史沉淀后的从容感。
我们的采访就安排在新影集团的“老故事”餐厅里。
说是“老故事”,中央新影自然有自己的“老故事”。中央新影集团于2010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成立,集团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为骨干企业组建而成。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作为我国唯一生产新闻纪录影片的专业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自1953年正式成立以来,新影厂就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1947年以来共拍摄了4000多部纪录影片,先后有370部(次)获得国内外各类主流电影节奖项,其中有32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13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纪录片奖,9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百花奖”,66部影片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获奖。1993年新影厂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主要业务由生产新闻纪录片为主转为经营付费电视频道、网络电视频道制作电视节目、译制片、影视剧等。
除了自身有一段历史故事外,新影厂本身的档案库里珍藏着很多“老故事”。新影厂以“国家记录者”的独特身份在中国影像纪录史上享有着权威的地位,拥有着时间上跨度达100年之久,数量上达5000部之多、42万分钟长度的珍贵历史影像,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工业、交通、民生等各个方面,几乎是全景式地见证了近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从清末、民国到共和国的全部历史影像档案,这是历史积淀出来的一笔文化价值无法估量的国家财富。
此外,“老故事”的第三层意思是许多著名人物和新影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曾有不少新影厂的摄影师常年跟随中央领导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拍摄,和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
至于中央新影集团的另一主干单位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同样也有很多故事,《圆明园》、《宇宙与人》等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影片就是这个厂拍摄的。它创建于1960年3月12日,50年来,拍摄了1400多部科教影片,内容涉及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这些影片中,有280余部(次)获得国内外各类主流影视节奖项。其中有75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教片奖,20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科教片奖,90多部影片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获奖。科影厂于1995年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并开办有《CCTV发现之旅》和《CCTV中学生》2个数字付费频道。科影厂每年除拍摄一定数量服务“三农”的电影之外,还定期策划拍摄大型科教类、人文类电影。
老电影厂的“新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遇到了和共和国初期不一样的情况。市场化潮流和新媒体冲击下,目前纪录片和科教片的受众群体规模已不如娱乐片等,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的代替,也使得播放渠道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上而下就可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传统的优秀电影制片厂的生命力还能体现吗?
拥有那么多的人才资源、历史资源、品牌资源,新影集团自然不会甘居落后。刘成浩副总裁告诉记者,现在,中央新影集团在整合两厂优势资源的同时,将以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电影院线经营为主业,兼营影视特种电影、动漫产业、新媒体业务开发,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开发,影视广告经营等相关业态,逐步形成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条并着眼于做大做强集团影视文化产业,致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基地。
眼下,新影集团正在打造的一个大项目是国家级的纪录影视产业园。虽然目前还处在申报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影集团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项目,并将该项目做为推动广电影视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合并重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建设国家级纪录片生产制作基地”; 2010 年11 月,国家文化部授牌新影集团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年3月,中央新影纪录影视产业园成为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单位,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八大方面的重点支持。这些政策都为新影集团打造国家级纪录影视产业园做了铺垫。
那么,纪录片这一电影形态还会有生命力吗?赵捷告诉记者,纪录片虽然没有娱乐片那么吸引眼球,但是它有独特的价值。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具有民族性及独特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大力推进纪录片产业发展,对于展现我国发展变化,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纪录片、科教片似有复兴之势。凤凰卫视等电视台的很多历史人文题材的纪录片深受观众欢迎,而中央电视台也增设了纪录片频道。而在国外,以法国雅克·克鲁索为代表的电影制作的《迁徙的鸟》、《海洋》等也掀起了纪录片的新高潮。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DV等便携摄像设备越来越多的进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纪录片的拍摄也渐渐有所普及,这也为纪录片的复兴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一个国家级的纪录影视产业园似乎也是顺应时势。据刘副总裁介绍,预计中的这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5 亿人民币,分三期建设。建设的设施包括纪录影视资料库及4D 电影楼、纪录影视文化企业孵化平台、纪录影视节目频道及产品生产大厦、纪录影视产品交易平台、纪录影视相关产业联盟发展平台,如果进展顺利,整个项目会在2016年竣工。
在新影集团两位领导的描绘下,一个定位明确、极富特色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的蓝图展现在记者面前:未来,这里有望形成世界知名的亚洲纪录影视中心,中国纪录片影视的生产制作基地、传播平台和交易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影视行业的进一步产业化、市场化,这片风水宝地必将为海淀、北京乃至全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