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指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注重节能环保,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形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意义、做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低碳意识;培养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当代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增强未来公民的“低碳”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是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肩负学生品德习惯养成教育重任的主要学科——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低碳”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2)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是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模式再一次在呼唤转型,我们必须由原来粗放式、高耗能的传统经济向新兴的、低碳的经济模式转变,这就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公民的观念意识的转变。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加强对学生“低碳”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探索
(1)教师要加强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低碳”的内涵,增强“低碳”意识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才能和提高素质的目的。要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低碳”的知识,全面了解“低碳”的含义,要具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掘教材中低碳排放与经济、思想品德发展关系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已掌握的知识层次,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见缝插针地把低碳经济教育融入课堂,向学生灌输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知识。要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低碳经济意识。如在教学八上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内容时,既要让学生知道“竞争对人的发展和思想品德进步有促进作用”,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而不择手段,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我们不能用高耗能、环境作为代价,否则等待我们的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2)多种活动并举,增强学生低碳意识。利用课堂5分钟进行“我的低碳生活”演讲,让学生广泛参与,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低碳生活例子讲给同学听,激发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 如演讲会、辩论赛、演小品、办报纸、听广播、看录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低碳生活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以及我们中学生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低碳”,如何改变周围人的观念和意识,为实现经济转型、为全社会树立低碳意识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高耗能,不注重环保给社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的不足,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发展“低碳”经济意义,从而将“低碳”意识根植于自己的头脑中,将“低碳”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气氛,搭建学生学习低碳知识平台。加强低碳经济教育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导与关键性因素,必须提升全体社会公民的低碳经济意识。所谓低碳经济意识即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低碳意识培养的氛围。充分利用校刊、班刊、黑板报等,及时报道和表彰学生低碳生活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使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活生生的低碳生活的例子,自觉提升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长大后他们便能自觉甚至是潜意识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初中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活力与感染力,广泛宣传低碳经济观念,又能及时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还能通过参与低碳经济的实践,号召并带动自己的亲友发展低碳经济,树立正确科学的低碳排放观。鉴于低碳经济教育的学科互渗性,学校可成立低碳经济教育领导小组,由科任教师对相关学科中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制成学科教育综合规划表。可以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4)着力开发低碳内容的校本教材,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件教育学生。要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教师要坚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发掘有利于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材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老师创造性使用现有教材,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立足教材,依托生活。根据课标,结合考点,自我发掘、自我创造。教师可收集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件,如前两年学校附近有几个村庄因为乱砍滥伐导致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被称为815灾难),作为教学的资料与学生探讨研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每一课都设计了“活动体验”栏目,设置了多种实践活动,以深化学习主题。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对各课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并有意识地插入低碳经济的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以达到用所学理论、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并让学生时刻感觉到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内容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看受到农药、生活污水污染而发黑发臭的溪流;受到生活垃圾污染而无法下种的农田;由于乱砍滥伐而变得光秃秃的山地;调访相关人员,亲身体验环境破坏和掠夺性的开发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提高低碳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是新时期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起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做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要真正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心灵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适应时代进步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承楠.教有特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贺汉魂.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J].衡阳师
范学院学报,2010(4).
(武义金穗民族中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低碳意识;培养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当代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增强未来公民的“低碳”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是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肩负学生品德习惯养成教育重任的主要学科——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低碳”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2)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是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模式再一次在呼唤转型,我们必须由原来粗放式、高耗能的传统经济向新兴的、低碳的经济模式转变,这就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公民的观念意识的转变。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加强对学生“低碳”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探索
(1)教师要加强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低碳”的内涵,增强“低碳”意识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才能和提高素质的目的。要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低碳”的知识,全面了解“低碳”的含义,要具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掘教材中低碳排放与经济、思想品德发展关系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已掌握的知识层次,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见缝插针地把低碳经济教育融入课堂,向学生灌输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知识。要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低碳经济意识。如在教学八上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内容时,既要让学生知道“竞争对人的发展和思想品德进步有促进作用”,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而不择手段,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我们不能用高耗能、环境作为代价,否则等待我们的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2)多种活动并举,增强学生低碳意识。利用课堂5分钟进行“我的低碳生活”演讲,让学生广泛参与,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低碳生活例子讲给同学听,激发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 如演讲会、辩论赛、演小品、办报纸、听广播、看录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低碳生活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以及我们中学生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低碳”,如何改变周围人的观念和意识,为实现经济转型、为全社会树立低碳意识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高耗能,不注重环保给社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的不足,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发展“低碳”经济意义,从而将“低碳”意识根植于自己的头脑中,将“低碳”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气氛,搭建学生学习低碳知识平台。加强低碳经济教育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导与关键性因素,必须提升全体社会公民的低碳经济意识。所谓低碳经济意识即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低碳意识培养的氛围。充分利用校刊、班刊、黑板报等,及时报道和表彰学生低碳生活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使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活生生的低碳生活的例子,自觉提升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长大后他们便能自觉甚至是潜意识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初中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活力与感染力,广泛宣传低碳经济观念,又能及时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还能通过参与低碳经济的实践,号召并带动自己的亲友发展低碳经济,树立正确科学的低碳排放观。鉴于低碳经济教育的学科互渗性,学校可成立低碳经济教育领导小组,由科任教师对相关学科中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制成学科教育综合规划表。可以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4)着力开发低碳内容的校本教材,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件教育学生。要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教师要坚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发掘有利于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材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老师创造性使用现有教材,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立足教材,依托生活。根据课标,结合考点,自我发掘、自我创造。教师可收集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件,如前两年学校附近有几个村庄因为乱砍滥伐导致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被称为815灾难),作为教学的资料与学生探讨研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每一课都设计了“活动体验”栏目,设置了多种实践活动,以深化学习主题。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对各课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并有意识地插入低碳经济的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以达到用所学理论、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并让学生时刻感觉到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内容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看受到农药、生活污水污染而发黑发臭的溪流;受到生活垃圾污染而无法下种的农田;由于乱砍滥伐而变得光秃秃的山地;调访相关人员,亲身体验环境破坏和掠夺性的开发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提高低碳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是新时期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起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做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要真正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心灵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适应时代进步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承楠.教有特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贺汉魂.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J].衡阳师
范学院学报,2010(4).
(武义金穗民族中学)